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正常,實際是這種疾病的早期徵兆……

圖片: 黃仔 | 撰稿: Fay | 責編: 葡萄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朋友們早,今天是Fay~
你們最近有沒有刷到這樣的影片:說如果你總是感到疲憊、口渴、尿頻、特別愛吃甜的、有時還手麻腳麻,那可能就是患上糖尿病了……
評論區更是踴躍發言,不少朋友都說親身經歷確實如此。
這我一看,症狀全中,於是立馬請假去醫院做了血糖檢查,一頓操作猛如虎,結果還好沒啥事。醫生分析我下午總是口渴尿頻,可能是吃外賣吃的;手麻腳麻是久坐坐的;疲憊嗜甜,可能是工作壓力大🙂。
▲圖片來源:Giphy
不過這樣的影片能爆火,也說明近些年越來越多年輕人關注到了糖尿病
確實,我們日常中的很多不健康生活和飲食習慣容易誘發糖尿病,初期難以發現,一旦出現明顯症狀又難以逆轉…… 
小知識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典型特徵的慢性內分泌代謝紊亂性疾病。有多種型別,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孕期糖尿病和各種特殊型別糖尿病等。各種糖尿病的病因均有所不同,比如最常見2型糖尿病主要是以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相對缺乏為特點,患者常年齡偏大,體型偏肥胖。
那麼,我們該如何及時判斷自己有沒有患上糖尿病?哪些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又該如何預防呢?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糖尿病的防治問題。
僅靠聲音,就能判斷患有糖尿病?
為了讓更多人早發現早治療,最近科學家們研發出了一種人工智慧模型,僅透過聲音就能輔助篩查,幫助判斷你是否患上了糖尿病
這項研究涉及到607名成年人,其中一半已被確診患有糖尿病,另一半則沒有患糖尿病。女性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年齡接近50歲,非糖尿病患者為40歲;男性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年齡約為48歲,非糖尿病患者為42歲。
研究人員要求ta們提供自己朗讀幾個句子的語音記錄,時長25秒。隨後,研究小組使用兩種先進的技術分析了這些聲音樣本,一種技術捕捉了多達6000個詳細的聲音特徵,另一種則更加深度地分析了約1000個關鍵特徵。
再結合基本的健康資料,包括年齡、性別、體重指數和高血壓狀況,這種AI模型正確識別出了66%的女性糖尿病患者,以及70%的男性糖尿病患者。並且該AI模型在60歲或以上的女性和高血壓患者中識別準確度更高
科學家指出,糖尿病會導致脫水,這會影響聲帶以及口腔和舌頭,可能會讓單詞聽起來更不連貫或「粘粘的」。
同時,從長遠來看,糖尿病會影響神經,包括與聽力有關的神經,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聽力損失更為明顯,這也會影響言語。許許多多細微的變化組合在一起後,讓AI可以輕鬆區分兩個群體。
研究人員Guy Fagherazzi博士說:「這項技術雖然永遠不會精確到足以取代血液檢測,但我們堅信有一天它成為篩查糖尿病和識別高危個體的有效解決方案,幫助全世界超過2.4億不知道自己患有二型糖尿病的人及時發現病情,這可以顯著降低全球糖尿病負擔!」
總體來說,該研究尚處於研究階段,現在仍需血液檢測來確診
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正在探索聲音特徵作為檢測一系列疾病的手段,包括帕金森病、心臟病和抑鬱症。
期待期待~Fay真心希望這些技術可以快快進入我們的生活,這樣不僅可以及時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況,還不用請假扣錢🐶……
▲圖片來源:Giphy
糖尿病——緊盯上年輕女性的可怕疾病
據估計,全球有4.25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2.039億為女性,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女性人數達210萬。其中2/5的女性糖尿病患者處於生育年齡,全球育齡女性糖尿病患者人數達6000萬。
糖尿病,早已成為緊盯上年輕女性的可怕疾病!
那麼,為什麼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女性患上糖尿病呢?
研究發現,相比與男性,女性有這些更易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 激素波動
女性在一生中要經歷更多的激素波動,比如懷孕和絕經期。 
懷孕可以使女性暴露預先存在的代謝異常,從而導致妊娠糖尿病,而妊娠糖尿病正是女性發展為二型糖尿病最突出的風險因素。
同時,絕經前女性的骨骼肌和肝臟胰島素敏感性更高,受血糖刺激後胰島素分泌水平更高,因此空腹血糖和HbA1c值比男性更低。
但到了更年期,雌激素對健康的積極影響消失,導致女性血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糖化血紅蛋白升高,同時體內脂肪分佈發生不利變化,更容易導致葡萄糖耐量受損,引發糖尿病。
  • 心理壓力
研究發現,壓力在女性糖尿病患病風險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對女性健康的負面影響要超過男性
大多數女性除了要上班工作,還要面臨生育、家庭的問題,多方面的操勞、焦慮以及更加貧困的處境,都增加了女性心理壓力以及患病風險。
  • 其他風險因素
當年輕女性有超重和高血壓問題時,患糖尿病風險要超過相同情況的男性。
同時,患多囊卵巢綜合徵、睪酮水平較高以及絕經較早的女性,患糖尿病的風險也會更高。
▲圖片來源:Giphy
女性患上糖尿病更危險!
雖然全世界患糖尿病的男性比女性多1770萬,但女性在被診斷為二型糖尿病時承受著更大的風險
一項2019年的文獻綜述,分析了在9項研究中研究了超過510萬人的糖尿病和不良健康結局之間的聯絡,結果發現與男性糖尿病患者相比,女性糖尿病患者:
  • 各種原因導致死亡的風險增加13%;
  • 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30%;
  • 死於冠心病的風險增加58%。
美國疾控中心的報告也指出,除了心臟病,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失明、腎病和抑鬱症等併發症的風險更高。
一項2023年的研究發現,患有二型糖尿病的女性接受醫學指南建議的治療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可能性更低,至於為什麼呢?原因尚不明確,但確實提示我們需要增加對糖尿病的相關知識的學習瞭解,關注自身健康,積極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男女共有的糖尿病症狀有:
  • 感覺比之前更容易口渴;
  • 尿頻;
  • 體重意外下降;
  • 感覺疲憊或者虛弱;
  • 視力模糊;
  • 傷口癒合緩慢;
  • 容易感染,如牙齦、皮膚等。
對於女性來說,患有糖尿病還會引發以下獨特的症狀:
  • 容易感染yin道酵母菌,引發yin道炎;
  • 口腔酵母菌感染,通常會導致舌頭和口腔內出現白色覆蓋物;
  • 容易尿路感染,排尿疼痛;
  • yin道乾燥、瘙癢,性行為疼痛;
  • 孕期患有糖尿病還會導致先兆子癇、流產或死產,嬰兒出生缺陷、早產、認知障礙、發育遲緩、出生後的呼吸問題或低血糖。
如果有朋友出現以上症狀,一定要引起注意,及時到正規醫院問診
當然還有一些情況下,早期糖尿病並不會有明顯症狀,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定期體檢,瞭解自己的健康情況,並努力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了。
▲圖片來源:Giphy
我們該如何預防糖尿病?
說到預防,主要還是靠健康的生活方式,Fay找到了一些我們普通人更好實操的小建議,希望能幫到大家:
  • 減肥
因為肥胖會增加糖尿病風險,糖尿病患者常常超重或肥胖,因此減肥能大大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在一項大型研究中,人們透過運動和飲食的改變減輕了約7%的體重,患糖尿病的風險降低了近60%
如果你處於超重或肥胖狀態,建議根據目前的體重和目標體重設定一個合理的減肥目標,不要過快,比如每週減掉1~2磅(0.9~1.8斤)。
  • 別跟風飲食
近些年來時不時就出現一個某某明星減肥法,號稱一個月能掉20斤,Fay看著也挺心動,但這些飲食方式都難以長期堅持,並且很可能對健康有負面影響。
我們普通人飲食是為了健康,而不是為了選美,所以你要選擇是一個你可以長期保持的飲食模式,符合自己的飲食習慣且有利於健康。保持均衡的營養攝入,避免高脂高糖食物過多攝入。
  • 多參加體育活動
很多運動都可以起到減肥、降低血糖、提高胰島素敏感度的作用,比如:
1. 有氧運動:每天進行30分鐘或以上的中度到劇烈的有氧運動,比如快走、游泳、騎腳踏車或跑步,每週至少150分鐘。
2. 阻力練習:每週至少2到3次,阻力訓練包括舉重、瑜伽和健美操。
3. 避免久坐:每30分鐘花幾分鐘時間站起來,四處走走或做一些輕微的活動。
另外,近些年也有越來越多關於預防糖尿病的研究:
比如今年5月的一項涉及超11萬人的研究發現,每天攝入富含類黃酮的食物,有助於降低糖尿病風險。每天攝入較多茶、漿果、蘋果,能使糖尿病風險分別降低21%、15%和12%。
202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有食用牛油果習慣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發生率更低,特別是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積極影響更大。
……
希望以後也會有越來越多的研究,幫助我們更好低於糖尿病的威脅~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
朋友們千萬別覺得自己年輕就可以不注意健康,想當年Fay也是身強力壯的少女,但因為經常熬夜、吃外賣、喝奶茶,如今也發現了各種各樣的小問題,以後一定要更加註意才行。
最後,歡迎大家把文章分享給你關心的她,讓我們一起從今天開始預防糖尿病!
早安,我愛這個世界。
參考文獻
[1] everydayhealth.The Sound of Your Voice May Reveal That You Have Diabetes[EB/OL].(2024-09-10)[2024-11-14].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ype-2-diabetes/sound-of-your-voice-may-reveal-if-you-have-diabetes/
[2] hqlo.Diabetes in women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whole family: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EB/OL].(2019-12-05)[2024-11-14].https://hqlo.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55-019-1252-4
[3] Kautzky-Willer A, Leutner M, Harreiter J. Sex differences in type 2 diabetes. Diabetologia. 2023 Jun;66(6):986-1002. doi: 10.1007/s00125-023-05891-x. Epub 2023 Mar 10. Erratum in: Diabetologia. 2023 Jun;66(6):1165.
[4] healthline.How Diabetes Affects Women
[EB/OL].(2022-10-13)[2024-11-14].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diabetes/symptoms-in-women#outlook
[5] cdc.Diabetes and Women[EB/OL].(2024-05-15)[2024-11-14].
https://www.cdc.gov/diabetes/risk-factors/diabetes-and-women-1.html
[6] cdc.Symptoms of Diabetes[EB/OL].(2024-05-15)[2024-11-14].https://www.cdc.gov/diabetes/signs-symptoms/index.html
[7] mayoclinic.Diabetes prevention: 5 tips for taking control
Print[EB/OL].(2023-03-24)[2024-11-14].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type-2-diabetes/in-depth/diabetes-prevention/art-20047639
[8] 醫諾維.超11萬人資料,每天喝茶,糖尿病風險或降低28%[EB/OL].(2024-05-25)[2024-11-14].https://mp.weixin.qq.com/s/LfmE3L3R0jGIl8r6Tn6w9g
[9] 醫學新視點.食用牛油果竟能降低糖尿病風險,這個階段人群尤其受益![EB/OL].(2023-05-06)[2024-11-14].https://mp.weixin.qq.com/s/WuBYVZI_ttFX0yUBz_5QX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