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無窮小亮一起探秘洞穴、雨林和荒漠

本文轉自:廣圖紀錄片中心
暗無天日的洞穴,危機四伏的雨林,和乾旱荒蕪的沙漠,在這些人類難以抵達的秘境中,生命總是上演著超越想象的奇觀。
推薦一部嗶哩嗶哩上新的紀錄片《生命奇觀》,本片由中國國家地理和B站聯合出品,知名博物學博主、人稱狐主任的無窮小亮張辰亮擔任主持人,他將深入廣西的洞穴、馬來西亞的雨林和新疆的沙漠,尋找極限生存環境中的生命世界。
PART.01
奇觀
在整部紀錄劇集中,攝製組一共前往了三處秘境。
第一站,他們來到了廣西的溶洞。
中國是世界上岩溶地貌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而廣西則是岩溶聖地。這種地貌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也見證了地球演化的過程。
洞是這一集的主角。流水在這裡雕刻了大量的鐘乳石作品,創造了異於地表的地質奇觀。
洞穴中還佈滿歷史的痕跡,石頭上的海百合化石,猶如上古失落文明的螺帽和螺絲釘;一塊平整的化石天花板上,出現了各種珊瑚、海綿和石燕的化石……還有一些奇怪的牙齒。
洞穴中也存在生命。蝙蝠和它的糞便為洞穴帶來了能量,它將食物鏈串起,為蚰蜒、班灶馬等小生命帶來了生存所需。
溶洞由水溶解而成,自然也少不了地下河。地下河會在某些時刻流出洞穴,又再度進入地下,一些野生動物因而也演化出了洞穴種。

第二集的目的地是馬來西亞雨林。
這片雨林出現於白堊紀,已經持續了將近1.4億年。它有成千上萬超過70米的巨樹,如同《阿凡達》中的世界。
這裡地處赤道無風帶,穩定的高溫,足夠的降水,以及高大的樹體,都改變了當地果實的形態。一種龍腦香科植物,甚至演化出了帶翅膀的果實,果實從空中落下,猶如《哈利波特》裡的金色飛賊。
拍攝蝙蝠的洞穴,是攝製組此行的目的之一。在馬來西亞的雨林,每到傍晚,會有海量的蝙蝠會離開洞穴,從林間升起,形成一道黑色的天幕。
攝製組探秘的蝙蝠洞
蝙蝠愛吃花蜜,是當地重要的傳粉動物。榴槤也依靠蝙蝠傳粉。
《生命奇觀》糾正了人們的一個錯誤認知:很多人都將榴槤寫成“榴蓮”,但在《中國植物誌》和《現代漢語詞典》中,“榴蓮”最正確的寫法都是“榴槤”。因為榴槤其實是一種樹,野生的有四五十米高,散佈在雨林中。
與一些喜歡上樹採摘榴槤的國家不同,馬來西亞只撿拾成熟後自然掉落的榴槤。
榴槤
除了無人的秘境雨林之外,攝製組還拍攝了馬來西亞富有煙火氣的紅樹林和漁村,江獺曾是這裡的常客,水巨蜥在岸上走來走去,灘塗魚還能像貓一樣翻肚皮。
傍晚的紅樹林裡,大量螢火蟲集聚在樹上閃閃發光,如同星河。
而人類和生靈在此收穫的一切,都來自大自然的饋贈。
最後一集,他們來到了新疆的荒漠。
新疆有中國最大的沙漠,粗糲天地間卻展現出異樣的生機。
在漫長的乾旱中,一些種子會睡上三個季節;一些植物卻只需要一點點水,就能像被浸泡的三體人一樣,瞬間展開,泛出綠色,例如苔蘚。
苔蘚是一種偉大的植物,它們在荒漠表面結成了殼,具有固沙的作用,常被應用於荒漠化的防止。
這個蘑菇有一個很牛的名字——中華美味蘑菇。
它僅發現於我國西北,單菇重量最大可達1公斤。它生長在乾涸的蘆葦灘上,這裡的土地具有很強的鹽鹼性,但這種蘑菇能夠集聚糖類,讓細胞的滲透壓和外界達到平衡,從而鎖住水分。
這種蘑菇還積累了豐富的氨基酸,因此十分美味。
除了自然的奇觀,這裡還有人類和自然共同創造的奇蹟。
多年以前,有人曾用一個網站看全球的衛星地圖,在新疆的荒漠中看到了許多巨大的字,例如“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每個字的邊長都有五十米。
這片荒漠的上空曾是航線,而這些大地上的巨型標語就是給飛行員辨別方向的標識物。
幾十年後,這些字還在。
字上佈滿黑色的石頭,工藝類似秘魯的納斯卡線條。石頭的表層是荒漠漆,夜晚溫度低,露水凝在石頭表面,溶解了含有鐵和錳的化合物;白天,溫度急劇升高,水蒸發了,鐵和錳留了下來,日復一日,石頭就被盤上了黑色的爆漿。
加上這裡雨很少,風也推不動石頭,因此幾十年後,造就一個人與自然共同創造的奇蹟。
PART.02
適者生存
為了在極端的環境中生存,生命憑著對“生”的渴望,做出了各種各樣的變化。而《生命奇觀》,就展現了這樣的適應性。
在洞穴一集中,生命的奇觀誕生於純粹的黑暗之中。“眼睛越大越容易死”,黑暗裡,眼睛成為了“最不受待見”的器官。它會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洞穴中的動物往往選擇了退化眼睛。
雨林中的擬態昆蟲
雨林看似一個完美的生存場域,這裡不缺陽光、空氣和能量,但充滿機遇的地方,往往也充滿危險和挑戰。一些弱小的物種想要生存下來,就得學會躲避天敵。因此表面平靜的雨林裡,到處都是高超的偽裝者——擬態昆蟲,它們往往演化成樹葉、枝幹或花朵的樣子。
沙漠屬於極其炎熱的地區,不少動物演化出了很大的耳朵用於散熱——大耳蝟就是其中的典型。
這些都是生命的奇蹟。
PART.03
危險的秘境之旅
在秘境中拍攝,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也得和當地的動物一樣,學會“適應環境”。
在廣西這集中,狐主任和團隊需要在陰冷潮溼的喀斯特地貌中穿行。路上佈滿青苔,一些生鏽的“橋”甚至只剩一幅鋼筋鐵架,一不小心就會墜入河谷中。
而他們要探秘的洞穴只有一個半人高的洞口,洞中石頭如同刀刃,鋒利無比。洞裡只有一條路,或一條縫,而洞的盡頭,則是聖殿般的洞廳。很多人都會想起那句古話:“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深入雨林,註定也是一趟危險的旅程。雨林中佈滿大象和老虎的腳印,雨林深處荒廢的生態站,和破爛不堪的民宿,都有著被大象踐踏的痕跡。攝製組居住在雨林深處的民宿中,平日裡,為了防止大象的破壞,老闆都不敢將傢俱留在民宿中。
如果大象突然來襲怎麼辦?那隻能躲在石頭縫裡了。
夜晚,四周瀰漫著陰森、恐怖的氣氛,蛙聲,蟬聲,還得隨時提防著可能出現的大象和馬來環蛇。
而在蝙蝠洞中,你必須穿戴全套的防護裝置,不然一不小心,就會遭到蝙蝠糞便的襲擊。
老闆指示的躲藏點
被大象踩踏的生態站讓人想起電影《侏羅紀公園》
荒漠中,水坑是當地動物最喜歡也最害怕的地方。喜歡,是因為有水喝;害怕,是因為天敵也會一起來喝水。因此動物們如同“驚弓之鳥”,一點點動靜都會把它們嚇跑。
為了拍攝到當地標誌性的毛腿沙雞,攝影師就得穿著吉利服,揹著敞篷行走,埋伏在沙雞棲息的地方。
吉利服
揹著帳篷走
PART.04
守護平衡
除了透過鏡頭展現這些生命的奇觀,這部紀錄片還有一個呼籲——人們應當保護這些生態秘境。
每一個生態系統都有其執行的邏輯:洞穴是地下失落的世界,與地面完全不同,就連科學家都不敢輕易“探洞”,害怕打破洞穴的平衡,而失序的景區開發,地下水位的下降,開山取石的爆炸,都會迅速毀滅洞穴世界;
荒漠也有其存在的道理,生命在高溫、乾旱中一樣演化出了奇觀,因此並不是所有荒漠都需要改造為綠洲,需要治理的,只是那些因人類破壞而變為荒漠的地方。
荒漠裡的毛腿沙雞
自媒體時代,不少博主前往秘境深處,拍攝博人眼球的影片,在無人涉足的黑暗洞穴中,打上大燈,拍攝所謂的“大片”;作為一種美味而稀有的蘑菇,中華美味蘑菇也遭遇了美食博主的“魔爪”,不少人前赴後繼,在蘆葦灘上拼命挖掘野生的中華美味蘑菇,只為流量和點贊……
“平衡”不應該流失在流量中,人類也許應該學會,與這些神秘的世界保持禮貌的距離。
本片可在B站觀看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資料來源:
1.紀錄劇集《生命奇觀》,

撰文 | 張雷


稽核 | 曾潔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鏡DOC
推廣|合作|轉載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email protected]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