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豫濤教授專訪:破解VTE患者依從性難題,分層管理實現抗凝治療精準化|2025中國VTE質控大會

2025年3月28日,由全國肺栓塞和深靜脈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設專案辦公室、協同醫療健康基金會主辦,全國靜脈栓塞栓塞症防治質控工作組、中國呼吸專科聯合體、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肺栓塞中西醫結合防治醫聯體協辦的第二屆“中國VTE質控大會”在京召開。本次大會上,我們共同見證了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肺栓塞中西醫結合防治醫聯體的正式成立,這將開啟中西醫並重協同攻關防治VTE的新篇章!
會議期間,醫脈通特邀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郭豫濤教授進行採訪,就如何進一步解決VTE患者的依從性難題以及治療藥物的平衡管理難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專家簡介
專業領域:心血管血栓性疾病
專業特長:從事心血管疾病科臨床、科研工作30年,在心血管血栓性疾病治療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房顫腦卒中、肺血栓、心臟血栓、靜脈血栓、動脈系統血栓等心血管血栓性疾病診治,特殊人群抗栓管理,包括動脈系統合併靜脈系統複雜血栓抗栓治療,腫瘤相關血栓、圍手術期抗栓管理、高出血風險管理以及心血管疾病二級預防及康復等
美國心臟學學會榮譽委員 ,歐洲心臟病協會榮譽委員,美國心臟病協會/卒中協會專業會員, 歐洲心臟病協會血栓分會委員,
中華老年保健研究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預防醫學組委員。
一、患者對VTE認知不足常導致依從性差,您認為在健康教育中應重點強化哪些內容?
郭豫濤教授:患者治療依從性差是臨床管理中的核心挑戰,其根源可歸結為“知識-信念-行為”三維度的不足。基於社會心理學中的“知性行”理論,提升依從性需從以下三方面切入:
知識普及:明確患者VTE相關知識夠不夠,不夠則需強化患者對VTE危害、預防措施及治療必要性的認知。
信念建立:部分患者雖瞭解疾病知識,但缺乏長期堅持治療的信心。此時教育的重點則是幫助患者樹立疾病預防、治療的信心。
行為干預:針對行動困難的患者,在患者教育的同時也會推送一些行為干預、健康教育的知識,從而協助患者做好VTE的預防。
二、國內VTE治療強調“分層管理”,您認為在抗凝藥物選擇以及療程制定時,如何平衡療效、出血風險與經濟負擔?
郭豫濤教授:分層管理的核心是“三個恰當”——恰當的患者、恰當的藥物以及恰當的劑量,需基於個體化風險評估實現精準決策:
首先需遵循指南,嚴格篩選抗凝適應症,隨後需評估患者出血風險,選擇指南推薦的抗凝藥物,華法林、Xa因子拮抗劑、Ⅱ因子拮抗劑等,並根據患者自身特點選擇合適藥物及使用的劑量。
如高齡骨折患者術後出血風險較高,則更傾向於使用出血風險較低的口服抗凝藥物;年輕、反覆發生血栓的或易發展為慢性血栓性肺動脈高壓的患者更傾向使用足量抗凝藥物。
總之,藥物的選擇需要結合患者本身的特點,包括性別、年齡、合併疾病、肝腎功能、出血風險等狀況來進行合理的選擇
醫脈通是專業的線上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