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港口決策:港口燈火漸暗,智者早已收起漁網

宇婷Richa 用寫作充分擁抱AI
很多討論角度,推薦郎鹹平的說法,迴歸簡單,從單純一個港口的利潤和成本運營角度,決策這次拋售。
郎鹹平教授認為,做為一名民營企業家,最關注的應該是利潤,李嘉誠在巴拿馬港口利潤只有1%,而在大陸的10個港口和香港的1個港口,這11個港口利潤為6%
其他外部原因,一定存在。我的角度是給我們個人的啟發、啟示和模仿。
保持現金流,降本。
“不賺最後一個銅板”的原話是:“我不會冒險去賺最後一個銅板。”
意思是:在商業活動中,不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在合適的時機選擇退出。
過度貪婪帶來的風險。李嘉誠認為,當市場處於高位或風險逐漸累積時,應該及時鎖定利潤,而不是冒險等待最後的收益。
做生意和職業發展都如此。
尋找第二曲線是如此。
絕對不僅僅是賺錢的事情。
面對不確定性,李嘉誠,在不斷最佳化自己的財務結構。
李嘉誠在中國樓市高點時出售了大量資產,避免了後來樓市低迷帶來的風險。
短期高收益,在長期逐漸走低的收益對比下,我除了在真實收益上要接受走低趨勢,在心理上沒有做好準備,更容易措手不及。
在經濟繁榮時,適度控制風險,避免過度擴張;在經濟低迷時,關注被低估的優質資產,逢低佈局,以獲取長期收益。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與李嘉誠的“不賺最後一個銅板”相似,強調穩健投資和風險控制。在市場低迷時買入。
費雪在《怎樣選擇成長股》中提出,投資者應選擇那些有優秀管理團隊和成長潛力的公司,並長期持有,避免頻繁交易。
最後推薦文章:
李嘉誠:我不會去賺最後一枚銅板。6年前被大眾誤解,如今被看懂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JFOOVN50544B27E.html
觀點很多,從純粹出發,往往對我們個人的生活,更容易有幫助,接近生活的本質。


過去10年,我只做了一件事,見證報道中國 TO B雲計算和軟體行業的發展。作為記者,第一個報道阿里雲“去IOE”的里程碑事件;深度剖析了騰訊會議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從0到1記錄飛書、釘釘的創立與發展。創業4年+,已深度專訪300為中國 SaaS 行業創始人。
被信任與專注,是長期報道TO B行業,深入我骨髓的服務基因。口罩前後,一級市場鉅變影響創業環境,財務管理專業出身,我研究了信託、高階醫療,我會以杭州AIA為核心,發起我的第二曲線。
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很溼的雪和長長的山坡。”
與我交流,以及實名讀者群,備註姓名、title、城市。讀者群每週一起讀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