奇瑞為何能成為中國車企全球化的樣本?

誕生於1954年的EBRO是西班牙知名汽車品牌,2024年,來自中國安徽的奇瑞,幫助這家成立70年的老牌車企煥發新生:當年4月,奇瑞與EBRO-EVMotors公司宣佈簽署合作協議;8個月以後,奇瑞與EBRO共同建立的合資電動汽車生產基地以“中國速度”實現投產,不僅為當地帶來了就業和稅收,也助力了西班牙汽車產業的加速升級和轉型。
這僅僅是奇瑞全球化程序中的冰山一角。
近5年間,中國汽車出口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至2023年,中國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顯示,2024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達到585.9萬輛,同比增長19.3%。在中國汽車出海的浪潮中,奇瑞無疑是佼佼者,從2020年至2024年,奇瑞出口銷量分別為11.4萬輛、26.9萬輛、45.1萬輛、97.3萬輛、114.4萬輛,5年實現了10倍的增長。
自此,奇瑞已經連續22年位居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公司出口榜首。中國汽車出海的佼佼者,為何是奇瑞?
連續22年的海外銷冠
2024年,是奇瑞大豐收的一年。
隨著12月以月銷汽車298505輛、同比增長38.4%的成績收官,奇瑞集團2024年全年銷售汽車達到歷史性的2603916輛,同比增長38.4%,創造了年銷量的歷史新高。同時,奇瑞也在2024年首次進入《財富》雜誌世界500強榜單,位列385位。
除了國內市場燃油、新能源的雙增長外,海外市場也是奇瑞銷量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024年,首次年內出口突破100萬輛,創造中國車企最快達成年內百萬輛出口的新紀錄。按照奇瑞出口規模來計算,平均每 27 秒,就有一輛“奇瑞造”交付海外使用者。
奇瑞出口量位居行業領軍者的背後,透露出奇瑞的嚴苛全球化造車標準。
作為中國車企最早的出海者之一,奇瑞早在取得轎車生產資質不久,便確立了“走出去”戰略。汽車始終講究產品為王,過去的十數年間,不少合資車企自詡為“最瞭解中國使用者的汽車品牌”,而如今奇瑞也成為了“最瞭解海外使用者的中國品牌”。
奇瑞新車的研發充分考慮不同地區消費者的需求特點、駕駛習慣以及當地法規標準。例如,在南美地區,提升底盤懸架和動力效能;在中東等地強化車輛內部密封性處理;在沙烏地阿拉伯,加強元器件抗高溫效能,這些本土化的開發也為中國車企出海提供了寶貴經驗。
奇瑞堅持全球化品質造車,透過在全球範圍內合理佈局研發基地,吸引和匯聚頂尖的汽車人才,構建起了一個強大的研發體系。目前,奇瑞已在蕪湖、上海、北美、歐洲等地設立了研發中心。這些研發中心專注全球市場趨勢,特別是新能源和智慧網聯等前沿技術,將最新的技術進行應用以滿足全球消費者需求。
在產品驗證上奇瑞要求同樣苛刻。在奇瑞龍山試驗中心懸掛著全球不同國家的國旗,只有經得起這些國家的品質驗證,符合這些國家的市場和消費需求後,才會懸掛該國的國旗。
“奇瑞一直堅持品牌向上和多品牌戰略,用品類創新和技術創新遠離內卷區域。多品牌戰略實際就是面向全球不同使用者、創造不同生活方式,所以奇瑞在加快全面新能源化的同時,堅持油、電協同發展,找最優解,佈局了純電、混動、增程、氫能等多動力技術路線,希望用‘技術奇瑞’的全賽道實力,因地制宜地為不同市場、不同國家、不同使用者開發更好的產品。”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這樣說道。
“在中國,為全球”的全球化範本
EBRO是西班牙知名汽車品牌,誕生於1954年,曾經與日產合作超過40年,但在2021年,這一品牌卻不得不關閉了它的工廠。儘管它被EV Motors收購,但在隨後的三年時間裡也並未實現重啟。就當外界認為EBRO將銷聲匿跡時,2024年,它的命運迎來了新的轉機。
2024年4月,奇瑞汽車與西班牙EBRO-EV Motors公司宣佈簽署合作協議,重啟了這一西班牙傳奇品牌,雙方共同在巴塞羅那打造一座全新的合資電動汽車生產基地。
這一合作標誌著奇瑞正式成為首個在歐洲設立生產基地的中國車企,開啟了中國汽車產業在歐洲市場的新篇章。同年年底奇瑞與西班牙EV Motors合資工廠的首款產品——EBRO品牌S700下線。這一合資企業的成立不僅將創造千餘就業崗位,為當地經濟注入活力,更將推動西班牙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
西班牙工業和旅遊大臣霍爾迪·埃雷烏在基地首臺車下線時直言:“EBRO與奇瑞的聯盟是西班牙與中國企業間合作專案的典範,希望未來能在西班牙看到更多這類合作。”
西班牙合資工廠是奇瑞“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理念的又一次完美呈現。
截至目前,奇瑞在海外擁有多家KD(散件裝配)工廠,星羅棋佈於東南亞、南美、非洲、中東等地。對於奇瑞而言,本地化的生產能夠降低運輸成本,更好地貼近當地市場,瞭解消費者需求,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同時也有助於提升品牌在當地的影響力。
正是在海外長期的潛心耕耘,才使得奇瑞能夠對海外使用者習慣、愛好、相應法規、市場走勢等特殊條件瞭如指掌,進而實現產品銷量的躍升和品牌美譽度的提升,實現了屬地有就業、有利稅,奇瑞有銷量、有利潤的雙贏局面。
雙贏的背後是奇瑞一直以來堅持在海外當地建立本地化組織和人才體系,積極為海外市場所在國創造更多價值,做全球ESG建設的優等生、全球企業好公民。
而奇瑞“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這一理念不僅提升了中國車企在全球的美譽度,也幫助奇瑞在海外市場上實現了從銷量領先者逐漸發展成為中國品牌影響力領先者。
“在與海外合作伙伴的交流中,我深刻感受到中國企業和海外夥伴的合作越來越緊密,中國汽車正在用新技術、新平臺、新合作為全球使用者創造新價值。”尹同躍這樣說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