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訂艙!大面積停航!80箇中國出發航次被取消!

近期,出現了一系列的關稅公告、豁免和撤回,中美雙邊貿易量驟減,運輸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動盪,暫停訂艙、暫停發貨、停航等現象不斷上演。
運輸業務下滑
中國暫停向美國波音公司進行交機作業後,兩國貿易量持續萎縮,導致中國至美國航線集裝箱運輸量急劇下滑。航運企業作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紐帶,在此次貿易衝突中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需求的下滑導致海運艙位供大於需,美線運價不斷走低,不少船公司已經把美線的過剩運力轉移至全球其他航線。有業內人士預計,到4月底,中美航運市場貨量將大降。
貿易資料平臺Vizion提供的資料顯示,隨著與關稅相關的不確定性加劇,美國集裝箱預訂量即時暴跌。從3月的最後一週到4月的第一週,全球和美國貿易航線的訂艙量急劇下降。
大面積停航
據國際貨運代理商HLS Group記錄顯示,已有80個從中國出發的貨輪航班遭取消。
ONE原計劃5月恢復的一條航線已“無限期暫停”,該航線行經青島、寧波、上海、釜山、溫哥華及美國華盛頓州塔科馬(Tacoma)等港口,另一條航線則取消對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威明頓港的停靠。
海洋聯盟(OA)船公司於17日正式通知,其運營的駛向洛杉磯方向的三條航線——CPS、PCC1、CEN將於4月底全面停航。非海洋聯盟船公司ZIM也釋出通知,該公司決定直接停運2個月。
以每個航次運輸8000至1萬個標準箱(TEU)計算,累計取消的運力相當於64萬至80萬個集裝箱,這不僅將壓縮碼頭吊裝作業和港口收入,也會導致卡車、鐵路和倉儲等後續環節的運輸業務下滑。
世界貿易組織(WTO)上週三曾警告稱,在特朗普的關稅計劃之後,全球貿易的前景已經“急劇惡化”。
Sea-Intelligence表示,“目前我們無法知道訂單下降對船舶船期的影響有多大。”“沒有模型可以推斷這一點,服務於亞洲到美國貿易路線的船隻上的大多數集裝箱都是中國。儘管不會歸零,但將看到集裝箱數量減少,因此,在未來我們將看到大量停航公告。”
供應鏈面臨挑戰
中國航向北美的貨櫃航運量銳減,衝擊全球供應鏈,美國進口商也深陷關稅困局。
CNBC最新專項調查揭示,面對不斷加高的關稅壁壘,美國進口企業正採取多重應對策略。該媒體於4月7日至10日期間,針對380家企業和機構(包括多家重要商會會員單位及三家大型物流服務商)展開問卷調查,最終回收有效問卷120份。
結果顯示,近九成(89%)受訪企業選擇取消訂單作為首要應對方案;61%的企業正在尋求轉向低關稅國家進行採購;同等比例(61%)的企業表示將上調商品售價。75%的企業預測關稅成本將轉嫁至終端市場,導致美國消費者縮減開支。
對於美國本土供應鏈建設的挑戰,18%的受訪者認為成本至少增倍,47%認為增幅將超100%。81%的企業表示若在美設廠將優先採用工業機器人而非僱傭工人。
這份調查凸顯了在中美貿易新格局下,全球供應鏈重構面臨的成本與時間雙重考驗。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路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