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全民智駕、衝刺L3之後,特斯拉FSD入華,再次攪動中國智駕市場。
2月24日,特斯拉宣佈為中國使用者分批次更新軟體,對現有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最佳化升級,在中國提供類似於美國市場上FSD(完全自動駕駛)的駕駛輔助功能。此次功能解鎖僅向支付64000元人民幣購買FSD套件的使用者開放,且初期限定部分車型。
不過,特斯拉對於推送給中國消費者的智慧駕駛功能做了特別嚴格的說明,並未提及FSD,只是稱其“最佳化現有NOA自動輔助導航駕駛功能”。
根據第一批更新該軟體的特斯拉中國車主實測,該功能的槽點主要有:對部分訊號燈無法準確識別導致屢闖紅燈、實線並道頻出、識別公交車道困難等等;亮點則包括決策動作非常絲滑,當車輛決定採取轉向、變道等決策時,整個過程非常流暢、高效。
一方面,對位元斯拉FSD在北美地區的絲滑智駕和擬人表現,中國版FSD顯然本地化能力不足。馬斯克回應稱,出於中美兩地的資料監管要求,只能使用網際網路上的中國道路影片進行訓練。
這也意味著,資料質量目前仍是中國版FSD的最大桎梏之一。
其次,繼比亞迪、長安、吉利相繼宣佈全民智駕,以及極氪、理想、小鵬等強推今年實現L3,特斯拉FSD此刻入華極具戰略意義。
2024年,特斯拉全年銷量為179萬輛,較2023年的181萬輛下降1.1%,這是特斯拉自2015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銷量同比下滑;但在中國大陸市場銷量卻“逆勢同比增長”8.8%,以超65.7萬臺的數量創下“歷史新高”,並佔到其全球總銷量的36.7%。
對特斯拉而言,中國是其全球化佈局中的重要市場,現階段不得不跟進中國市場的智駕普及,以迎合價格戰升級。
儘管閹割版FSD在中國匆忙上馬,實際表現或許很難比肩國內智駕第一梯隊品牌。但隨著FSD在國內落地,即特斯拉選擇將FSD做本地化部署與訓練,未來其中國智駕團隊可能會在採集資料的同時交付除錯。
鯰魚效益何時奏效?業界的關注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其一,除了上路初期水土不服,FSD的智駕收費模式能否在中國市場跑通,還得打個問號。畢竟在智駕平權的驅動下,國內高階智駕已經卷到免費,消費者是否願意多花64000元買特斯拉FSD,期待市場反饋結果。
其二,特斯拉作為純視覺的堅定支持者,其FSD的核心技術是純視覺+端到端,即透過攝像頭採集影像資料後,利用深度學習模型直接輸出車輛控制指令,優勢在於成本低、通用性強。
而面對中國複雜的城市交通環境,以及大量非標準場景,多數玩家選擇的是“雷射雷達+視覺融合”方案,在雨霧天氣、夜間昏暗等極端場景下相對更穩定。
兩種高階智駕技術路線正面PK,誰能俘獲消費者芳心,或許將成為感知細分市場的風向標之一。
但毋庸置疑的是,不管是FSD入華還是全民智駕,都將極大利好中高階智駕供應商及其上游產業鏈。目前已經有不少企業頻頻拿單,決勝智駕元年。
比如,率先打響智駕平權的比亞迪,釋出“天神之眼”技術矩陣涵蓋了A、B、C三套技術方案,將智駕帶到7萬級及以上價格區間車型。對其生態夥伴而言,市場爆發性增長機會正在突顯。
以智駕晶片為例,天神之眼A、B使用了英偉達Orin X智駕晶片,而C則使用了地平線征程6M或英偉達Orin N晶片。對地平線而言,與比亞迪合作無疑打開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表示,地平線征程家族包括征程2、征程3和征程5,在比亞迪量產車上的搭載已超百萬套。這次征程6在比亞迪首發量產,也意味著地平線四代計算方案在比亞迪率先量產。
根據地平線方面公佈的訊息,征程6M具有128T的算力,在高速NOA基礎上能支援輕量級的城區智駕,價效比極高。
據瞭解,理想新一代AD Pro將從征程5升級到征程6M;3月3日吉利推出的“千里浩瀚”高階智駕解決方案,有訊息稱其H3版本也將使用征程6M,支援高速NOA和城市通勤NOA。
目前,征程6系列已斬獲超20家車企及品牌的平臺化量產合作,除了比亞迪、吉利、理想之外,奇瑞、深藍等車企也在合作中。自2025年起,征程6將助力超100款中高階智駕車型上市,也意味著地平線有望在今年拿下更高的市場滲透率、更多元化的客戶群。
地平線創始人餘凱樂觀預計,地平線征程6系列計算方案今年將突破百萬規模的出貨量。
另一家晶片供應商愛芯元智,面向中高階智駕市場,則推出了M76H晶片,可助力車企實現高速導航輔助駕駛(NOA)以及自動泊車(APA)功能,最高可實現城區的記憶領航(ICA)。
算力層面,M76H NPU算力60TOPS,整合8核高效能CPU,以及愛芯元智自研的核心IP:ISP和NPU,算力充沛、感知處理能力出眾,可以滿足高階智駕系統的感知處理和計算需求。
除此之外,M76H晶片還擁有超強的影片接入和處理能力,高效的記憶體頻寬,強大的AI計算能力,可同時處理多路大解析度的影片流;搭載雙核VQ7 DSP,針對影像處理,矩陣運算最佳化的指令集,可用於雷達訊號處理,線上定位建圖等應用加速,支援全時行泊一體系統完整解決方案落地。
目前在最為主流的方案上,基於M76H晶片打造的6V/7V單SoC全時行泊一體系統,原生支援BEV+Transformer架構,且兼顧高效能與低成本,深度契合“全民智駕”市場需求。
不難發現,自2022年切入車載晶片賽道,愛芯元智帶著滿足降本增效需求的M55H、M76H、M77H(開發中)等產品矩陣入局,並於2023年開始批次交付,恰好踏準了國產晶片的一大市場拐點,即從單純的低價格比拼,轉向高效能的綜合性價比之爭。
除了晶片之外,智駕下沉還引爆了車載攝像頭等的需求。畢竟,不管是純視覺還是感知融合方案,攝像頭作為主感測器,都迎來了顯著的增量市場機會。
同時,在相關核心功能、硬體升級等趨勢下,車載攝像頭開始往更高畫素、更小型化、高可靠性、高感光靈敏度等方面進行技術升級。
此前,理想、蔚來、小鵬等主機廠已經將8MP攝像頭作為高階車型的標配,而比亞迪天神之眼C搭載3×8MP前視,更是給8MP攝像頭上下游供應商們打了一針興奮劑。
目前來看,包括德賽西威、舜宇智領、聯創電子、歐菲光、君歌電子等多家本土供應商的8MP攝像頭已經進入了規模化交付階段。
比如,車載攝像頭供應商君歌電子,在2024年成功實現了8MP車載攝像頭的量產。與此同時,這家企業還聯合集團公司研究院FTTV團隊,率先取得8M(60幀)光傳輸方案攝像頭技術突破,以實現高畫素攝像頭的超低延時傳輸。
面向智駕應用,其8MP車載攝像頭搭載了120°超廣角鏡頭,可提供更寬廣的視野。相比傳統窄視角鏡頭,超廣角鏡頭可以更全面地捕捉道路兩側、後方及盲區內的交通狀況,有效減少視覺盲區。
尤其是在夜間行車場景,該8MP車載攝像頭擁有F1.8大光圈,結合紅外夜視技術,極大程度增強了對低照度環境的感知能力,可為車輛提供了卓越的夜視能力,能夠在各種光照條件下提供清晰、穩定的影像,顯著提升行車安全性。
不過,對於整個智駕供應鏈而言,普及背後的市場機會下,淘汰隱憂不容忽視。
一方面,包括比亞迪在內的部分車企,已經提前鎖定智駕供應鏈上游的核心產能,在市場調節的作用下,可能會進一步抬高晶片等核心產品的價格。
同時,其龐大的體量下佔據的BOM低成本,也可能被其它OEM直接對標,對智駕中下游第三方供應商而言或許並不是好訊息。
總的來看,車企們陸續推動全民智駕是必然趨勢,帶給供應鏈的增量機會也是事實,但留給智駕供應商們的機會視窗期則越來越短,時機、技術、市場打法等等都是決定其命運的關鍵因素。
智駕普及收官之戰逼近,供應鏈殘酷的生死角逐一觸即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