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零下15度的荒漠之中,有一間鐵皮屋子,屋子沒有門只有門洞,所以風是能擋住一些,但不多。屋裡有個飢寒交迫的人正在泡一碗自熱米飯,他認為只要再過十五分鐘就可以吃上熱騰騰的滷肉飯,等待過程中他的腦海中充盈著美味的希冀。現在你非要告訴他自熱米飯的加熱原理,想要使他相信在零下15度的環境裡自熱米飯是不會熟的,使他在揭開蓋子前就承受希望可能破滅的苦楚,你倒以為這樣便對得起他麼?
然而正因為知曉原理,他才會最終把米飯轉移到密閉性更好的車裡。
總而言之,李琦最終還是吃光了那碗他堅稱一點沒夾生的滷肉飯。
至於我們為什麼要零下15度的大風天在荒漠裡野餐,那還得從一個點子說起——“我們給荒漠裡的動物建一個補水點吧!”。

寒冷的鋪著雪的荒漠 ©青峰
1
痛點和解決
這個創意是在我們在張掖經常看見鵝喉羚的一個池塘徹底乾涸之後萌生的,記得我第一次見到的平山湖的的這個池塘時候,還能看見面積不小的水面,水邊長著高高的挺水植物,那時池塘裡還有零星的過路鴴鷸在歇腳,我敢說每個來張掖出外業的人都在這片池塘附近偶遇過鵝喉羚,大貓在這附近看見過兩次兔猻一次雕鴞,我在這兒見過一次赤狐。

張掖荒漠中的雕鴞
再見這個池塘是一年之後的早春時節,那時水面已經被高草遮住看不見了,只能看見底部仍然溼潤的泥沙,大群的蒙古沙雀,夾雜著幾隻角百靈和漠䳭,在草間翻飛、停歇。
從那之後,池塘的水便再也沒有恢復過,塘底慢慢出現了龜裂,高草也枯黃了,草的周圍還長出了許多蘑菇,能看見的動物只剩下鵝喉羚了,或許是喜歡這些乾枯但仍舊挺立的高草提供的遮蔽,又或許是對水源的記憶,讓它們仍會不時地來這裡看一看。

張掖荒漠中的鵝喉羚 ©心悅
根據心悅他們對這一帶牧民的訪談記錄,近20年來這片荒漠裡的水越來越少,很多季節性的徑流已經和這片池塘一樣徹底乾涸了。從史料裡看這裡之所以叫平山湖,至少民國時期這裡都還是湖泊橫生水草豐美之地,可見此地變得愈發乾旱是一個長期的大趨勢。而近些年的全球氣候變暖與農業、工業和居民生活的過度用水很可能進一步加劇了這裡的旱情。
水源對野生動物是無比珍貴和重要的,在美國猶他州進行的實驗發現,把野生動物的飲水器排幹之後,郊狼在這個區域的出現頻率會下降。而伊朗平原和沙漠裡的獰貓,夏季影響它的分佈最重要因素的就是水源。在傳統的認知裡,兔猻對於水源的需求不高,然而一項研究發現,研究區域內所有兔猻的巢穴都位於水源地的100米之內,充足的水源對於哺乳期的雌性兔猻很可能是極為重要的(Dibadj, Parham, Jafari et al, 2018)。
很多例項證明,在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人工修建補水點,可以幫助很多動物熬過艱難的旱季。在夏季的華北山地,於林間空地挖一個坑,鋪上一層防水布,壓上幾塊大石頭,再從取水地拎來幾桶水,就能建成一個可以引來豬獾狗獾豹貓狍子野豬以及大量的林鳥過來喝水的補水點。記得大好曾經看著相機裡的灰喜鵲在他自建的水坑裡撲騰洗澡,灰喜鵲每扇乎一次翅膀,大好用來拎水的胳膊就會抽痛一下。


貓盟在和順用防水布做了一個小水池,用於在乾旱時為野生動物補水 ©大貓
拎水雖然很辛苦,但是比起荒漠,在華北的山裡建個補水點真算得上是easy模式了。
西北荒漠的蒸發量極高,初中物理課上講過,要想加快蒸發,就要“提高溫度、提高溼度差、提高空氣流動速度”,分別對應西北荒漠夏天的“高溫、乾燥和狂風”,可謂量身定做。
在荒漠裡我們又不敢使用防水布,因為一旦坑裡的水徹底蒸發(這是無法避免的),沒有什麼能夠在西北荒漠那永不停歇的大風中壓得住這塊輕薄的塑膠製品……補充水也是個問題,在地表徑流消失的情況下,天然的水源只剩下基岩裂隙水和地下水,但這類水源擅動不得,需要更加審慎的評估;以及這一帶還遊蕩著一群S級的超級吸水怪——家駱駝。
困難一大堆,怎麼去一一克服呢?靈感的火苗往往來自於本土古老的智慧,平山湖的荒漠裡放養著許多駱駝,當地的牧民也得解決它們的飲水問題,牧民有專門賣水的水車來給它們供水,這解決了補水問題,他們飲駱駝用的水槽則解決了容器問題,我們只需要在水槽周圍圍上圍欄來阻擋駱駝、驢、牛等大型家畜,就能建成一個給荒漠裡的野生動物使用的補水點了。

家畜使用的飲水槽 ©姍姍
接下來就要進一步細化需求,給野生動物用的水槽和給駱駝等牲畜用的還不能完全一樣。比如對喜歡在水池裡洗澡的鳥類,以及大耳蝟和蒙古兔這樣的小型動物來說,水槽太深了,需要加一個逃生網,既可以幫助不慎掉入水槽的動物脫困也可以給鳥兒們一個立足點;若要兼顧兔猻、虎鼬、狗獾這些小短腿,水槽需要下沉式安裝,讓水面幾乎與地面平齊。

為小型動物準備的水槽需要有網子幫助它們爬出來 圖片來源:Daniel R. Taylor & Merlin D. Tuttle. 2012. water for wildlife – a handbook for ranchers and range managers.https://www.nrcs.usda.gov/sites/default/files/2023-03/bio55a1.pdf
不像飲牲口那樣集中式地喝水,給野生動物用的補水點我們希望水存在的時間更久一點,那就需要減少蒸發量,於是又要給水槽上加一個蓋子;風沙也是個不容忽視的麻煩,日積月累的沙塵遲早會把水槽填滿的,所以還需要一個走水的閥門讓我們可以沖洗水槽,安裝的時候則需要讓水槽有一定的傾斜,方便髒水流出。
這裡不得不佩服西北組的高瞻遠矚,辦公室就選在建材市場邊上——好吧,其實是因為窮,偏遠的建材市場邊上的小區房租比較便宜,屬於無心插柳了。

看辦公室外的環境便能知道,這裡的租金肯定便宜 ©青峰
心悅為了測試不同的材料在荒漠環境下的耐用性和動物的接受程度,訂做了兩種材質的水槽——鍍鋅板的和不鏽鋼的,為了探索以後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又從網上購買了塑膠和不鏽鋼兩種簡易的水槽(它們會更淺一點)。於是便有了4個水槽外加一個儲水桶,以及四周的圍欄,心悅畫了一個簡易的設計圖。

抽象派的設計圖
大貓看後只評價了一個字:醜。
於是姍姍連夜出了個最佳化版,別說,的確好看多了。

千萬級美工姍姍大人最佳化過的荒漠補水點的設計圖
2
挖坑、電鋸和電鑽
好了,方案有了,下一步要準備物料和工具。
本地人劉叔幫我們搞定了建圍欄所需的木料、螺栓還有製作毛髮陷阱用的刺絲網。安裝螺栓需要在木料上打孔,西北組的戰車上有一個換輪胎用的電動扳手,只要需要配上轉換頭和鑽頭就可以變成一把電鑽。考慮到可能需要裁切木料,就還需要買一把電鋸。水槽要做下沉式,也就是需要挖坑,車裡只有脫困用的小鏟子,拿它們挖坑有點事倍功半,於是又買上了長柄鐵鍬、洋鎬和釘木樁用的大鐵錘。

心悅(猙獰地)拿著鏈鋸 ©青峰
物料和工具都齊了,下面要進入施工環節了。理想狀態下是尋找當地的小工來做這些活,心悅她們會是類似於甲方+監理一樣的角色。但問題是,一般監理都是那個經驗最豐富的人,可我們都是零經驗。時值年關歲末,小工不太好找,而我們又希望年前能夠建成一個補水點讓動物們多一點時間來習慣這些新出現的人造設施,所以心悅拍板決定,第一個補水點我們自己幹吧!
被心悅拉過來的壯丁有姍姍、李琦、言熙還有我,張掖市動管局的兩位領導聞訊也趕了過來。另外,這裡的風電場的員工也早早幫我們取了各種水槽、儲水罐,用他們的皮卡把這些大件從市區拉來荒漠。

我們的補水點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幫助 ©心悅
1月張掖的荒漠,起伏的荒丘上撒了一層霜糖一樣的白雪,太陽藏在鉛灰色的天幕後面,像是一個快要沒電的手電筒,陰風陣陣……真是一個適合幹活的好天氣呢……
第一個取水點的位置就選在平山湖這個乾涸的池塘裡。首先我們要挖一些很深的坑把木樁子埋得穩穩的,好讓它們不會被駱駝蹭倒,然後再挖四個淺但長的坑把水槽埋進去,最後再把圍欄釘上就完工啦。聽起來很簡單吧~
於是我們便開始挖坑,巨難挖……
這裡前幾年一直都是池塘,水把塘底的沙土壓得特別緊實緻密,更可怕的是不知道什麼原理,緻密沙土的下面一層混了很多顆粒更大的礫石,這堅硬程度就很離譜了,只用洋鎬刨了幾下,礫石層看上去紋絲不動,我卻已經滿頭大汗了,連西伯利亞的寒風颳在身上都不覺得寒冷,有句成語叫“不寒而礫”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礫石層給我們製造了非常大的麻煩 ©言熙
我從車裡翻出一打常溫的可樂,把它們插進了陰坡的積雪裡,想著等會就能喝上冰鎮可樂了,轉頭就看見李琦和兩位領導挖坑挖得虎虎生風讓我自慚形穢,趕忙回到我自己坑位那裡繼續挖掘起來,又有誰能預想到做動物保護還得搞土建呢……
我發現坑挖到一定的深度後洋鎬就不好用了,就得換鐵鍬了,但是用鐵鍬挖礫石……幾鏟子下去手就震得握不住柄了,於是我自己開發出一個法子,我把洋鎬的鎬頭拆了下來,用它一點一點把礫石敲松,再用手把它們運出來,我覺得我就是一隻高原旱獺,鎬頭就是我的利爪。

但石頭也不止是阻礙,想要固定木樁離不開它們 ©言熙
就這麼挖啊挖啊,我驚喜地發現礫石層是有盡頭的!它的下面是乾燥鬆軟的細沙,天吶,細沙真的太好挖了。可惜輕鬆的時間總是短暫的,考慮到我們需要佈設4個水槽8根立柱,就是總共有12個坑需要挖,所以挖好一個就得抓緊去挖下一個了。

不忘傳播,我們搭建補水點時還打上了貓盟的縮寫 ©心悅
一直挖到下午,我們才想起來午飯還沒吃,路邊有個鐵皮屋子,心悅把車裡的零食全都搬了進來,有豆乾、滷蛋,還有滷蛋、豆乾……唉,當初嫌姍姍零食買得太多,現在好恨自己為什麼不讓她把滷雞腿放進購物車。李琦甚至從零食箱的底部翻出了一盒去年9月剩下的自熱米飯。簡短的午休之後,繼續開幹。下午不再全員挖坑了,因為樁子都埋好了,需要一組人組裝圍欄,另一組人繼續挖水槽的坑。
我和李琦來裝圍欄,圍欄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為了防止駱駝越過圍欄,下層是為了防止駱駝鑽過圍欄,將圍欄固定在木樁上,需要在橫木和木樁上各自打一個孔,再用螺栓穿過孔達到固定的效果。這就需要用到電鑽,電機高速轉動時傳回的震感讓我小臂酥麻酥麻的。

搭建圍欄。©言熙

電鑽使起來也很辛苦的。©言熙
由於木材不是那麼規整,有扁有圓,我們把圓木都挑出來立樁子,但依然剩下一些圓木不得不用作橫向的圍欄,兩根圓木的直徑加起來肯定是要大於螺栓的長度的,因此需要把木料從中間劈開一部分。這就需要電鋸,那玩意傳來的震感,就不是酥麻這麼簡單了……

鋸木頭的感覺,那酸爽…… ©言熙
這麼說吧,那天我算是喜提了一晚上的帕金森體驗券,晚飯我手裡拿著筷子抖得連根麵皮都夾不起來,還得靠李琦往我碗裡夾菜。所以說人比人得死,李琦乾的活明明比誰都多,怎麼他就沒事呢……
3
不光幹活,還整活
及至夕陽西沉,圍欄搭得差不多了,坑也挖好了,力氣也耗盡了,氣溫也降低了……這西北的茫茫大漠啊,原本覺得斜在天上的太陽沒有帶來多少熱量,可真到它開始落山了才驚覺錯怪太陽了,那體感溫度降得颼颼的。
幹活慢下來之後我覺得有點渴了,想起來雪裡還埋著我的可樂呢,挖出來一看,可樂變成了冰絮狀,這可是可樂最夢幻的狀態,於是我完全沒過腦子地喝了一大口,怎麼說呢……在夏天這麼喝屬於自我獎勵,在零下15度颳著大風的冬天喝,就屬於自殺行為了,我估計我的下丘腦都懵了:這核心體溫該先支援哪一頭啊?體表溫度已經在呼呼下降了,咋消化系統也開始降溫了呢?

可樂是無辜的 ©言熙
這時我一回頭,發現身後的坑裡竟然坐起來一個人……我一度懷疑這是失溫導致的走馬燈,這看見的是林振英的殭屍還是WWE的送葬者?結果坐起來的居然是李琦:“你也來躺會兒吧,坑裡沒有風,暖和。”

李琦躺在了地窟窿裡 ©言熙
聽到這話,一直貓在水桶後面躲風的姍姍閃現了出來:“真的嗎?那我也要躺!”心悅作為他們的主管,當然不會像他們這樣不管不顧地整活,她時刻繃緊傳播這根弦,安排我用無人機給他們拍集體照之後才欣欣然躺進去的……

大家都嘗試了一下 ©言熙
我原本希望這張照片的意境可以更加莊嚴肅穆,你想啊,鐵馬,西風,漠北,伴著絲綢之路千年的駝鈴聲,在這萬古不變的塵與雪之中靜靜的躺著三個人,明明那麼渺小,卻堅韌地想要保護自古便居住於此的野生動物們,這該是多麼感人的畫面啊。奈何他們的表情管理太差,每個人都憋不住笑,導致照片裡的他們看起來栩栩如生的,只可惜這裡是張掖,這要是在隔壁的酒泉市,高低算他們一個含笑酒泉。

因為西北組只有三個人但是坑有四個,所以就用文字佔了個位,目前還沒有在招人,以後應該會招的(話說招聘啟示放這張圖真的會有人敢來嗎……)©青峰
整活結束,收尾工作是我們的傳統藝能——安紅外相機,另外還要貼著地皮綁上一圈刺絲網,用來採集科研用的動物毛髮。
有了這次完整的施工經驗,之後心悅他們便在當地招募了工人師傅,又陸續建設了兩處補水點。只是由於還處於冬季,水槽裡還沒有放水,要等到旱季來臨才會正式開始補水,屆時就能觀察動物們的反應啦,這是一次全新的嘗試,未來會產生什麼影響,遇見什麼困難都還是未知,不過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現在這第一步就算是邁出去啦。


工人師傅幫我們建造的補水點 ©心悅
4
不認識細菌,也能洗手
文章的最後,我想來闡述一下在荒漠建設補水點的背景以及背後的保護邏輯。
這座位於平山湖的風電場,過去是一個兔猻密度極高的區域,但是在風電場建設完成併網發電之後,兔猻幾乎消失了。

荒漠裡的光伏和風電 ©心悅
在理想的條件下,找兩塊一模一樣的兔猻棲息地,一個保持原樣,一個建設風電,如果後者的兔猻出現了明顯的下降,那麼毫無疑問風電導致了兔猻數量下降。但是現實中不會有這麼理想的條件,首先兔猻密度這麼高的區域至今也就發現了這麼一塊,其次與風電建設同一時期發生的還有滅鼠和乾旱。
為了儘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之後我們也試著在其他已建成的、鼠類數量尚可的風電場安裝紅外相機,這些相機也都沒有拍到兔猻,看起來風電與兔猻的減少之間是有相關性的。但這背後的原理到底是什麼?不知道。這是一個需要科學研究來回答的問題,風電是個新事物,風電對荒漠生態的影響更是最近才受到關注,而科研是需要時間的。

兔猻種群和風機對環境影響的相關性,我們仍然沒有完全搞清楚
但兔猻消失得實在太快了,留給保護的時間沒有那麼多。
難道都已經觀察到了相關性,還不足以作為付諸行動的理由嗎?
我想起來一個類似的例子。
16至19世紀,產褥熱突然在歐洲開始流行,成為結核病之外女性的第二大死因。1847年,維也納醫生塞麥爾維斯透過多年觀察,認為產褥熱的高發是因為醫生在解剖屍體之後沒有洗手,將屍體上的某種“致病因子”傳染給了產婦,於是他開始在醫院內推廣強制用漂白液洗手,之後該院產褥熱的發病率下降了80%。

1860年的塞麥爾維斯的照片 圖片來源:J. Borsos/A. Doctor/wiki commons
但是,當時的主流醫學界認為塞麥爾維斯的做法是對醫生的侮辱,認為屍體上含有“致病因子”是子虛烏有,於是塞麥爾維斯受到排擠和打壓,導致他失業、抑鬱,最終被送入精神病院。1865年,他被精神病院的守衛毆打,兩週後死於傷口導致的敗血症,唉,說起來敗血症和產褥熱算是同一種病來著。在取消強制洗手之後,產褥熱的發病率又回到了過去的樣子。
雖然列文虎克兩百年前就發現了細菌的存在,但人們一直沒有把細菌和疾病聯絡起來,要等到1876年德國醫生科赫才第一次證明了細菌可以致病。而如今,無菌手術早就是醫學界的鐵則了。
不可思議吧?明明都發現相關性了,卻因為相關原理還沒被揭曉,就讓無數病患繼續枉死了30年。
所以類似的錯誤我們還要繼續犯嗎?

也許等我們搞清楚全部的前因後果再採取行動,荒漠生態就已經遭受了不可逆的損傷
回到兔猻的保護上來,既然已知風電與兔猻減少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那麼風電的選址就應該慎重,貓盟目前正在努力協助政府劃定保護優先區,希望減少棲息地變化對兔猻的不利影響。但這隻適用於那些還沒有建設風電的地方,像平山湖這裡,風電已經建成了,人類能做些什麼呢?
這裡生態的惡化,有可能是風電、滅鼠和乾旱共同作用的結果。讓建好的風電搬家顯然不可能;而關於滅鼠,目前能做的是努力與政府展開溝通,從頻次、範圍、用藥型別等方面儘量減少滅鼠行動對生態的影響。但這依然是預防類的措施,對於已經滅過鼠的區域,除了等待鼠類數量自然回升似乎也沒有其他可行的辦法。

貓盟在調查時,在阿拉善右旗桃花拉山發現的“鼠害防控區”標記 ©大貓
面對這片千瘡百孔的,兔猻曾經的家園,我們不忍心一味地被動等待,如果能夠在其他方向上找到一種更加主動的方法作為支點,也許就能讓這裡的生命重新迴圈起來,繼而讓這裡的生態向著好的方向去轉變。而這樣的轉變,或許可以抵消部分人類活動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吸引兔猻回來,甚至留下來學著適應這些搖曳吵鬧的工業造物。
希望這個補水點能夠成為這個支點。

所以,先行動起來,爭取一分一毫的希望
參考文獻
[1] Kluever B M, Gese E M, Dempsey S J. Influence of free water availability on a desert carnivore and herbivore[J]. Current zoology, 2017, 63(2): 121-129.
[2] Adibi M A, Karami M, Kaboli M. Study of seasonal changes in habitat suitability of Caracal caracal schmitzi (Maschie 1812) in the central desert of Iran[J]. Journal of Biodiversit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4, 5(3): 95-106.
[3] Dibadj, Parham & Jafari, Behrouz & Nejat, Farshad & Qashqaei, Ali & Ross, Steven. (2018). Maternal habitat use of Juniperus excelsa woodland by Pallas’s cat Otocolobus manul in Iran. Zoology and Ecology. 28. 421-424. 10.1080/21658005.2018.1520722.
什麼?貓盟要給兔猻蓋房子?
和人類一樣,兔猻生存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有棲身之所。如果我們能滿足這個要求,就可以對荒漠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兔猻需要在洞穴裡躲避危險和生育小兔猻,荒漠一馬平川,缺乏藏身之所,白天酷暑,冬天嚴寒。洞穴就更加顯得彌足珍貴了。

甘肅荒漠裡的兔猻,會利用風蝕或水蝕形成的洞,以及各種動物,比如“荒漠工程師”狗獾、齧齒動物和狐狸挖的洞。

今年年初,貓盟在甘肅荒漠裡開始了“兔猻新村”的建設,我們準備了管道、磚砌洞穴等天然洞穴的代替品,希望能為過得十分艱難的兔猻,提供一個舒適安全的小家。

4月19日(下週六)上午10:00,貓盟會進行一場直播,與你分享兔猻新村的故事,點選下方按鈕,歡迎你來~
另外,4月23日是國際兔猻日,下週末(19-20號)我們將會在北京國動博和南京紅山動物園舉辦兔猻春遊會活動,具體內容下週通知,歡迎參與!
-End-

成為貓盟月捐人,共守中國荒野
………關於荒漠補水,你還可以讀………


長按二維碼關注貓盟,記得給我們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