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年半之後,我再次來到張掖,沙蜥之地。三天的行程,重新重新整理了我的荒漠生態觀。
兩年半之前,我和大貓、大鵝來到可能是國內兔猻種群密度最高的地方,連裝帶收,安排了20多個紅外相機。

我和大鵝,左青龍右白虎,被吹得瑟瑟發抖。©大貓
那時正值早春(風很大,冷得要死),荒漠夾雜著早春的荒涼,只有零星低矮的刺狀植物透露出一些顯眼的生機,風機還沒有立起,但工程的分割槽路牌、風機的路已經開好,讓我們的心情涼上加涼。唯一的暖調就是兔猻和鵝喉羚,這些可愛的小生靈。
驅車剛到,站在一個低矮的小土丘前,大貓說,之前和羅老師團隊一起夜巡,就在這裡,有兩隻兔猻在山頂偷看我們,跑來跑去。我和大鵝開始疑神疑鬼,覺得每塊方方的隆起的石頭塊或者土塊都像是試圖隱身的兔猻。白天沒找到它們,但晚上我們在土路的夜巡還是找到了兩雙屬於兔猻的綠寶石一般的圓眼珠,像荒漠裡的魔法,天上有星,地上有猻。

閃著藍寶石光芒的兔猻小燈泡。©大貓
鵝喉羚是容易受驚的。每當我們沿著窄窄的獸道繞到一個高處,猝不及防的眼神對視就能讓它們就地逃走,只留下心型的白色屁股在荒漠背景下跳躍。

有一點容易受驚的鵝喉羚 ©️巧巧
哪怕看不到實物,獸道上的糞便和紅外相機記錄到的影像也能讓人愉悅。兩年半之前,兩天就能收近80坨比較新鮮的疑似兔猻糞便;鵝喉羚的小糞球跟星星一樣多。狗獾、虎鼬、赤狐、沙狐也在,時而鬼畜地出現。
容易緊張的虎鼬
“這裡是看野生兔猻最穩的地方。”那會兒大貓這樣說。我們計劃著讓貓盟的同事分波都來刷刷貓運,還沒刷完,但是貓卻很難再見了。
和往年收相機每個都是大呼小叫開到王炸寶盒的景況不同。今年的心悅和姍姍開得甚至有點悲涼:這臺沒有,那臺也沒有。
我們看著那些曾經出片率最高的點位:

比如兔猻SE2206M會伸舌頭納涼的夏天避暑寶洞;

SE2203U會踮腳滋尿標記的大石洞;
SE2108M在石堆上伸懶腰;

還有胭脂曾經帶大小兔猻的避世窩……
那些點位只剩下陳舊到風乾變白的貓糞,作為歷史的標記。
留著這些貓糞,就像一種無言的守候和期待。

近處的兔猻糞已經老到發白,這臺相機已經5個月沒有拍到兔猻了。©巧巧
一路走,每步都能感知到清晰的變化——新鮮的鼠洞也沒有了,五百米開外的風機整整齊齊。赤狐、狗獾在紅外相機裡尚且還有零星的記錄,沙蜥和花條蛇維持著荒漠的門面,還有猛禽的食丸,提醒著我們:荒漠不荒。

花條蛇,很像荒漠裡的大麻繩。©心悅
以貓之名,守護陸地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看似更加脆弱敏感的兔猻,守護的到底是什麼呢?回程的路上,我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臨澤 治沙區的兔猻!
三天行程中,臨澤治沙區是我們唯一還能看到兔猻的。
和平山湖鄉的土漠不同,臨澤治沙區作為巴丹吉林沙漠往張掖滲透的區域,連綿的半固定沙丘上,靠近城鄉的地方遍佈草方格和梭梭林,草方格由幹掉的麥草做成,也有化纖網布做成的沙障,黑的藍的綠的,每個1米x1米,高10釐米的草方格里面,會種上一棵梭梭。年歲小的,就像草,十年以上的,開始像蓬開的灌木。

麥草構成的一個個四四方方的草方格 ©心悅
梭梭林為這裡帶來了與沙丘截然不同的生機。大部分梭梭下或旁邊,都有新鮮的鼠洞,沙鼠、跳鼠的腳印很輕,夾雜著鵝喉羚和蒙古兔的糞便。老鼠多了,就會有貓。

五趾跳鼠,齧齒動物是這裡小型食肉動物的主要食物來源 ©心悅
沿著一條窄窄的沙丘邊牆,我們找到了半年前安放的相機,相機正對著一個沙牆的洞穴,一看就是動物喜歡的地方。彎腰檢查一看,姍姍和心悅都快哭了——終於看到兔猻了——它有點瘦,腿都顯長了。
兔猻:我的腿其實很長
姍姍是去年8月來的,是唯一沒有在野外見過兔猻的西北專案官員。自那會兒起,平山湖鄉兔猻種群已經一路頹勢;而團隊在兔猻日邂逅烽火臺兔猻的時候,她正在為團隊當天的傳播兜底,交換來了團隊的猻運。
於是,這隻在我們收相機前一天經過的兔猻,成為了姍姍與兔猻最近的相遇。
狗獾和赤狐也是這裡的常客,狗獾甚至還會啃咬用化纖網做成的沙障,不知道是為了鋪窩還是磨牙……
狗獾啃咬沙障
因為是治沙區,這裡也在生態紅線之內,除了種樹,安置草方格,也就只能做一些放牧的營生。心悅說:這裡可能還有做新的種群評估的希望。我感到一陣心酸。脆弱而敏感的兔猻只能退守到這樣零星的梭梭林中了嗎?

貓盟在臨澤拍到的亞洲野貓 ©貓盟
這裡與它競爭的還有更適應沙丘的亞洲野貓,人的作用與物種的存續就這樣牽繫於梭梭林間,似乎創造出了新的共生關係。
而這裡,也是我們夜巡看到20只鵝喉羚,1只歐夜鷹,以及看清沙鼠、跳鼠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兔猻的敏感和脆弱,有它的地方,對野生動物的包容度也更高了。

這可能是張掖的第一筆歐夜鷹記錄,拜貓所賜。©心悅

被保護治沙區植被的圍欄攔住去路的鵝喉羚,那晚,我們數了20只。©心悅

高臺 溼地邊的豹貓 沙地裡的狗獾
而在土漠與沙丘之間,還有一些荒漠值得我們為貓停留。
高臺縣是我們所去的荒漠型別最多的縣域。我們沿著黑河,沿河一側是河流、蘆葦灘,馬路另一側是在越來越多的農田、荒地、墓地和村莊,還有的變成了紅辣椒的晾曬場,充滿變數和可能。

僅存的荒漠植物和一隻齒足象 ©巧巧
在這些荒地中,有一片被我們命名為沙虎灘,低矮的泡泡刺、白刺邊,是沙虎喜歡的地方。

大眼溜睛的新疆沙虎 ©大貓
一路開進溼地保護區,當中還有廣闊的沙化中的荒漠,偏白的流沙、有點溼潤的砂土混在一起,梭梭、檉柳、蘆葦和白刺形成了主要的植被類群。這裡被發現的貓,是豹貓。

在高臺拍到的豹貓
溼地和沙地的犬牙交錯彼此滲透,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甚至,連狗獾都在縱容我們的想象。
心悅檢查完相機,我們正要收拾離開,一隻黑乎乎的狗獾從長著蘆葦的白色沙丘一路狂奔,躲進另一端的蘆葦叢中。那也是團隊中許多人第一次看見野生的狗獾。

高臺的荒漠,遍佈蘆葦和梭梭。©巧巧
於是,和著那天發現的16條沙蜥,傲嬌走下山脊線的鵝喉羚,以及沒有現身的沙蚺,高臺縣那片藏於溼地和村莊之外的荒漠,成為了我們的驚喜荒野。
在這樣的地方,我們不確定兔猻會不會來,會不會喜歡。但是以貓之名,我們真的看見了不同荒漠型別的生物多樣性。

這裡也是我們找貓的地方,石雞隱於駱駝刺之後,與荒漠共生。©巧巧

結語
回到那個問題,保護看似更加脆弱敏感的兔猻,守護的到底是什麼呢?
從沙障旁邊的洞穴裡鑽出一隻兔猻
它固然和豹不同,所能覆蓋的生境型別和物種並沒有那麼多,同生態位的還有亞洲野貓、豹貓、赤狐、沙狐來填補空缺。但是一路遊歷一路觀察,在沒有兔猻的地方,我們還是感受到深深的失落。
就好像是一種期待,期待著我們生活的環境裡,不是隻有強者才能如魚得水,還有一些敏感的脆弱的生靈可以以此為家,而它們所能提供的生態價值除了生物多樣性,還有一些別的我們無法認知的連結,我們仍然希望有時間可以發現,可以保護。

這些荒漠的土地會有怎樣的變化呢?©貓盟
我們希望留住的不僅是兔猻,也是這裡脆弱的多樣性——荒漠的型別如此之多,既是它的包容,也是它的敏感,它經得起各種組合,但是改變後的就再也回不來。

你相信嗎?荒漠不荒。©心悅
我們在荒漠裡,行走速度非常非常慢。因為不一會兒大家就會蹲下來,看看那些剛到腳背的小灌木,紅砂、泡泡刺、駱駝刺、錦雞兒,姍姍說,很多荒漠的物種長了幾百年也就只有這麼高。它們非常堅強地抓著、存著水和土,氣候鉅變之年,努力維持生機和平衡。一條道路,一次復墾,一個施工區就能徹底改變這裡的面貌,塵沙俱揚,無依無附。

頑強地趴在地上的沙漠植物 ©姍姍
而從保護兔猻開始,我們又能在西北留下什麼呢?
我看到心悅和姍姍,以及這裡的合作方、社群和志願者們,看著他們的奔走、交流、眼睛裡的光,聊起的行動中的計劃,感受到很大的希望和熱血,越來越多的認知和行動者,會留下西北很多生物多樣性的故事和可能吧。

志願者在那達慕大會上宣傳兔猻保護 ©心悅

我們與平山湖風電場合作,準備在平山湖賽車場為野生動物建飲水點

西北的生物多樣性,需要更多的關注和科普。©李琦

歡迎大家去看直播回放!
以貓之名,小小的兔猻,依然是指引我們的圖騰。

感謝兔猻,帶領我們走進大西北的荒漠自然。©貓盟

站在黑河前遠眺,赤嘴潛鴨身後的沙丘、荒灘和溼地,共同構成了西北神奇而少人關注的生物多樣性。©心悅
-End-

成為貓盟月捐人,共守中國荒野
………關於荒漠調查,你還可以讀………


長按二維碼關注貓盟,記得給我們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