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由全國肺栓塞和深靜脈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設專案辦公室、協同醫療健康基金會主辦,全國靜脈栓塞栓塞症防治質控工作組、中國呼吸專科聯合體、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肺栓塞中西醫結合防治醫聯體協辦的第二屆“中國VTE質控大會”在京召開。本次大會上,我們共同見證了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肺栓塞中西醫結合防治醫聯體的正式成立,這將開啟中西醫並重協同攻關防治VTE的新篇章!
會議期間,醫脈通特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楊媛華教授進行採訪,就如何多學科協作在肺栓塞與肺動脈高壓診療中的核心作用發表自己的見解。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肺栓塞與肺血管病工作委員會委員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第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第二屆呼吸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右心與肺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委員
一、肺栓塞屬於急危重症,其臨床診療會涉及多科室。作為長期致力於肺栓塞救治的專家,請您談談為什麼多學科救治肺栓塞很重要?各學科在肺拴塞的救治中分別承擔著什麼樣的角色?
楊媛華教授:肺栓塞作為急危重症,其診療天然具有多學科屬性。
➤從首診科室來看,患者可能在急診科、呼吸科、心臟科、外科等多個科室首診,臨床醫生就擔任了早期識別、早期判斷、啟動多學科的快速反應團隊的作用
➤診斷方面:超聲科透過評估右心功能,快速識別是否存在右心功能不全;CT 肺動脈造影(CTPA)是目前最常用的確診手段,對於無法耐受 CTPA 的患者,核醫學科的核素肺通氣 / 灌注顯像(VQ 顯像)則可幫助明確栓塞部位及範圍。
➤治療方面:多學科協作更是決定救治成敗的核心。高危肺栓塞患者若出現心跳驟停或嚴重迴圈衰竭,體外膜肺氧合(ECMO)團隊需緊急介入;符合溶栓指徵者,內科團隊需在黃金時間內實施溶栓治療,迅速開通阻塞血管;若存在溶栓禁忌或溶栓效果不佳,則需要介入團隊或外科團隊來進行介入取栓或手術取栓。此外用藥方面,如患者存在多重用藥,存在腎功能損傷、血小板減少等併發症問題,則需臨床藥師來調整用藥方案,確保治療安全性和有效性。
總之,肺栓塞的診治需要多學科團隊的緊密配合,從早期快速識別、精準診斷到個體化治療,以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二、您在肺動脈高壓這一領域也十分資深。肺動脈高壓起病隱匿、發病機制複雜、病因多樣、患者來源於多科室,臨床也存在多學科診療的需求。請您為我們分享您在肺動脈高壓領域積累的多學科診治經驗。
楊媛華教授:肺動脈高壓病因複雜,目前將肺動脈高壓分為五大類,需進行相關鑑別,而單靠單一科室難以完成精準診斷和治療,因此多學科協作是破解難題的關鍵路徑。
在診斷階段,影像學檢查非常重要,核素肺灌注顯像可鑑別是否為栓塞性肺動脈高壓,CT和磁共振甚至PET-CT來進行鑑別診斷。而治療方面,肺動脈高壓的治療則不僅僅需要降低肺動脈壓力的靶向藥物治療,其他一般治療以及病因治療也非常重要,如結締組織病相關肺動脈高壓,則需要風溼科醫生來進行結締組織病的治療。
目前,我院肺血管病診療團隊每週進行一次的多學科查房,將呼吸科、放射科、超聲科、介入科、核醫學科等專家聚集,對疑難病例進行聯合評估,使患者得到迅速的明確診斷。
例如,曾透過超聲科對右心室結構的細緻分析,在3天內確診罕見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避免了單一科室因知識侷限導致的誤診或漏診;另外也藉助影像科對大動脈炎血管壁病變的特徵解讀,快速鎖定病因並啟動免疫治療,顯著縮短了診斷週期。
在治療方面對於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患者,會與介入科合作,透過球囊擴張術開通阻塞血管;對於縱隔炎導致的肺靜脈狹窄,則依賴心內科與介入科聯合實施肺靜脈球囊擴張。若治療效果未達預期,多學科MDT會議會從病因診斷準確性、靶向藥物選擇、介入操作策略等多角度覆盤,迅速找到療效不佳的原因。
總之,多學科診療模式不僅讓複雜病因的肺動脈高壓患者獲得精準診斷,更透過跨學科技術融合,實現了治療效果的升級,切實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和遠期預後。
醫脈通是專業的線上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