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阿po
【卷首語】
長影片調整期,平臺內容策略逐年變化,昨天我們已經介紹過阿里大文娛影視工作室人員架構(點選藍字檢視:阿里大文娛20家影視工作室全景解析:活水從何而來?)
作為在自制劇工作室策略上最早“吃螃蟹”的平臺,愛奇藝不語,只是一味地繼《人世間》《狂飆》之後又在2025年開年就創造了新的“破萬劇”,穩穩的成績令人放心。這個曾在寒冬期被傳聞自制劇工作室數量砍半的平臺,再度以將近三十多個自制劇工作室蓄勢待發的架勢,小秀了一下肌肉。
比起新老交替,愛奇藝似乎對製片人有更明確的晉升路徑。同樣,我們可以從這些工作室裡一窺愛奇藝內容進化的方向,畢竟在新的競爭格局下,無論是那些持續高光的頭部工作室,還是嶄露頭角的新生力量,都可能成為重塑長影片版圖的關鍵變數。
(之前稿件和事實有些出入,本文為基於2025年年初的修訂版)


“破萬”爆款們背後的頂流工作室
2024年愛奇藝進入“榮譽殿堂”的三部破萬劇《追風者》《唐朝詭事錄之西行》《我是刑警》分別出自奇愛工作室與奇光工作室,兩家都不是第一次打造破萬劇,奇光工作室更無疑是“頂流”般的存在,愛奇藝15部熱度破萬的劇集中,8部來自奇光工作室,數量過半。

奇光工作室負責人王曉燕,現任愛奇藝版權合作部總經理,2024年由製片人升任總製片人,向副總裁楊蓓彙報。

因為主要負責版權合作內容,奇光工作室的專案,也以頭部公司版權內容為主,8部破萬劇分別是與新麗傳媒、歡瑞世紀、檸萌影視、長信傳媒、華策克頓、稻草熊娛樂合作。在平臺佔據播出主動權的當下,中腰部、輕量級影視公司鮮少敢於承擔版權專案風險,故而負責版權交易等同於有了與頭部公司合作的先天優勢,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總能爆款頻頻。
推出了《追風者》的奇愛工作室在“榮譽殿堂”裡還留下過趙麗穎主演的年代創業劇《風吹半夏》,其負責人為製片人張妍,向高階副總裁、總製片人戴瑩彙報。

奇愛工作室很擅長一些具有質感的青春、群像、落地職場方向的題材,除了高熱度的破萬劇之外,包攬了與青春劇廠牌小糖人、品質劇公司厚海文化、歡娛影視等不錯的影視廠牌合作,8分以上高分口碑劇比例可觀。

另一個在破萬劇列表中出現過3次的則是奇正工作室,該工作室2020年起由副總裁楊蓓負責,2022年起由於飛擔任總製片人與負責人,同時向副總裁楊蓓報告。

捷成世紀、幸福藍海、稻草熊旗下ABB團隊、山東影視等老牌影視公司或是陸國強、馮小剛等老牌影視人創立的新力量文化、美拉傳媒等廠牌與其合作密切,內容廣譜、品質過硬。另外比較有意思的是,在當下話題流量頗高的新晉明星廠牌恆星引力早期也與奇正工作室分別推出過男頻、女頻口碑古偶爆款《從前有座靈劍山》和《蒼蘭訣》。
最後兩位出現在“榮譽殿堂”裡的工作室,則分別是國民爆款《狂飆》與古偶熱劇《寧安如夢》推手風起工作室與芝麻莢工作室。
風起工作室自2020年起由製片人徐蜜負責,向高階副總裁、總製片人戴瑩彙報。該工作室推出過迷霧劇場短劇集《非常目擊》《誰是兇手》、電影衍生推理劇《唐人街探案》系列、刑偵方面的《破冰行動》《狂飆》、古裝題材《顯微鏡下的大明》,與留白影視繫結,在懸疑賽道涉獵頗多。

愛奇藝劇集海報首次出現“工作室”,是2020年2月馮微微負責的藝匠戲劇工作室播出的《兩世歡》,此前只有奇星工作室(後改名“奇煋”)總經理李蒞櫻有過此類Title。
以上爆款劇工作室大多也屬於這個時間段的“元老級”,也必定會有早期的資源優勢,工作室運作較早,合作供應商更多,也更早地形成了健康的製作週期,簡單說就是專案滾起來了,效率就上來了。
所以這些工作室同時也幾乎都是平臺內部的“起量型”大戶,愛奇藝去年50部左右主推新劇中,這些工作室的產量佔比近半。量大,自然爆款機率也比輕量型工作室更高。
當然,“起量型”的頂流工作室中也有相對不太一樣的芝麻莢工作室,愛奇藝副總裁鈕繼新擔任總製片人,辦公地點在上海。與其他工作室向影視公司定製、採購為主的策略相比,出身克頓傳媒的鈕繼新自制能力、對碼盤的主控度也會更強。

帶動劇場型別化,看這些工作室的風格
在長影片平臺走過野蠻生長時期跨入精品化時代之後,愛奇藝無疑是首個透過型別化線上劇場建立使用者心智的平臺,時至今日大部分使用者都有著“愛奇藝好看的劇更多”“看懸疑劇上愛奇藝”的潛在印象,懸疑使用者的比例也超過其他平臺。
最為招牌的“迷霧劇場”由戴瑩主控,向她彙報的多間工作室負責了大部分該劇場懸疑劇的產出。

2024年“迷霧劇場”的大戶奇喜工作室,負責人為製片人賈智棋,《錯位》《不可告人》《風中的火焰》三部懸疑劇都來自該工作室。如今以懸疑題材、職場題材為主,已播的《民國奇探》《關於唐醫生的一切》《九部的檢察官》,在開發的《侯大利刑偵筆記》《關於唐醫生的一切2》都頗有看點。

不過其積壓劇也不少,今年就播出了《第二次初見》《幻樂森林》等積壓3年以上的古裝甜寵劇,疑似受“限耽令”影響的雙男主劇《奪夢》殺青三年半未播,與陳思誠公司壹同製作合作的劉慈欣同名小說科幻劇《球狀閃電》也已經殺青超過2年,對型別化專案的壓注無疑也增加了積壓的風險。
另外擔起“迷霧劇場”KPI的還有製片人徐蜜負責的風起工作室與杜翔宇負責的自來水工作室,所以第一代“迷霧劇場2020”的口碑劇如《十日遊戲》《沉默的真相》就有杜翔宇的參與,不過當時擔起“迷霧劇場”KPI的主要工作室還有奇運工作室,隨著負責製片人卞江2021年的離職,奇運工作室已消失多年。

再加上產出《三大隊》的張妍負責的奇愛工作室,除了隨著杜翔宇離職後撤銷的自來水工作室之外,三大工作室包攬了不少接下來的“迷霧劇場”懸疑劇,包括紫金陳小說改編的《低智商犯罪》以及《趕惡手記》《正當防衛》《借命而生》《回來的她們》等。

同時杜翔宇的自來水工作室也負責了2022至2023年女性限定題材“拾光限定 狂花系列”兩部頭陣劇《搖滾狂花》《芳心蕩漾》的產出,與之產出的懸疑劇相似,這兩部女性劇集數大多在12集,是非常典型的有型別化精品短劇集經驗的工作室,但隨著杜翔宇的離職,這一系列真的要成限定了。
而另一個比較招牌的“戀戀劇場”則由楊蓓的版權中心旗下奇正與奇光工作室主要負責,該劇場在2024年已經完成了從“高概念+CP”題材的甜寵劇到大古裝為主的頭部偶像劇的變化,更加對應了與頭部影視供應商合作的版權中心的風格。

自制能力比較強,與朱銳斌這樣頭部古偶導演合作較多的芝麻莢工作室,也隨著《寧安如夢》的熱度破萬開始加入“戀戀劇場”的產出,比如今年的開年古偶劇《白月梵星》,則是由曾經芝麻莢工作室的製片人全浩進升任總製片人之後,成立的與愛工作室負責,保持了幾乎與《寧安如夢》相似的班底和調性,熱度也突破了9600。

而芝麻莢工作室另一特色風格則為喜劇,喜劇型別特色劇場“小逗劇場”至今已播8部作品中有7部都來自芝麻莢工作室。雖然做的都是喜劇,但風格化並不一樣,包括《少爺和我》《大王別慌張》這樣“喜人”綜藝IP衍生短劇,也包括《愛情公寓》導演韋正的全新職場情境喜劇《破事精英》系列,也有《瓦舍江湖》這樣與德雲社合作的古裝情境喜劇。

型別風格很清晰的芝麻莢工作室,在年輕向的漫改賽道也有多部劇,不過風險較大的是,根據《月刊少女野崎君》《彩雲國物語》分別改編的《開畫吧!少女漫》和《雲起時》因為受到“禁日令”影響而遲遲未能上線,分別距離殺青已過去三年半和一年半時間,《雲起時》更是被形容為“熬到演員全員升咖尚未能播”。
“大戶”工作室之外,去年因為《我的阿勒泰》再度名聲大噪的燦然工作室也格外引人關注,該工作室負責人齊康出身萬年影業,在愛奇藝試水精品懸疑短劇集《無證之罪》時就以片方製片人身份與平臺結緣,燦然工作室至今也以創新性的精品短劇集為主要方向,2023年初迷霧劇場6集的《平原上的摩西》也頗有口碑。

去年《我的阿勒泰》和正在開發的《雖然不能同時擁有一切》則同屬於“微塵劇場”,想必接下來一段時間也會是該劇場主力開發工作室,迷你劇、型別劇、口碑劇、文藝劇。但也有平臺製片人和小娛提過,在降本增效的當下,這樣高創新低商業化的作品,未來在平臺可能越來越難過會。
燦然工作室的工作室屬於小體量、慢開發,風格型別強烈,至今只播出了兩部作品的奧羽工作室風格也十分相似。奧羽工作室由總製片人戴靜婷負責,兩部已播劇《雲之羽》《大夢歸離》都是與郭敬明的最世文化合作,接下來應該也會與最世文化繼續繫結。

曾經是首屆“戀戀劇場”主力的愛斯尼工作室與愛撒糖工作室,負責人分別是曾為劇酷影視總經理的熊曉玲和曾為華策克頓藍鯨靈工作室總經理的邵文依,不難看出早期開始,頭部影視公司總經理與平臺工作室之間的流動就很頻繁。
比如,與稻草熊有兩部重磅劇《夜不收》《熱鬧鎮》合作的長金工作室,由做過《楚喬傳》的原慈文傳媒旗下蜜淘影業柳盈瑄負責。
只是隨著非S級言情劇數量的減少,“戀戀劇場”專案風格的轉移,原本專注甜寵劇的兩大工作室如今也不得不向其他題材轉移。愛斯尼工作室以《龍城》《心居》等文學改編作品走向現實主義之路,愛撒糖工作室則以《武庚紀》嘗試男頻。
而去年連播兩部張頌文劇集《孤舟》《看不見影子的少年》的眾拾工作室,由總製片人王旭東負責,頗有點與演員繫結,但按照接下來的儲備專案來看並非如此,只是偏向現實主義方向創作。

接連做了《生活萬歲》《耀眼的你啊》《假日暖洋洋》系列等家庭劇的愛上樂工作室由總製片人譚君平負責,也是平臺製片人裡鮮少的中國臺灣人,愛上樂工作室與啟蒙影業合作較多,接下來即將上線的全新“大家劇場”重頭劇《北上》就是由該工作室出品,比起家庭劇,接下來愛上樂工作室的方向應該同樣更偏向現實主義創作。
其實無論是型別化創新還是現實主義題材,都不難看出,愛奇藝更鼓勵工作室向廣譜人群的方向創作。

平臺裡的“南來北往”
在至今將近40個出現在平臺專案海報上的工作室裡,也有不少工作室已經消失,比如在愛奇藝工作室制度大規模成立之前就存在的奇煋工作室,隨著負責人李蒞櫻去年的離職而消失了。
奇煋工作室(前身“奇星工作室”)在精品化時期貢獻過《河神》系列這樣的標杆式口碑劇,也與白一驄、郭靖宇、南派三叔等製片人有過強合作關係,創作過《爵跡·臨界天下》《老九門》《黃金瞳》《軒轅劍之漢之雲》《終極筆記》《迷航崑崙墟》等冒險題材男頻劇,最終留下了一部受鄧倫風波影響而遲遲未能上線的重磅奇幻劇《夜旅人》。

奇煋工作室原本開發專案由彭闐負責的奇聞工作室繼續開發,包括孫儷的迷霧劇場新劇《烏雲之上》、與稻草熊合作的《兩京十五日》、與青春你好合作的《雲襄傳之將進酒》等。
除此之外,2020年就存在的藝匠工作室、海岸工作室,2021年就存在的自來水工作室,2022年成立的九天工作室,負責人馮微微、張海帆、杜翔宇、趙潔皆已離職。

AI作圖 by娛樂資本論
當然有來有往,平臺工作室數量的起起落落代表不同時代不同階段的內容策略。在剛剛過去的春節檔,央八與愛奇藝熱播的高收視女頻律政職場爽劇《無所畏懼之永不放棄》,則由前年新晉工作室琦童工作室創作,該工作室負責人曹力寧與團隊大部分人,都由《無所畏懼》系列的劇方煌程影業轉入,該做法與優酷近期大規模與行業裡的團隊合作成立工作室模式相似。

2024年也出現了多間新工作室。曾任華策克頓旗下好劇影視總經理的製片人蘇降雨,則於去年建立花千雨工作室,拍攝了黃景瑜和關曉彤的《煙花少年》;原和力辰光總經理盧芸成立雲起時工作室,最快可以看見“微塵劇場”第二部作品,由趙麗穎主演的型別化精品短劇集《在人間》。

同時大工作室的晉升路徑也十分明確,比如楊蓓擔任監製、總製片人的專案就有五個工作室負責,除了2022年升任部分專案總製片人的奇光工作室負責人王曉燕之外,2023年陳韜宇、馮蘊婷成立了奇思工作室,閆徵成立了奇霖工作室,盧美珍成立了奇好工作室,奇正工作室負責人于飛則自2024年起由製片人升任總製片人;與愛工作室負責人全浩進也是由鈕繼新的芝麻莢工作室製片人升任。
從行業視角來看,愛奇藝的製片人工作室制度,不僅是長影片平臺內容生產模式的升級,在影片平臺掌握主動權的當下,也成了整個行業探索內容產業化的一種持續性解法。一年50多部重點劇集的播出和將近40個工作室,確實也讓我們看見了這個老牌自制劇平臺的新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