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或許是奇瑞最重要的一年,它正處於品牌向上的關鍵時刻,又進入了IPO的視窗期,眼下不能有短板,或是出現任何掉隊的跡象。3月18日,奇瑞的智駕活動辦得尤為熱鬧,董事長尹同躍稱今晚開啟了奇瑞新篇章。
話音剛落,奇瑞宣佈將智駕下放到6.59萬元的小螞蟻。


3月18日,奇瑞在安徽蕪湖召開了智慧駕駛釋出會。奇瑞董事長尹同躍回憶,1997年的這一天,奇瑞在這裡打下了第一根樁,建設發動機廠;28年後,奇瑞在這裡舉辦了智駕戰略釋出會,意味著新篇章的開啟。
釋出會上,奇瑞宣佈2025年,旗下全系車型標配智慧駕駛,包括最低價位段的純電A級車小螞蟻,智慧駕駛版價格為6.59萬元。不難看出,這番定價直接“死磕”比亞迪——不久前,比亞迪也喊出智駕平權的口號,旗下海鷗高階智駕版低至7.88萬元。
奇瑞搭載的智駕系統為獵鷹,分為獵鷹900、獵鷹700、獵鷹500、獵鷹200四個方案,據奇瑞員工介紹,獵鷹900尚未量產,獵鷹700主要搭載在星紀元、風雲等20萬元區間的車型上。其中,星紀元和風雲的方案又略有不同,前者算力為508TOPS,配備30顆感測器;後者為200TOPS,配備27顆感測器。星紀元是奇瑞重點打造的高階序列。

▲奇瑞汽車智慧化戰略釋出會。圖 / 每人Auto攝
每人Auto瞭解到,奇瑞內部目前做智慧駕駛的團隊有兩個。一個是內部自研,另一個為大卓智慧,後者是2023年奇瑞持股成立的自動駕駛公司,奇瑞汽車工程技術研發總院院長高新華擔任大卓董事長,小鵬汽車前高管谷俊麗加入大卓任CEO。谷俊麗此前的三段履歷,正好拼湊出一張智駕普及版圖——從先驅特斯拉到新勢力,最終落腳傳統車企奇瑞。
為了補課智駕,從去年開始,奇瑞四處招兵買馬,挖來極氪前副總裁、原電子電氣架構負責人謝保軍,和華為汽車BU原智慧駕駛產品專案群總監張曉洪。人事變動頻繁背後,不難看出奇瑞研發智駕的強烈緊迫感。
奇瑞員工告訴每人Auto,獵鷹智慧駕駛多是內部自研團隊的成果。大卓此前走的高精度地圖路線,但智駕行業的風向變化迅速,去地圖和端到端成為主流後,自研就在走最新路線。另一位奇瑞員工透露,奇瑞目前已整合大卓與內部的智駕團隊。
與同行相比,奇瑞發力自動駕駛的時間的確並不算早。谷俊麗很坦誠地說過,追趕行業整體進度靠“全棧可控”,而非“全棧自研”,這意味著背後還有很多供應商,奇瑞公佈的合作伙伴包括博世、地平線、文遠知行等。

▲奇瑞獵鷹500。圖 / 奇瑞官方
而這輪智駕競賽,最顯著的特點之一便是將價格打下來了。此前市面上搭載智駕的車型基本都在20萬元以上,華為系最具價效比的深藍S07乾崑智駕也位於18萬元價格帶,15萬元級別市場只有兩款車:大疆車載為上汽通用五菱寶駿雲朵定製的靈犀版,小鵬MONA M03的MAX版。
如今,比亞迪智駕下沉到10萬元車型以下;零跑宣佈將在12萬元級別的車型上用雷射雷達實現城市導航;長安汽車在今年2月釋出10萬元級別的帶雷射雷達車型;吉利“千里浩瀚”智駕方案則宣佈下放至吉利星願車型,實現高速NOA,價格低至6.88萬元。
高階智駕普及的同時,車企也在爭奪規則定義權。一些車企將城市道路領航視為高階智駕的必備要素,而實現城市道路領航的難度遠遠大於高快速路領航,廣汽埃安RT、小鵬汽車MONA M03在15萬元價位段普及高階智駕時,延續了這一默契。但10萬元價格帶產品,大多隻支援高快速道路領航智駕和智慧泊車。


成立於1995年的奇瑞,是蕪湖的造車夢下,艱難誕生的“全市希望”,但即使整個城市託舉,奇瑞也像草根創業,長期處於缺錢狀態。依靠QQ等廉價小車打出知名度後,奇瑞逐漸在自主品牌陣營站穩腳跟,它一邊解決股權、債務問題,謀求上市融資,一邊試圖透過高階化緩解資金壓力,但都難言順利。
在這條道路上,奇瑞有過三次失利。它曾一口氣釋出三個新品牌,“孩子”太多,還沒“出去打架”,內部就已經不團結,各個產品線間互相沖突,拖累了銷量;它還與國外品牌“聯姻”,牽手英國品牌捷豹路虎成立合資公司,但轉型路上磕磕絆絆;第三次,是在2019年釋出星途品牌,兩年內推出3款新車,其中一款涵蓋6種型號配置,再次陷入了多車型打架的老路,每一款產品的銷量都不高。
新能源視窗期讓奇瑞看到了第四次機會。首先是藉助華為背書,在華為造車模式尚未受到廣泛認可時,奇瑞就與華為互拋橄欖枝,合作打造智界品牌。此外,奇瑞內部也緊鑼密鼓規劃出高階新能源序列星紀元,歸屬星途品牌。

尹同躍對智界頗為看重。去年12月,華為終端BG董事長餘承東與“四界”合作車企董事長公開在央視對話。尹同躍透露,前期奇瑞和華為終端合作不順,奇瑞汽車為此“開除過一個高管”。奇瑞如今在更近距離地學習華為。據晚點Auto報道,奇瑞已在上海長寧區新設智界上海研發中心,上海也是華為車BU、終端BG智選車團隊的核心據點之一。
兩會期間,尹同躍接受採訪時坦言,華為是一個短期虧錢、長期能賺錢的合作伙伴。奇瑞智駕員工表示,他們日常工作時也會與華為方面交流。或許受華為“拯救”智界的啟發,如今奇瑞的高階路線也有了調整,不再像之前大開大合,短時間釋出多款車消耗集團資源,而是專注打磨已有的車型。
星紀元目前只有兩款車,星紀元ES和星紀元ET,瞄準15萬-30萬元價格帶。星紀元ES與智界S7幾乎同期上市,同一平臺打造,不過兩個車型的命運出現分野。兩款車曾共用供應產線,同樣經歷交付風波,後者因華為的加持受到更多關注。雖然沒能一炮而紅,但智界S7憑藉華為的號召力和戰略規劃能力,上市一年多舉辦了三次釋出會,刷足存在感。去年12月,智界第二款車型R7上市,分為純電、增程兩個版本,顯著拉昇訂單,2024年11月至今,智界月銷量穩定在萬臺左右。
近兩年,奇瑞也多次嘗試改造、拯救星紀元的兩款車,比如最初星紀元ES和星紀元ET的定位是“純電雙子星”,但如今市場上的純電車並沒有那麼好賣,為了適應消費者,兩款車改款後雙雙增加了增程配置,並和智界一樣,舉辦了隆重的釋出會。3月18日,奇瑞智慧駕駛戰略釋出當晚,2025款星紀元ET純電上市,搭載奇瑞獵鷹700智駕。
星紀元ET純電定位22萬-28萬元的SUV市場,比競品配置高、價格低,是這款車在競爭中的優勢所在,但能否在消費者心中塑造高階認知,贏得更多使用者買單,仍然等待銷量數字的回答。

▲星紀元ET。圖 / 奇瑞官方
和智慧化一同被尹同躍定為2025年戰略的還有IPO,2月底,奇瑞剛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
國內頭部自主品牌裡,長安汽車最早於1997年上市;此後,比亞迪、長城、吉利分別在2002年、2003年、2005年成功IPO。但從2007年,尹同躍公開表示啟動上市融資計劃起,奇瑞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傳出上市傳聞,又因種種原因折戟。
如今再次向資本市場發起衝擊,奇瑞無疑需要講出更吸引人的新故事。

每人互動

文章經授權轉載自每人Auto(ID:meiren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