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梅斯醫學
作者:木白
提起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絕對是個“老網紅”。作為降糖界的“扛把子”,它穩坐“降糖神藥”的寶座,風頭一時無兩。但沒想到,這位老將並不滿足於降糖,還搖身一變,被捧成了“抗癌新星”、“抗衰神器”。
然而,最近二甲雙胍卻連續“翻車”,讓人不禁懷疑它的“全能神話”是不是立不住了?在癌症領域,它在卵巢癌戰場“無功而返”,聯合含鉑/紫杉醇化療未能帶來顯著生存獲益;在抗衰領域,它不僅未能幫助肌肉減少的老年人恢復身體機能,甚至耐受性還成了問題。
二甲雙胍在這兩大熱門領域“雙撲街”,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聯合一線化療
未能改善卵巢癌患者PFS和OS
這次,“翻車”的主戰場之一在卵巢癌。
卵巢癌的治療像是一場反覆上演的拉鋸戰。儘管初期化療效果顯著,80%的患者仍會復發,而且每次復發都會讓癌細胞對化療的敏感性降低,最終完全失控。
為了打破“復發—治療—再復發”的惡性迴圈,醫療界不斷嘗試新藥。但現實很殘酷,至今還沒有任何一種新藥能顯著提高所有卵巢癌患者的總生存期(OS),高昂的治療費用更是讓許多患者望而卻步。
那麼,有沒有一種既經濟又有效的方法?這就引出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思路——“藥物再利用”。這個策略的核心是發掘那些已經被FDA批准、原本用於其他疾病的低成本老藥,看看它們能否在抗癌戰場上發揮新作用。而二甲雙胍,正是這樣一位意外走進聚光燈的“候選英雄”。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服用二甲雙胍的糖尿病患者,癌症風險似乎更低,它還能抑制癌細胞生長,甚至提高化療效果。面對這樣的“神奇”現象,科學家們滿懷期待,紛紛投入研究,試圖將這款糖尿病老藥變成抗癌利器。
然而,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團隊近期在Gynecologic Oncology發表的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II期臨床試驗[1],卻給了這種樂觀情緒一記重拳——儘管二甲雙胍在晚期卵巢癌患者中的耐受性良好,但當它聯合一線化療並作為維持治療時,並未顯著改善無進展生存期(PFS)或OS。這意味著,至少在目前的研究資料下,二甲雙胍在卵巢癌的治療中遠不如人們最初期待的那般“神奇”。

從關鍵評估指標——PFS和OS的療效分析來看,二甲雙胍在卵巢癌治療這場“戰鬥”中並未表現出顯著的優勢。

換句話說,二甲雙胍在延長晚期卵巢癌患者的PFS或OS方面,未能帶來顯著的改善。特別是OS分析中的不利趨勢,仍表明二甲雙胍在卵巢癌治療中的效果需進一步驗證。

儘管療效未達預期,安全性問題也還是不能忽視。若療效不佳的同時再加上嚴重的安全隱患,那無疑是“火上澆油”。
幸運的是,二甲雙胍在這方面的表現還是讓研究者們鬆了口氣。二甲雙胍組與安慰劑組的副作用發生率相似,且未出現任何預料之外的毒性反應。這意味著,二甲雙胍並沒有為患者帶來額外的安全風險,治療過程中也未出現超出預期的副作用。
更重要的是,二甲雙胍未增加患者出現3級及以上副作用的風險,如腹瀉、噁心和嘔吐等,這些都是化療患者常常面臨的困擾。總體來看,二甲雙胍在安全性方面表現良好,未給患者帶來額外的負擔。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表明,儘管二甲雙胍在晚期卵巢癌患者中耐受性良好,且未增加不良事件發生率,但當它聯合一線化療並作為維持治療時,並未能顯著改善患者的PFS或OS,甚至有不利趨勢。
二甲雙胍未能改善
老年肌少症患者的步行能力
抗癌戰場失利,抗衰領域也未能翻盤。
二甲雙胍近年來因其可能對衰老過程中的多個生物系統產生影響而被提議作為“衰老保護劑”, 不少研究者認為,二甲雙胍或許能夠改善肌肉衰減症和身體虛弱,從而提高老年人的身體功能。這聽起來像是一個充滿潛力的突破,然而,二甲雙胍在這個熱門領域卻慘遭“滑鐵盧”。
日前,來自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於《柳葉刀》子刊The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的雙盲、隨機、平行組、安慰劑對照試驗[2]就給二甲雙胍在抗衰領域的前景來了個重重的打擊。研究表明,二甲雙胍未能改善老年人可能的肌肉衰減症和身體虛弱者的4米步行速度,且在這一人群中,其耐受性較差,不良事件發生率高,效果遠未達到預期。

也就是說,二甲雙胍在4個月內未能顯著改善老年肌少症患者的步行能力。

從次要研究終點結果來看,二甲雙胍的表現也並未達預期。儘管它在改善疲憊感方面略有成效,但對於改善老年人的體能表現和脆弱狀態並未帶來顯著變化。
隨後的安全性分析更是來了一記暴擊。

那麼,二甲雙胍為何會遭此“重創”?研究人員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推測。研究中使用的二甲雙胍劑量較低,主要是為了減少副作用的風險,特別是在老年人群體中。然而,這一低劑量的設定可能導致藥物未能充分發揮其在改善肌肉健康方面的潛力。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提示,二甲雙胍在改善老年人群體中肌肉衰減症和身體虛弱的表現方面效果不佳,且其耐受性較差。
二甲雙胍,這位藥圈“全能頂流”,似乎在抗癌和抗衰的舞臺上接連“翻車”,讓人不禁感慨:“神藥”也終究難逃“跌落神壇”的命運。不過,別急著唱衰它!畢竟,這位“老將”在降糖領域的地位依然穩如泰山,只是在跨界嘗試中不小心摔了個踉蹌。也許它不是萬能的“救世主”,但它依然是那個默默守護糖尿病患者的“老朋友”。至於未來的驚喜?說不定哪天,它又會帶著新故事殺個“回馬槍”。
仍需指出的是,研究[1]樣本量相對較小,且患者群體主要為高分級漿液性組織學型別,可能限制了結果的普遍性;研究[2]未調整二甲雙胍劑量可能導致安全性和耐受性問題。
[1]Romero IL, Lengyel E, Wahner Hendrickson AE, Rodriguez GC, Leath CA 3rd, Rocconi RP, Goodheart MJ, Dewdney S, Karrison T, Fleming GF, Yamada SD. Metformin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tage ovarian cancer: A randomized phase II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Gynecol Oncol. 2025 Feb 8;194:18-24. doi: 10.1016/j.ygyno.2025.02.001.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923680.
[2]Metformin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in older people with probable sarcopenia and physical prefrailty or frailty in England (MET-PREVENT):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Witham, Miles D et al.The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 Volume 0, Issue 0, 1006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