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多家車企宣佈接入DeepSeek。在吉利汽車、嵐圖汽車率先宣佈後,東風汽車、零跑汽車、奇瑞、上汽集團、長城幾家車企也緊隨其後。
其中東風汽車宣佈旗下自主品牌已完成DeepSeek全系列大語言模型接入工作,並將於近期陸續搭載應用於包括東風嵐圖、東風猛士、東風奕派、東風風神、東風奈米在內的東風自主品牌車型。其中嵐圖品牌方面,嵐圖知音將成為汽車行業首個融合DeepSeek的量產車型,全新嵐圖夢想家也將同步搭載。
長城汽車CTO吳會肖2月8日在社交平臺發文稱:“DeepSeek的demo在長城汽車上已經跑通,Coffee Agent已完成融合適配。”上汽集團方面,除了智己品牌,旗下寶駿汽車靈語智艙與DeepSeek大模型已完成深度融合。
目前來看,上述各大車企對DeepSeek模型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座艙系統的人車互動層面,後續或將擴充套件到其他應用層面。例如基於DeepSeek模型的多模態融合感知能力、影像生成以及推理能力,系統可以理解複雜複雜的場景描述和人類指令,在高階智駕場景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實際上從2024年開始,AI與汽車產業已經開始深度融合。2025年開年,DeepSeek便在汽車行業引發一輪新風暴,都預示著,中國汽車市場進入了AI汽車的新賽道。
行業觀點認為DeepSeek具備更低的算力成本和訓練成本等,將有望推動AI技術的平權化,無疑會對中國智慧汽車行業帶來新的衝擊。例如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日前在開工信中表示,未來十年,AI會驅動汽車產生巨大變革,也會驅動全球範圍內硬體軟體產生鉅變。
可以觀察到,包括車企、晶片巨頭、系統供應商等頭部企業均紛紛面向AI汽車加快部署。公開資料統計來看,包括蔚小理,長城、吉利、比亞迪、寶馬、大眾等數十家中外車企均在加速推動AI上車。
首先被AI引爆的當屬智慧座艙。從各家車企的部署來看,基於AI大語言模型、視覺大模型、多模態模型,來升級車載語音助手,打造使用者出行助理等,在人機互動模態、場景應用方面的創新,提供更高效和自然的互動體驗,並打造差異化、豐富的場景化體驗,已經成為了新一代AI座艙的主要方向。
接下來,智慧座艙將圍繞場景進行深挖,在導航等使用者高頻使用的功能上,豐富功能+場景;例如在社交、購物、遊戲、教育、工作等多元化場景上,進一步提高其功能的易用性、實用性、使用流暢度和體驗感。
頭部Tier 1也在加快推出面向AI汽車的新一代方案。
在2025年CES上,德賽西威與高通共同推出了第五代智慧座艙平臺G10PH。作為全新一代AI智慧座艙平臺,G10PH憑藉驍龍座艙至尊版平臺所採用的頂尖的高通Oryon™ CPU、加速AI效能的高通Hexagon™ NPU和行業領先的高通Adreno™ GPU,這一前沿系統為汽車製造商提供了實現智慧、直觀和個性化駕乘體驗的工具。
德賽西威構建了G10PH的底層鏈路設計,並結合自研板端大模型與雲端應用,滿足使用者在車端裝置、跨端裝置、雲端的豐富場景中管理和操作需求。此外,G10PH平臺支援即時決策、自適應響應和主動協助,打造了一個能服務於使用者出行、工作、生活的專屬座艙智慧管家。
在當前AI定義汽車的關鍵拐點下,德賽西威率先推出AI智慧座艙平臺G10PH,無疑進一步引領了智慧座艙的迭代程序。
而在智駕方面,端到端大模型是現階段被多數行業共同看好的高階智駕的下階段主流技術方向。目前一大批車企、智駕系統與演算法供應商均在在積極備戰端到端智駕方案。
如果說2024年端到端方案主要是兩段式/一段式的技術優勢等等之爭,預計2025年端到端高階智駕方案的競爭核心在於規模落地量產。
今年1月地平線駕科技暢想日上,Horizon SuperDrive™(簡稱HSD)接受了來自“百人團”的實地體驗挑戰。
該系統搭載了地平線自研的征程6P(560TOPS)硬體,採用了端到端+多模態大語言模型的VLA架構。這種創新設計融合了端到端自動駕駛模型對物理世界精準的「空間感知能力」和多模態大語言模型的「常識理解優勢」,在場景能力與體驗方面均實現了大幅突破。
HSD場景智慧駕駛解決方案不僅能輕鬆應對各種複雜交通場景,還首發三大智駕黑科技,包括國內首個融合倒車能力的城市NOA、國內首個支援漫遊模式(城區+園區)的城區NOA,以及國內首個自主規避擁堵的城區NOA,真正打造出了擬人高效、“10分上手”的智慧駕駛新體驗。
得益於端到端世界模型和資料驅動的互動博弈架構的領先性和飛速成長,HSD已經擺脫高精地圖的依賴,透過綜合資訊理解,實現像人一樣靈活應對實際路況變化,並有效應對多元化交通規則和風險場景的預判,實現“全國都能開”。目前,HSD完成全國泛化,預計在2025年第三季度實現首款量產合作車型交付。
從2024年以來的行業趨勢來看,智慧汽車的AI應用已經不在侷限於智慧座艙、智慧駕駛域,已經快速向和智慧底盤、甚至動力域擴充套件。
這也意味著,未來幾年的汽車競爭,將是基於AI的整車智慧競爭。屆時,汽車競爭的核心將是整車全域智慧化,整合了智駕、智艙、車控、智慧底盤、甚至動力系統,實現跨域/車雲一體的資料共享、跨域協同與控制,從而帶來具備代際差的使用者體驗優勢。
車企方面也在快速佈局,例如吉利在2025年CES展上就釋出了“智慧汽車全域AI”技術體系,基於AIOS 整車智慧作業系統,AI大模型應用以及覆蓋到了座艙、智駕、底盤以及動力系統。據透露,吉利今年將推動端到端語音大模型、AI 數字底盤、高階智慧駕駛等最新的 AI 技術逐步上車。何小鵬也公開表示,從“汽車+AI”到“AI定義汽車”,AI將深度滲透至研發、製造、服務全鏈條。
值得關注的是,AI汽車對整車軟硬體架構均提出了新需求,其中系統功能分工將會重構,功能模組逐漸Agent化,這也帶來了軟體架構和軟體開發正規化的變革。此外,硬體架構方面除了對計算效能需求增加,對儲存、同行能力等需求也同步提升。
這其中,AI晶片將在AI汽車程序中扮演極其重要的作用,晶片也逐漸向高安全、高算力、高頻寬、低延遲的方向演進,並需要滿足跨域融合的需求。
在愛芯元智看來,AI技術在整車各域的分散化,無疑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為了更好的支援AI技術在整車不同功能域的快速落地。愛芯元智自研推出了M55、M57、M76等一系列車載SoC。其中,M55和M57可在一體機智駕方案、CMS方案、增程式動力系統、被動安全系統等多元化應用場景,提供高效的AI計算能力;M76則可在中階7V域控智駕方案、座艙大模型協處理器等不同應用場景提供先進的AI運算能力;M77算力相比M76更加充沛,可支援端到端演算法,適合應用在城市NOA的SoC。此外,其下一代高效能晶片M9將支援多模態大模型,可實現L3+級別高階自動駕駛方案,並可支援生成式AI應用方案。
這也意味著,除了在智駕和智艙域有深入應用外,愛芯元智的車載AI晶片已經擴充套件到智慧汽車的動力域、底盤域,為更多的整車AI需求提供計算支援,全力支援AI汽車的到來。
值得一提的是,愛芯元智自研全新愛芯通元®(Neutron™)車用NPU架構已經迭代多個版本,可全面支援端到端模型以及端側車載專用多模態大模型。此外愛芯元智還自研了可以高效易用的軟體工具鏈,助力端側部署的高效落地。
愛芯元智專注於邊端側的智慧晶片平臺,伴隨著大模型應用將逐漸從雲端服務遷移到端側裝置,其高效AI推理晶片的應用也迎來了更廣闊市場。最新訊息顯示,愛芯元智旗下作為端側AI能效比優異的 AX650N、AX630C 晶片平臺早已在春節前完成 DeepSeek R1 蒸餾版本 1.5B、7B、8B 的適配,並在春節期間,海外開發者已基於 AX630C 平臺順利復現,DeepSeek 端側部署順利出海。
英偉達新一代DRIVE AGX Thor,NVIDIA DRIVE AGX Thor 作為一款基於 NVIDIA Blackwell 架構的集中式計算系統,不僅擁有強大的AI算力,並在一個集中式的安全可靠平臺上,實現車載生成式 AI 應用,包括自動駕駛和泊車、駕乘監控,還有豐富的座艙功能。
可以說,在AI汽車時代,誰跟不上AI應用的風口,誰就會“下牌桌”。並且在整車AI時代,競爭格局和產業生態或將重構。未來幾年,真正意義上的整車智慧「數字底座」的競爭正在拉開序幕,而多域部署、全棧佈局的整車級「超級供應商」的競爭新形態也將成為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