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心衰|不可或缺的“利尿藥”

從臨床角度講,“體液瀦留”是心衰發生、發展的關鍵環節。所謂“瀦留”,就是“停留”的意思。“體液瀦留”形象一點說,就是身體內部“積水”了,無法及時排出。
利尿藥,僅從字面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可使尿液增加的藥物。利尿藥的使用歷史悠久、循證醫學證據多、給藥方案成熟,常被用作治療心血管疾病,也包括心衰。
讀到這裡很多人可能不解,“利尿藥”怎麼能治心衰呢?又該注意什麼呢?
作者:
來源:汪芳心視界
正確認識“利尿藥”
利尿藥能夠阻斷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促進更多的水分和鈉一同排出體外,實現“利尿”的目的。

心衰患者幾乎無可避免地要面臨水腫問題,而利尿藥透過“利尿”,降低靜脈的迴心血量,繼而減輕心臟負擔,減少心臟需氧量。同時,利尿藥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因體液過多引起的症狀與體徵,如勞力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和外周性水腫。

利尿藥對治療心衰的重要意義,如同蓋房子需要打牢地基,是不可或缺的。
利尿藥種類很多
臨床上利尿藥是一大類,根據作用機制和效果不同還可以細分。每種型別的利尿藥都有其特定的適應證和禁忌證,要具體患者具體分析,不規範、不恰當的使用利尿劑會帶來諸多副作用。
① 呋塞米(速尿):起效快,能快速緩解肺水腫,常用於治療急性心衰,以及嚴重水腫和急性腎衰等。
② 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噻):具有利尿和減壓的雙重功效,適用於腎功能沒有太多損壞的水腫性疾病患者,不過心衰中用的不是特別多。
③ 螺內酯:保鉀利尿藥,更是治療慢性射血分數減低心衰的四大基石藥物之一。
❀ 利尿藥除了排鈉,還能影響多種電解質(如鉀、鈣等)的平衡,比如螺內酯“保鉀”,而呋塞米、氫氯噻嗪都“排鉀”,因此患者用藥時還應定期監測電解質水平。
什麼是“利尿藥抵抗”?
在長期應用利尿藥的心衰患者中,時有發生“利尿藥抵抗”的現象。通俗地說,就是在沒有完全控制體液瀦留之前,利尿藥的利尿作用減弱或消失。
導致利尿藥抵抗的原因有多種,比如高鈉鹽飲食、腎功能不全、胃腸功能減弱、藥物間相互作用、低蛋白血癥等。克服利尿藥抵抗的策略包括限制鈉鹽攝入、更改用藥途徑、更換利尿藥、聯合用藥等。
利尿藥是非常重要的、能有效控制體液瀦留的藥物,常常貫穿心衰治療的始終。臨床上用藥劑量遵循“個體化”的原則,從最小有效劑量開始,根據患者的用藥反應及時調整,以減少水、電解質紊亂等不良反應的發生。心衰患者還應密切關注血容量的變化,過度利尿可能導致脫水和低血壓。
無論什麼時候,患者都要遵醫囑服藥,不可私自更改、停用藥物,出現不適及時與醫生溝通。
醫脈通是專業的線上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