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8

本文字數:1898,閱讀時長大約3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周斌
5月7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印發《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下稱“《方案》”)的通知,改革方案涉及最佳化基金運營模式、完善考核評價制度、提升公募基金權益投資規模、建設一流投資機構、風險防控以及監管執法等方面,共計25條舉措。
此次方案著力督促基金公司、基金銷售機構等行業機構從“重規模”向“重回報”轉變,重點改革內容包括最佳化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收費模式、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資收益為核心的行業考核評價體系、提升行業服務投資者的能力、提高公募基金權益投資的規模和穩定性、一體推進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等。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認為,《方案》以投資者利益為出發點,在機制創新與監管升級的雙重驅動下,推動基金行業在服務國家戰略、深化資本市場改革與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之間形成新平衡。

浮動管理費率將“新老劃斷”分階段推進
近年來,受基礎市場波動加大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行業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收益水平不佳,部分產品跑輸了業績比較基礎,基金公司仍按固定費率收取管理費,引發市場廣泛關注,甚至出現“旱澇保收”的質疑。
此次改革,優化了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收費模式。對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推行與基金業績表現掛鉤的浮動管理費率收取模式,對於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資者,根據其持有期間產品業績表現適用差異化的管理費率。業績明顯低於比較基準的,須少收管理費。
李湛說,推動基金管理費從固定收費模式向與業績掛鉤的浮動機制轉變,將打破“旱澇保收”的傳統模式,強化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之間的利益聯結。特別是對主動管理型權益基金,管理費率將根據基金在持有期內的業績相對錶現進行分檔收取,行業頭部機構率先推進,為投資者提供更具價效比的選擇。
在業內人士看來,對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大力推行浮動管理費率,是本次公募基金改革的一個積極探索。為確保改革符合市場情況,監管部門將穩慎推進具體落地工作。在實施路徑上,將採取新老劃斷方式,對於存量產品暫不做強制要求;並區分頭部機構和中小機構,分階段推進。
根據《方案》要求,未來一年內,引導管理規模居前的行業頭部機構,發行此類基金數量不低於其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髮行數量60%;試行一年後,及時開展評估,並予以最佳化完善,逐步全面推開。
據瞭解,目前已有20餘家機構做好申報發行此類新產品的準備工作,新產品預計將會很快推出,其他行業機構也將在準備就緒後陸續上報。

“扶優限劣”支援中小機構差異化發展
除了打破行業“旱澇保收”,《方案》還強調,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資收益為核心的行業考核評價體系。督促基金公司建立健全與基金投資收益掛鉤的薪酬管理制度,對產品中長期業績差的基金經理,要求其績效薪酬應當明顯下降,更好體現與投資者的“同甘共苦”。
同時,強化監管分類評價的引導作用。將投資者盈虧及佔比、業績比較基準對比、權益類基金佔比、投研能力評價情況等納入基金公司評價指標體系等。
李湛稱,改革方案明確提出以三年以上的長期收益為核心,對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經理實施“長週期”激勵約束,杜絕短期行為誘導的業績波動。這一機制不僅提高了基金產品的穩定性,也有助於引導長期資金合理入市,服務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良性迴圈。
此外,《方案》還從服務能力提升、產品結構以及風控合規管理等方面提出諸多改革舉措。比如要求基金公司加強投研能力建設,最佳化投研資源配置;透過設立快速註冊機制、鼓勵指數化和主題化投資、推動基金參與互換便利操作等方式大力支援權益類基金擴容與創新;完善基金經理跟投機制、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等。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公募基金改革方案落地,行業生態將被重塑,中小基金公司的未來發展成為各方普遍關心的問題。在最佳化行業發展格局方面,改革方案體現“扶優限劣”思路,支援中小基金公司特色化經營和差異化發展。
對此,《方案》中提出了系列舉措。支援優質頭部基金公司業務創新發展,促進資產管理和綜合財富管理能力雙提升。制定中小基金公司高質量發展示範方案,支援特色化經營、差異化發展。出臺《公募基金運營服務業務管理辦法》,推動降低資訊科技系統租賃與使用費,助力行業機構降本增效。支援基金公司市場化併購重組,推動嚴重違規機構依法出清。
據瞭解,公募基金改革將用三年左右時間,完成整體改革工作。考慮到本次改革政策舉措多,力度大,涉及面廣,監管部門將分階段有序推進各項落實工作。同時,行動方案提出的不少改革舉措,需要透過配套法規來細化落地,經初步梳理,共涉及20餘部。相關法規制定/修訂過程中,監管部門將充分聽取投資者和行業機構的意見建議,確保改革舉措符合行業實際。
微信編輯 | 七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