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招聘作弊”的瓜,撕開的只是冰山一角……

作者:我是拾遺
來源:拾遺(ID:shiyi201633)
全文3241字,預計閱讀需6分鐘。
讓信任和公平,重新回到我們的社會。
1
當你發現一隻蟑螂,
說明暗處的蟑螂已經滿了。
2
2025年3月10日,
華為內部一封6000多字的通報,
震驚了整個職場圈。
出事的72名正式員工、19名非僱員,
他們在招聘中徇私舞弊,
通過出賣公司資訊資產獲利,
已經達到了極其惡劣的程度。
具體起因是這樣的:
華為每年會招聘大量的“非僱員”,
也叫OD員工,
其實就是外包派遣。
他們和正式員工在同個辦公區,
卻是與外包公司籤合同,
以派遣方式到華為工作。
薪資待遇與華為正式員工相比略遜,
但也比普通公司高一些,
而且還可能透過考核轉正,
所以雖然是外包,
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湧進來。
正因為爭搶的人很多,
有利益的地方就產生了黑色產業鏈。
OD員工招聘環節,
需要刷題、機考、面試等重重關卡,
這也為內外勾結創造了條件。
HR、華為內部員工以及外部培訓機構
組成了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
公然靠售賣崗位來謀取暴利。
他們有很多方式來“運作”。
首先就是替考:
只要你繳納了“好處費”,
就會有人為你安排筆試、機考環節。
內部員工親自出馬幫你替考,
完全不用擔心過不了,
也不用害怕被發現,
因為從HR到領導,
都在這個利益集團之中,
大家彼此心照不宣。
第二是賣題:
到了面試環節,
內部員工會兜售面試題庫,
面試官也會提前透露給特定候選人。
只要錢交夠了,
關係運作到位了,
保你一路綠燈。
更為離譜的是,
還出現了兩頭吃的情況。
因為成功招一人可以拿2萬內推費,
於是就有HR出售“OD直通”名額。
有3年工作經驗的人,
保證幫你拿到起薪15000起,
還協助他作弊在面試中拿高分,
爭取更高的工資底薪。
但是在幫忙成功入職後,
他們需要要從你工資裡抽成。
不滿15K的,
每月抽成2000,連抽12個月。
如果工資高的話,
每個月要抽成3000,也是12個月。
算盤打得啪啪響,
公司員工兩頭賺。
如果只是一兩個違規就算了,
這次為什麼能引起轟動?
因為規模實在是太大了。
光華為成都研究所資料儲存部門,
明文通報的就有62名,
而整個資料儲存業務就100多人,
很多部門基本全被開除。
被開除和追責的,
上至領導,下至普通工程師、HR,
整個部門從上到下都被涵蓋。
這些被“揪出來”的員工,
不僅股票期權都沒了,
也沒有N+1的賠償,
不僅要退回全部違規獲利,
甚至還要按規定賠償公司損失。
而那些透過作弊手段入職的員工,
也根本不給反應機會,
直接封鎖辦公區,
無需交接工作全部被清退。
這個事件最讓人憤怒的地方,
就在於連一個勞務派遣崗位的工作,
都可以操作到如此惡臭的地步,
很難想象社會上別的
“炙手可熱”的工作了。
這次事件就像一把手術刀,
切開的是職場潰爛的創口,
大家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更惡劣、更無力的,
還有很多很多。
3
你還記得安徽的那個小學生嗎?
“我長大後想當農發行的行長,
繼承我的爸爸。
因為我的爺爺是農發行的行長,
我的媽媽是農發行副行長,
所以我想繼承我們的家產。”
“繼承”兩個字,
配上一家子的銀行血統,
顯得尤為刺眼。
而後來經過調查,
孩子居然沒說謊,
父親,確實是某縣支行行長,
母親,是某市分行機關部門副主管,
爺爺,曾是農發行員工,
外公,曾擔任另一縣支行行長。
雖然孩子是童言無忌,
調查後流程也沒有問題。
但這名小學生的話,
也反映了一個現實問題:
好的工作,
多半是不會在市面上流通的。
之前有個詞叫“蘿蔔崗”。
比如廣東某輔警招聘公告,
要招50名輔警,
唯一的女性崗位,
要求大專學歷,
年齡在20至35週歲。
但是必須具備羽毛球教練證,
或曾獲得市級以上
羽毛球比賽前四名。
這就很耐人尋味,
很像是專門為一個人量身定製,
但是又可以找理由說,
就是需要一位這樣的技術人才,
合理合法挑不出毛病來。
許多好工作,
是不會流通到外部的,
在關係內部就被“內定”了。
張雪峰曾聊起菸草公司、
電網、石油等壟斷行業是“世襲制”,
沒有關係是進不去的。
名校畢業生,
比不過三流學校菸草專業,
甚至八杆子打不著的中專生,
也能輕鬆贏過你。
普通孩子就算僥倖進去了,
待遇好還輕鬆的崗位,
也基本輪不到你。
而就算明文規定不允許“世襲”。
他們也有辦法,
有個詞叫“互推”。
一些公司或者單位領匯出於避嫌,
不好明目張膽將自己的子女或親屬
安排進直系公司或單位,
於是心照不宣的合作悄然滋生。
甲利用自己的職權和人脈,
將乙的孩子安排進B公司;
投桃報李,
乙也把甲的孩子安插進A公司,
一來二去,
就形成了這種隱形的世襲鏈,
外人很難察覺其中的門道。
還有銀行中經常出現的,
“資源型人才”,
通常是富二代,
家裡資金雄厚,
和銀行行長有著不錯的關係。
那麼,我把錢存在你的銀行,
那銀行能不能給子女安排個工作?
銀行多半會想辦法解決。
說到底,
找工作能力是基礎,
但是想找到好工作,
也要看關係和運氣。
正如那句話所說:
“好的工作,就像艾滋病,
只通過母嬰、血液和性進行傳播。”
許多潛規則雖然我們很憎惡,
但是不可否認是普遍存在的。
4
以上是家裡有關係有背景的,
他們找工作完全不愁,
而沒有關係就只能花錢找關係了。
前段時間刷到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
找到一家中介公司,
公司承諾可以幫他內推進國企,
但是要給推薦人4萬塊錢。
還有一位剛研究生畢業的學生,
他爸爸在飯局上認識了一位老師,
對方稱有內部渠道,
可以幫他進民辦高校當老師。
需要的費用是5萬,
如果進不去那就退錢,
他還拿出了許多成功案例給他看。
國企、銀行、大廠等等
穩定體面的好工作
都是關係運作的重災區,
這也是華為這個事件,
爆發中的冰山一角。
像走這樣渠道進去的不乏成功的,
但更多的是被割的韭菜。
要麼拿錢後消失,
要麼拿錢後不辦事,
遇到了就只能是吃啞巴虧。
除此之外還有一類人找工作,
就是進入潛規則,利用潛規則。
前幾天南師大曝光的性醜聞,
環境學院宋副院長
和女博士生汪同學,
存在不正當男女關係。
但和以往不同的是,
這次不像是女同學被脅迫,
而更像是主動配合換取利益。
換取什麼利益?
在學校裡她可以不去實驗室,
就能在許多優秀論文上署名。
工作上,宋副院長承諾,
把她安排到某研究所工作,
年薪起步20萬。
類似情況在職場上不是個例,
尤其是娛樂圈,
戚薇就曾自曝遭遇潛規則要求,
有資方開價 500 萬,
要求她去澳門陪玩七天七夜,
換取一個工作的機會。
更有甚者,
潛規則赤裸裸寫在招聘要求裡。
之前一位大四學生去面試,
剛開始加微信後,
都是在問一些基本資訊、意向崗位,
但是問著問著就問到:
喝不喝酒,皮膚怎麼樣。
並直接詢問:
我們老闆50多歲,
你能接受嗎?
這把她問的一愣,
後來才知道問的是,
能不能提供性服務。
能接受的話,
才能得到這份工作。
去年,
西安一位女生在面試總經理助理,
也遭遇了類似的情況。
公司開出的條件是:
雙休、底薪7000元,
看起來非常靠譜。
結果試崗的第一天,
她就被告知這份工作需要陪睡,
不同意就直接離職。
當潛規則寫進簡歷裡,
其實就是把職位“明碼標價”,
只不過付款的工具,
變成了人的身體。
篩選出來的就是底線低的,
願意為了上位走野路子的人。
而那些真正有才華、有能力的人,
因為堅守道德底線錯失了機會,
最後只剩下自我懷疑的無力感。
5
今天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
因為看到一個調研顯示:
00後群體中43%認為找工作
"適度關係運作"屬於職場智慧。
這簡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當關系背景成為貨幣等價物,
當人脈網路化作金融槓桿,
當這些都成為預設的規則,
公平競爭簡直就成了笑話。
我為什麼旗幟鮮明地,
支援華為打響這場反腐敗鬥爭?
因為今天找不到好工作的他們,
就是將來的我們。
他們不僅影響的是公司的發展,
更是搶走了很多拼命學習、
想靠著能力逆襲的普通人的機會。
我們絕大多數人,
都是卑微的普通人。
既沒有雄厚的家世背景,
也缺乏接觸上層社會資源的機會,
寒窗苦讀十幾年,
就是為了能考入名校改變命運,
找到一份好工作。
那是我們改變命運、
實現階層躍升的唯一希望。
只有讓這種歪門邪道付出慘重代價,
只有從各種渠道各種環節清查徹查,
才能讓那些習慣走野路子的人,
無路可走。
華為的刮骨療毒不應成為孤例,
而要化作燎原星火。
讓那些真正有才華、有能力的人,
憑藉自己的努力獲得應有的回報,
才會讓信任和公平,
重新迴歸我們的社會。
為了防止讀者朋友們走丟,
請大家關注我們的矩陣號“經濟生活雜談”
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