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擬將巴拿馬等43座港口賣給美國,中國應阻止出售

根據公告,中國企業香港長和擬向美國貝萊徳牽頭的財團全數出售持有的和記港口控股(HPHS)及和記港口集團控股(HPGHL)股權,二者合計控制著和記港口集團80%的全球權益。標的資產覆蓋亞歐美洲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涵蓋199個泊位及配套的智慧碼頭管理系統、全球物流網路等核心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易將涉及和記港口集團持有的巴拿馬港口公司90%股權,後者持有和營運巴拿馬巴爾博亞和克里斯托瓦爾兩個港口。
公告強調,出售資產不包括任何和記港口集團信託股權,即該信託在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營運的港口,包括鹽田國際、香港國際貨櫃碼頭等戰略資產。涉及巴拿馬港口公司的交易有待巴拿馬政府確認擬議的收購和出售條款後進行。
據公佈,和記港口集團出售資產的總企業價值已協議為2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57億元)。上述交易的收益分配、基本條款和關鍵條款已原則上達成,正待最終檔案確認。相關檔案將在2025年4月2日或之前簽訂。
據不完全統計,以下港口由和記港口全資擁有,和記港口對這些港口擁有全部的管理權和基礎設施所有權:
【中國香港】
●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 (HIT)
● 亞洲貨櫃碼頭 (ACT)
【中國大陸】
● 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 (YICT),廣東
● 惠州國際集裝箱碼頭 (HICT),廣東
● 珠海國際貨櫃碼頭 (高欄港),廣東
【泰國】
● 林查班國際碼頭 (LCIT)
【馬來西亞】
● 丹絨帕拉帕斯港 (PTP),柔佛
【巴哈馬】
● 自由港集裝箱碼頭 (FCP)
以下港口則由和記港口全面負責運營和管理:
【中國香港】
● 中遠-國際貨櫃碼頭 (COSCO-HIT),與中遠海運港口合作
【中國大陸】
● 蛇口集裝箱碼頭 (SCT),深圳
● 寧波北侖國際集裝箱碼頭 (NBCT),浙江
● 上海明東集裝箱碼頭 (SMCT),與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合作
● 廈門國際集裝箱碼頭 (XICT)
【韓國】
● 釜山新集裝箱碼頭 (BNCT),與其他投資者合作
【越南】
● 西貢國際貨櫃碼頭 (SITV),胡志明市
【中東】
● 阿治曼貨櫃碼頭,阿聯酋
● 阿曼國際集裝箱碼頭,蘇哈
● 朱拜勒商港,沙烏地阿拉伯
【英國】
● 費利克斯託港 (Port of Felixstowe)
● 哈里奇國際港 (Harwich International Port)
● 倫敦泰晤士港 (London Thamesport)
【西班牙】
● 巴塞羅那歐洲南碼頭 (BEST)
● 加泰羅尼亞碼頭 (TERCAT),巴塞羅那
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和黃」)建於19世紀初,是一間以香港為業務基地的綜合企業
以市值而言,和記黃埔是香港最大的機構之一。其五項核心業務分佈於全球24個國家。
和記黃埔有限公司是業務遍佈全球的大型跨國企業,一向銳意創新,並勇於採用新科技,經營多元化業務,包括全球多個市場最大的貨櫃碼頭經營商、零售連鎖集團、地產發展與基建業務,以至技術最先進的電訊服務。
和黃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止年度經稽核之全年營業額約港幣2420億元(310億美元)。和黃在全球54個國家經營五項核心業務,僱員超過20萬人,核心業務計有港口及相關服務、電訊、地產及酒店、零售、能源、基建、投資及其它等業務。
香港是中國的香港,香港和記是中國的企業,對於涉及23個國家43座國際港口的出售,中國香港和記公司有沒有跟中國政府溝透過?自己想賣就賣?
建議中國政府應該立即進駐香港和記管理層,徹底調查。不能眼睜睜的隨他們怎麼樣。
現在網上出來一堆說李嘉誠賣的划算賣的時機好很精明的文章,這都是輿論認知想把這個渲染成單純的商業行為,把港口當房地產當普通產業一樣看待,這是輿論認知戰想讓中國社會看不清本質認識不到危害。接下來我們還可能看到猶太資本控制的輿論媒體刪除各種反對本次出售港口的文章。
中國政府如果就這樣拱手相讓這43個國際港口,那以後真是在國際上就別混了。
這些港口被老美控制後,肯定配合美國政府打壓中國造船業打壓中國一帶一路打壓中國對外出口。
這次收購絕對是美國國家政府對華遏制的重大戰略行動。
控制這43座港口後,美國可以各種打擊中國出口,航運,造船業,破壞一帶一路。以後所有美國控制的港口都不允許中國貨物停靠或者漫天要價都可以做到。老美控制的港口不讓中國海軍停靠不是一句話嗎?美國想控制李嘉誠的43座國際港口絕對是美國政府的重大對華戰略行為。
這43座國際港口,中國丟不得,丟不起
丟了後中國海外貿易,國際出口,海外利益等各大產業各大行業都將遭受巨大的遏制和打壓。他們可以對中國貨物中國船舶漫天要價,想禁入就禁入,中國對外出口基本就是靠海運,打擊將是全面的,全球的。那時的損失在230億美元的後面加5個0都可能。
李嘉誠公司發的公告是一個原則性意見達成的公告,還沒有正式簽署(公告裡說4月2日前簽訂正式協議)。
存在一種可能:李嘉誠私下受到了美國威脅被迫出售,他發這個公告存在可能是給中國政府的一封求救信,同時給了中國政府一個月時間幫自己應對美國威脅的期限。
這個公告不排除是一封給中國政府的求救信,中國政府應該及時出手。如果筆者是李嘉誠,私下被美國政府逼著低價出售43座港口,我又沒有條件或者渠道聯絡中國政府,我會這麼幹。
大家不能想太簡單了,這絕不是單純的商業行為,這是美國的重大政治行為戰略行為。咱們可以看看美國政府最近在做什麼就知道為什麼他要控制這麼多國際港口了?
近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在一份宣告中寫道,美國政府可能即將對中國製造的船舶徵收新稅,並要求部分美國產品必須透過美國船舶運輸。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寫道:“美國貿易代表發現,中國爭奪市場主導地位的做法是不合理的,並且給美國貿易帶來了負擔或限制。”
這項離譜的提議,意在美國政府希望減少中國對全球航運供應鏈的影響力,同時增加美國船舶的市場份額。
針對中國建造或運營的船舶,要求它們在進入美國港口時支付高額費用,甚至可能對航運商的全球運營帶來深遠影響。若該提案最終得以透過,美國的貿易政策將迎來一次深刻的調整,尤其是在航運和物流領域,將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巨大的震盪。
美國此舉的直接背景是對中國在全球航運和造船行業日益增長的市場控制力的不滿。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認為,中國透過對航運、物流以及造船領域的鉅額投資和政策支援,正在系統性地削弱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在這些領域的競爭力。
美國提出的政策立場有幾個層次的深意:

1、遏制“中國製造
”:中國作為全球造船業的絕對主力,每年建造的船舶數量遠超其他國家,已經遠遠領先於美國。在2021年,中國新建船舶數量超過1700艘,而美國則不足五艘。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認為,中國透過低成本、高效率的船舶製造和全球擴張,正在形成對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的競爭壓力。
2、提升美國船舶行業競爭力:當前美國在船舶製造領域的競爭力較弱,特別是在造船成本上,美國船舶的造價遠高於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透過限制中國船舶的進入,美國政府希望激勵國內船舶製造業的復興,同時保護美國的航運業和勞動力市場。
3、保護美國航運主權:美國已經透過《瓊斯法案》限制外國船舶在美國國內航線的運營,但這項提案顯然更加激進,目的是進一步將美國市場的船舶需求與外國船舶隔離開來,確保美國企業能夠掌握更多的航運控制權。
根據USTR於2025年3月,即將召開聽證會的提案細則,美國正試圖透過系統性政策工具對中國航運勢力實施精準打擊:中國籍船東每艘抵美船舶需繳納百萬美元"特別費";船隊中中國造船舶佔比超50%的運營商,單次靠港費最高可達150萬美元;更富殺傷力的是強制要求美國出口貨物運輸配額制——三年內5%、七年後15%貨量必須由美籍船舶承運,其中5%必須本土建造。
這種層層加碼的費率設計,堪稱"現代航運版長臂管轄":當中國船企佔據全球46%新造船市場份額(克拉克森2024年資料),美國試圖透過市場準入懲罰性定價,人為製造"中國溢價"。USTR將中國造船業的崛起定性為"不合理主導地位"。貿易代表Katherine Tai自曝家底的資料對比極具衝擊力——中國年造船量超1700艘,而美國商業造船業全球排名第19位,年產量不足5艘。
以上這些還只是美國想對中國造船業航運業的意圖,待美國控制這43座國際港口後,美國人能對中國做的很多很多——
中國是海運絕對大國,絕大部分出口產品都是透過海運都需要港口–我們丟不起這43座國際港口……中國政府必須立即出手阻止……
海運是全球貨物貿易的生命線。
在浙江寧波舉行的2024海絲港口合作論壇(以下簡稱“海絲論壇”)上,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釋出的《中國港口執行分析報告(2024)》顯示,2023年中國外貿海運量已佔全球海運量的30.1%,較上年上升2.2個百分點,凸顯中國外貿大國的地位。在全球範圍內,超八成的國際貿易透過海上運輸實現,海運是中國外貿的“大動脈”。
2023年,在外貿需求回暖、全球貿易體系重塑等因素推動下,中國外貿海運規模增長較快,全國沿海港口外貿吞吐量達49.6億噸,同比增長9.6%。
海運是中國外貿的大動脈,我們丟得起這23個國家的43座國際港口嗎?這麼多重要國際港口一夜之間被全方位遏制中國的美國控制了,會是什麼情形?
李嘉誠你想過嗎?不要當漢奸遺臭萬年……

來源:國盛戰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