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的奇瑞,截胡了王傳福的夢想

文/ 金錯刀頻道
尹同躍、王傳福,兩個安徽大佬,惺惺相惜。
尹同躍曾表示,2024年奇瑞要在新能源領域追趕比亞迪,目標是“看到王傳福的背影”。
王傳福也說過一定要向奇瑞學習,特別是全球化戰略。
在這方面,王傳福也曾立下目標:2024年海外銷量目標為50萬輛,2025年目標為100萬輛。
比亞迪的這些宏偉目標,奇瑞卻是手到擒來。
2024年11月底,奇瑞就達成了首次年內出口突破100萬輛,並且全年出口114.46萬輛。
這些數字,不僅創下中國車企出口新紀錄,也讓奇瑞連續22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奇瑞還首次登上《財富》世界500強企業的榜單,位列385位。
說實話,奇瑞在網上的聲量不算大,為此尹同躍還多次說向雷軍學習,親自下場直播。
但目前來看,聲量雖然不大,賺錢卻不含糊。
最會拿捏老外的,為何是奇瑞?
奇瑞,太奇葩
2024年的奇瑞,依舊是朵奇葩,褒義的那種。
具體成績如下:
年營收首次達到48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0%;
年銷量首次突破260萬輛,同比增長38.4%;
年出口汽車114萬輛,同比增長21.4%;
年銷售新能源汽車58萬輛,同比增長232.7%。
燃油車、新能源汽車、出口,全面開花,全面提速。在國產品牌裡,這樣的表現可謂獨一份。
其中最難得的就是:其海外市場的銷量,佔了總銷量的近半壁江山。
其實如果是瞭解奇瑞的人,對於老外們給奇瑞捧場,應該不會感覺太意外。
相比同行,在出海這件事上,奇瑞起了個大早,趕了個好集。
早在2001年,奇瑞就向中東出口了第一批汽車,開啟了海外銷售的序幕,成為國內最早向海外出口整車的車企。
2003年,奇瑞就成立了國際部,系統性地進軍海外市場。作為對比,5年後上汽集團才將其乘用車公司榮威市場部旗下海外業務科升級為海外業務部。
起初,奇瑞的策略是“鑽空子”。
20年前,外資品牌和合資品牌縱橫國內外汽車市場。
當時聲名不顯的奇瑞,把主要目光放在對外資品牌依賴度較低、仍以價效比為導向的市場,比如南美、非洲及中亞地區,先建立起得以在海外發展的根據地。
靠這樣步步為營,截至2024年底,奇瑞已經把車賣到了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
難得的是,打著價效比旗號的奇瑞,也打出了被當地人認可的口碑。
在俄羅斯,奇瑞連續多年獲得了俄羅斯“最受歡迎的中國汽車品牌”稱號。奇瑞在俄羅斯的銷售網路,規模僅次於俄本土的伏爾加汽車。
在智利,奇瑞也成了當地的暢銷品牌。自2007年進入智利以來,奇瑞在智利的總銷量已突破30萬輛,奇瑞在智利的銷量一度佔據了智利市場15.6%的份額。
在巴西,其總統曾將奇瑞的瑞虎8當做競選用車,還用它接待了來訪的馬斯克。當然在銷量方面也不遑多讓,2024年1月-7月,奇瑞在巴西市場的累計銷量達到27839輛,同比增長120%,連續5個月躋身巴西汽車銷量排名前十。
在巴西,有人甚至還會以自己的高價車置換成更為便宜的奇瑞……
在國內相對低調的奇瑞,在海外刷足了存在感。
奇瑞出海,讓王傳福都羨慕
2024年,全國“銷冠”比亞迪累計銷量突破400萬輛,同比增長超四成。
如果說哪裡還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大概就是出口了。
比亞迪在2024年出口40.77萬輛,同比增長71%。儘管增速迅猛,但離過去定下的2024年出口50萬輛的目標仍有距離。
王傳福說要向奇瑞學習,具體該學什麼呢?
先說一個相對虛的:口碑。
車企順利出海的關鍵點是什麼?尹同躍曾回答過這個問題,被他排在第一位的關鍵點就是“珍惜口碑”,並告誡同行“不要沒準備好就出去了”。
2021年,奇瑞旗下的星途攬月正式登陸俄羅斯,售價為306.99萬-359.99萬盧布(約合人民幣26.70-31.31萬元),起售價比在國內貴了9.81萬元。
賣這麼貴還有人買單,質量佔了很大因素。
網上有個影片,俄羅斯銷售在賣奇瑞汽車,為了證明質量,這個200斤壯漢直接站在車門上,叫著“你看這車門,嚴絲合縫,進口車質量就是好”。
此外,口碑不僅限於車本身的質量,也包括服務。截至目前,奇瑞在海外建立了超過1500家經銷和服務網點。
但歸根結底,要讓當地人認可,還需要更硬核、更深入的打法。
第一是技術積累。
奇瑞是國內最早研製出自主發動機的車企。並且到2010年,奇瑞已經完成了從車身、底盤,EMS(發動機管理系統)到CVT無級變速箱這些汽車核心部件的自主研發與生產。
在十多年前,一箇中國自主車企,能完全掌握汽車三大件以及發動機管理技術,這份技術實力算是相當深厚。
第二是本地化。
奇瑞將“本地化戰略”稱為“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
比如在南美,公路條件不好,山路多、山坡多,就需要對出口南美的車做動力提升,來提高加速效能和爬坡功能。
到了中東,沙漠多,空氣中漂浮的沙粒會加速車輛部件的磨損,於是就針對出口中東的車做加強密封性處理,讓沙粒進不去。
本地化的另一個體現是:多交朋友、少樹仇敵
要實現這點,最重要的便是能帶著大家一起吃肉喝湯,而不是自己獨賺。
2023年2月,奇瑞宣佈將在阿根廷投資4億美元建廠。
去年4月,奇瑞和西班牙汽車公司Ebro-EV Motors成立合資公司生產新型電動汽車,創造了1000+個就業機會。奇瑞也成為第一個真正在歐洲擁有整車生產基地的中國汽車品牌。
目前,奇瑞已經在海外建立了6個研發基地和10個生產基地。


中國車企,越來越懂拿捏老外
2023年,中國正式超越日本,拿下了汽車出口第一大國的稱號。
2024年,中國依舊穩坐汽車出口第一的寶座。
資料顯示,2024年汽車出口641萬輛,同比增長23%;汽車出口額1174億美元,在中國出口總額中佔比從1.7%上升到3.3%。
越來越多老外,購買中國車,認可中國車。
但即使做到了第一,挑戰依然在。
2024年,中國汽車前十大出口國為:俄羅斯、墨西哥、阿聯酋、比利時、沙烏地阿拉伯、巴西、英國、澳大利亞和土耳其。
另外從結構來看,2024年的出口汽車中,接近80%是平價燃油車,平均售價10多萬元。
因此,在欣欣向榮的景象下,明顯能感受到兩個瓶頸。
一個是出口集中在汽車產業欠發達地區,還沒能在西歐和北美等大型市場徹底立足;一個是利潤的天花板也有限。
因此,不論是為了銷量還是利潤,歐美市場都是必爭之地。
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2024年9月27日起,美國將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關稅稅率上調至100%。
此外還有技術禁令。2025年1月,美國發布對中國網聯汽車的軟硬體禁令,禁止銷售或進口中國和俄羅斯的部分聯網汽車軟體和硬體,軟體禁令從2027年車型開始生效,硬體禁令從2030年車型開始生效。
歐洲市場的態度同樣不算友好。
2024年10月29日,歐盟委員會宣佈結束了反補貼調查,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為期五年的最終反補貼稅。
衝破桎梏、改變偏見的關鍵,奇瑞這些年的打法其實可以借鑑一二。
特別是:帶著大家一起吃肉喝湯,而不是讓人覺得是去搶飯碗。
上文提到與奇瑞合作的西班牙汽車公司Ebro-EV Motors,是一個西班牙老品牌,1907年就建立了,在西班牙頗具知名度,但在2021年,其最後一家工廠就已關閉。透過和奇瑞合資,這個老品牌復活,還拉動當地就業,奇瑞由此賺了不少好感。
其他展示“共贏”態度的做法還有收購海外品牌、技術共享、海外建廠等。
其中海外建廠,可以說是最被當地人重視的一點。以義大利為例,當地特別希望中國車企去當地建廠,但前提是僱傭當地工人,使用當地零部件供應商。
這些正如尹同躍曾分享的奇瑞出海經驗那樣:先予後取。
他補充道:“每進入一個海外市場之前,應當先思考能為當地帶來什麼,創造什麼價值,而不是先想著能獲得什麼,能賣多少車。”
拿捏老外,不能只靠打打殺殺,也要靠人情世故。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The End
本篇作者 觀海 | 內容運營雲瑤
|主編 |張一弛
今日好書推薦:
祈福求好運,並非全是虛無縹緲
好運,其實可以由自己來創造和把握
這本《好運》用機率推算人生的好運脈絡
幫助你看清好運規律、創造好運機會!
原價49元,今日金錯刀特價34.5元
一頓飯錢,給自己頭腦充電!
點選下方瞭解更多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