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來源 | 四維圖新官方
作者 | 伍文靚
編輯 | 蘇鵬
四維圖新CEO程鵬的這句話,曾被外界視為其對核心業務被釜底抽薪的反擊。
從業績上看,四維圖新在2022年和2023年出現連續虧損;在車企對無圖化呼聲達到頂峰的2023年,這家圖商以高達13億元的虧損告終,創下了其上市以來最差的業績表現。
對於經歷過自動駕駛狂熱期的四維圖新來說,這無疑是從「希望之顛」跌到了「絕望之谷」。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行業加速洗牌的大背景下,資本、技術人才等資源向頭部公司聚攏,這家以地圖業務起家的公司也借勢撕掉「圖商」標籤,迎來新一輪的穩步爬升。
最新資料顯示,四維圖新於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6.67億元,同比增長11.08%。
近日,四維圖新在廣州舉辦了使用者大會,在向外界披露業務進展的同時,提振公司士氣以及市場信心。比如,展示了四維圖新NI In Car系列從入門級到中高階的智駕產品矩陣,併發布了AC8025AE艙行泊一體晶片。
這標誌著四維圖新正在向以智駕為核心的「汽車智慧化服務商」轉型,其業務已經涉及了晶片、軟體、演算法、系統、雲、資料閉環等多個領域。
截至目前,四維圖新智慧駕駛產品總出貨量已超100萬臺,為7家車企提供智駕解決方案。
“四維圖新的定位是新型Tier1。和地平線不一樣,地平線以晶片、硬體為核心;我們以科技、軟體為核心。”四維圖新CEO程鵬說道。在他看來,與其坐以待斃,不如積極求變。
那麼,所謂的「新型Tier1」又該怎麼理解?業務增長的背後,四維圖新做對了什麼?
儘管小鵬、理想、華為等自帶流量的智駕玩家一再強調無圖化,引發了業內其他車企相繼跟進,但本質上,沒有一家車企以及智駕供應商能夠真正離開地圖。
嚴格意義上來說,「無圖」是去掉傳統的「高精地圖」。
在自動駕駛剛興起的前些年,高精地圖統一裝載於車端,助力於車輛的視野和軌跡規劃。隨著智駕技術的迭代以及車端算力的拉昇,高精地圖已經演化為三維世界模型的一部分,遷移到了後端的資料訓練平臺。
“其他友商還在賣地圖時,我們已經進化了,按照雲服務來收取費用,而不是根據車輛數量。”程鵬告訴我們,早在兩年前,四維圖新就已經開始探索這一模式。
而且在今年上半年,四維圖新基於地圖的雲服務業務營收增長了近16%。
此外,程鵬認為,高精地圖已經從一個純功能件變成了必不可少的安全件。目前高速NOA和城市NOA,在民用普及過程中都面臨不同程度的場景攻克難題,能夠給使用者帶來更優秀、更連貫的智駕體驗。
除了「無圖」,如果要評選近幾年智駕圈最火的一個詞,那「全棧自研」一定榜上有名。
在傳統的燃油車時代,絕大部分車企的開發整合工作由供應商完成,但在新能源時代,不少車企都加入了全棧自研的隊伍。
然而,汽車生產製造的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很難有企業能夠憑一己之力把每個環節都做到極致。
尤其是當下智駕行業在資本市場遇冷,車企對現金流和造血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全棧自研的態度也有所鬆動——產量不夠時,研發費無法攤薄,這就導致全外包走不通,全自研也走不通。
在程鵬看來,車企必須每一個環節都可控,但未必每一個環節都自研,對於許多中低端汽車產品而言更是如此。
大會現場,程鵬結合對智駕行業趨勢的分析和思考,重點發布了NI In Car系列從入門級到中高階的智駕產品矩陣,能夠滿足從數萬元到25萬以上級別的車型需求,主要包括:
高階:基於地平線征程®6E/M的行泊一體中算力智駕方案,搭載7V3R12U極優感測器配置,能夠實現高速領航輔助NOP全場景覆蓋,以及記憶行車、記憶泊車等功能;
中端:基於高通驍龍SA8155平臺的艙泊一體化解決方案,針對市場8-15萬區間的車型打造,整套方案生產成本可幫助車企至少降本20%;
入門:基於四維圖新(傑發科技)自研AC8025晶片與地平線征程®3的艙泊一體解決方案,輔以5V5R感測器配置。該方案面向10萬級車型市場,國產化率達到70%;
其中,程鵬認為入門級別的AC8025+J3晶片的艙泊一體方案極有可能成為爆款。
他自信地說道,“成本可以做到2000元以內,幾乎可以給所有車做標配了,沒有別的供應商能做到這樣的價效比。”
以往,汽車晶片領域更多的參與者是來自美國、以色列、日本這樣的半導體強國。儘管我們的產業鏈積累有所欠缺,但近些年,得益於智慧汽車迅猛的發展勢頭,國產汽車晶片正在大施拳腳。
資料統計,平均每臺傳統燃油車會搭載超1000顆晶片,而智慧汽車更是超過了2000顆的規模。
如前所言,四維圖新旗下的傑發科技,專注於汽車電子晶片設計及相關係統解決方案的開發。
在SoC領域裡,傑發科技從早期做後裝再到如今量產的AC8025,已經做到了8核、符合AECQ100/SOB認證、能夠支援8路全高畫質攝像頭、能夠擴充套件DMS/OMS的應用。
目前,量產的AC8025已經獲得5家國際頂級合資車企和自主品牌車企專案定點。
這次使用者大會上推出的全新車規級艙行泊一體單晶片解決方案AC8025AE,也正在衝刺量產前的最後階段,將在2025年正式量產。
在MCU細分賽道,傑發科技以小算力為主,已經量產了第一顆中算力的AC7840x系列晶片,明年要量產基於ARM252核心大算力MCU。
程鵬向外界透露,經過成本核算,汽車的主晶片賣不到1500萬顆都是“打水漂”。截止目前,四維圖新旗下傑發科技SoC晶片出貨量已達到8500萬套片,MCU晶片出貨量突破6000萬顆。
在大洗牌的背景下,無論是車企、演算法公司,還是Tier1企業,行業裡很難容下一眾同質化的產品和服務,大量虧損的公司。
頭部企業拿走80%的細分市場份額,很多小玩家已經倒在了商業化落地前的黑暗中。
據瞭解,今年有很多智駕初創企業主動向四維圖新丟擲併購的橄欖枝。
而且四維圖新內部也確實在考察和遴選市面上較好的標的,不排除後續會透過資本手段補足更多能力。比如四維圖新前陣子對滴滴智艙團隊的收購。
“我們每天都在做選擇,產品要不要投,團隊要不要整合。我們花了9年時間,已經攢了3000個優秀的工程師。”程鵬說道,隨著四維圖新的業務轉型,內部組織最佳化以及高階人才已經做了一大輪排換。
這也許在很大程度上說明,智駕行業的馬太效應已經到來,強者會更強,弱者會加速被淘汰。
但即使龐大如四維圖新,在開拓新戰線時也會面臨各種風險和壓力。
從四維圖新整體收入分佈上看,原來傳統的地圖業務能佔總營收的60%-70%,但現在這一數字已經降到了30%以下。
這意味著,這家以地圖起家的新型Tier 1要適應更多細分行業的玩法,並不斷調整策略。
“風險是存在的,我們不可能評估了100%的贏面才去做。如果我的贏面是51%,別人是49%,長期堅持就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程鵬說道,“我們有信心留在牌桌上。”
親愛的讀者們,不設定星標,很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請星標“未來汽車Daily”,及時接收每篇推文,期待為您帶來更多更專業的行業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