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主席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答記者問

本文轉載自:證監會發布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於2025年3月6日(星期四)下午3時,在梅地亞中心新聞釋出廳舉行記者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清就發展改革、財政預算、商務、金融證券等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以下為記者會部分圖文實錄。
上海證券報記者
我的問題提給吳清主席,去年4月,國務院釋出新“國九條”,證監會及有關方面配套出臺了若干政策檔案。請介紹一下相關政策落實情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更大力度促進股市健康發展,證監會下一步有哪些工作考慮?
吳清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非常感謝您的提問!借這個機會也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資本市場的關心和支援!去年兩會後不久,國務院釋出了《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也就是新“國九條”。這一年來,在中央金融辦統籌協調下,我們會同各有關方面抓緊推動新“國九條”具體落實,制定修訂了50多項制度規則,形成了“1+N”政策體系,系統性重塑基礎制度和監管底層邏輯,推動資本市場呈現出積極的、深刻的變化。
一是在強監管、保護投資者方面,堅持嚴監嚴管,在發行上市、資訊披露、公司治理、併購重組、交易、退市等全鏈條、各環節都進一步健全監管制度機制,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聚焦市場關切特別是投資者深惡痛絕的財務造假、欺詐發行、操縱市場和內幕交易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快查嚴懲。國辦轉發做好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綜合懲防的意見,我們會同相關方面集中開展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專項行動,加大重大典型案件查處力度。2024年辦理各類案件739件,罰沒款153億元,金額超過上一年兩倍。除行政處罰外,對涉嫌犯罪的還積極追究刑事責任,向公安機關移送案件和線索178件,同比增長51%,對康得新、*ST新億等證券違法案責任人依法進一步追究刑事責任。同時,更加突出依法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推動新《證券法》實施後首批紫晶儲存、澤達易盛相關中介機構當事人承諾2起案件落地,平穩推進金通靈、美尚生態2起特別代表人訴訟案件,投資者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
二是在防風險、穩信心方面,去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市場執行形勢,我們會同相關方面健全穩市機制,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健全程式化交易監管制度,依法全面暫停轉融券,最佳化北向資訊披露機制,嚴懲違規減持,包括“技術性離婚”減持、繞道減持、“閃電套現”等行為。同時積極推動更多增量資金入市,公募基金註冊發行明顯提速,權益類ETF規模突破3萬億元,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規模從2024年年初的5.1萬億元增長到目前的6萬億元,增幅17.4%。聯合人民銀行快速推出支援資本市場貨幣政策工具,會同有關方面出臺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投資者預期和市場信心都在明顯改善。
三是在抓改革、促高質量發展方面,去年以來,圍繞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我們出臺“科技十六條”“科創板八條”“併購六條”以及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實施意見等舉措。同時,把提高上市公司投資價值作為重要抓手,推動上市公司強化投資者回報,積極實施一年多次分紅、春節前分紅等。2024年全市場分紅達到2.4萬億元,分紅金額創歷史新高。超300家上市公司在今年春節前2個月實施分紅,金額超3400億元,創造了歷史記錄。去年上市公司還實施了股份回購近1500億元,也創了歷史新高。算了一下,市場的分紅回購已遠超IPO、再融資和減持的總規模,滬深300指數股息率達到3.4%,投資和融資更加協調的市場生態正在加快形成。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都明確強調穩住樓市股市,政府工作報告也首次把穩住樓市股市寫進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推動新“國九條”和“1+N”政策體系落地見效,以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為牽引,加快推進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開放,不斷築牢股市健康發展的根基。下一步,一是要進一步增強多層次市場體系的包容性。深化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改革,在發行上市、資訊披露、板塊層次等方面,進一步最佳化差異化的安排,促進市場資源向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領域集聚,並支援創新轉型、綠色發展。二是要進一步增強投融資發展的協同性。健全一二級市場協調發展及逆週期調節機制,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研究出臺更多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硬招實招,推動形成中小投資者與上市公司大股東、實控人等關鍵少數有效制衡的機制,促進上市公司提升回報投資者的意識和能力。同時逐項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不斷引入源頭活水。多渠道增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健全完善行之有效的穩市做法和工作機制。三是要進一步增強監管執法的有效性。一方面“依法嚴懲”,推動出臺背信罪司法解釋、上市公司監管條例等,加快修訂證券公司監管條例,進一步深化部際和央地協作,對違法行為依法實施有效的聯合懲戒;另一方面“依責嚴防”,健全防治財務造假長效機制,完善“吹哨人”制度,進一步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進一步加強科技賦能監管,提升監管能力,強化源頭治理。四是要進一步增強市場基礎制度的適配性。堅持尊重規律、尊重規則,最佳化市場定價機制,評估完善交易結算制度,為市場各參與方創造更公平高效、更具吸引力和可預期的制度環境。穩步擴大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進一步完善境外上市備案制度,穩步拓展跨境互聯互通,更好地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謝謝!
科技日報記者
我的問題提給吳清主席。今年以來,以DeepSeek為代表的科技企業受到市場廣泛關注,不少國際投資機構認為DeepSeek熱將推動對中國科技企業價值重估。請問您怎麼看待這個情況,資本市場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支援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
吳清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非常感謝您的問題。我發現今天記者會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這也反映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人工智慧是今年兩會的熱詞,DeepSeek在全球人工智慧領域脫穎而出,不僅使AI行業深受震撼,也讓世界對中國科技創新能力有了新的認識,帶動了中國資產價值重估。我們也看到,春節之後,A股、港股包括其他市場上科技股表現也受到了相關熱點的帶動。資本市場對促進產業和科技創新都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支撐作用,而科技創新企業越多越強,資本市場的活力、吸引力以及為投資者創造價值的能力也就越強。證監會始終高度重視支援科技創新,近年來我們以科創板、創業板等系列改革為契機,深入推進關鍵制度創新,不斷提升資本市場的“科技含量”。2024年,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佔比均超過9成,目前全市場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市值佔比已超過4成,先進製造、新能源、新一代資訊科技、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湧現出一批龍頭領軍企業,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質效明顯提升。
在前不久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自主創新,轉變發展方式。政府工作報告對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也作出進一步部署。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用好用足現有制度,積極研究、不斷完善支援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和產品服務體系,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一是加快健全專門針對科技企業的支援機制。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聚焦科技創新活躍、體現新質生產力方向的領域,用好“綠色通道”、未盈利企業上市等制度,穩妥實施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等更具包容性的發行上市制度,更精準支援優質科技企業發行上市。抓緊完善“併購六條”配套機制,在估值定價、稽核流程、支付工具等方面進一步打通堵點,大力推進企業併購以最佳化資源配置、促進企業發展,推動更多科技創新企業併購案例特別是具有示範意義的典型案例落地。
二是大力度培育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從全球經驗看,很多引領性科技企業的崛起,離不開長期耐心的資本投入。只有耐得住“十年磨一劍”的寂寞,才能迎來“一鳴驚人”的輝煌。我們將進一步鼓勵支援私募基金投資人、管理人堅守長期主義,不斷增強對企業的長期支援以及增值服務能力,支援科技企業專注主業、潛心研究、創新引領、厚積薄發。我們也將不斷完善私募和創投基金監管制度規則,圍繞最佳化退出“反向掛鉤”政策、推進向投資者實物分配股票試點、健全基金份額轉讓制度、支援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S基金)和併購基金髮展等,進一步暢通多元化退出渠道,並與有關方面共同推動完善考核容錯等機制,支援多渠道拓寬資金來源,促進“募投管退”良性迴圈。
三是加大支援科創的金融產品服務供給。資本市場支援科技企業不只有上市一條路,也不只有股票一種工具,債券、可轉債、優先股、資產證券化、期權、期貨等產品和工具也可以有所作為,能夠提供“接力棒”式的融資支援和服務。比如,科技創新公司債券累計發行規模達到了1.2萬億元,這已經是一個不小的體量。我們將持續打好支援科技創新“組合拳”,進一步完善科創債發行註冊流程,穩步發展智慧財產權資產證券化,為科技創新提供更加全面、更加高效的資本市場服務。
科技創新是探索未知的過程,既孕育新的動能,也伴隨著風險。科技企業往往經營業績不確定性大、轉盈利週期長,成功的可能有爆發式增長甚至指數級增長,失敗的也可能要付出巨大代價,這是市場規律,也是創新規律。希望市場各方全面客觀冷靜看待科技企業成長中的風險,透過科學的方法和工具有效管理風險、獲取收益。對於未盈利企業上市等,希望各個方面給予更多包容和理解,一起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營造更加健康良好的市場環境和創新生態。
中國證券報記者
我的問題提給吳清主席。2024年9月至今,證監會會同相關部門先後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及實施方案,請問目前政策落地進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謝謝!
吳清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非常感謝您的提問!中長期資金是資本市場健康執行的“穩定器”和“壓艙石”。去年9月和今年1月,我們會同相關方面出臺了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有針對性的舉措,為實現“長錢長投”創造更有利的制度環境。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目前,各部門正抓緊落實,成效初步顯現。在這裡簡要向大家報一個賬。
一是入市長錢明顯多了。人民銀行已指導證券公司、基金公司開展兩批互換便利操作,金額超過1000億元;超400家上市公司公開披露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資訊,貸款額度上限近800億元。金融監管總局啟動了第二批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春節前批覆了520億元,前天又批覆了600億元,後續還將進一步擴大。人社部將個人養老金制度推廣到全國,證監會積極配合將首批85只權益類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名錄。去年9月以來,保險資金、各類養老金在A股市場淨買入約2900億元,這些都有力支援了市場企穩向好。
二是權益類基金髮展明顯快了。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現在股票ETF產品5個工作日內就可以快速完成註冊,去年以來,中證A500基金、科創板綜合指數基金等推出後受到市場廣泛認可。去年9月到現在,共註冊權益類基金459只,佔同期註冊基金產品總數的7成。權益類基金規模從6.3萬億元增長到7.7萬億元,佔公募基金總規模的比例從20%提高到24%。在規模快速增長、比例提升的同時,公募基金的收益狀況也在穩步改善。為更好維護投資者權益,我們還積極推動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分階段降低綜合費率,預計每年為投資者節省超過450億元成本,同時也讓基金公司與投資者利益繫結更為緊密。
三是長週期考核制度更加健全了。財政部、人社部等部門正積極推進長期資金長週期考核政策檔案的制定修訂工作,目前已徵求了相關方面的意見建議,我們瞭解將盡快推出。檔案的出臺將全面建立全國社保基金五年以上以及年金基金、保險資金三年以上長週期考核機制。證監會在即將推出的公募基金改革方案中,也將進一步提高公募基金三年以上長週期考核比重,引導行業更加註重理性投資、長期投資、價值投資,更好踐行以投資者為本的理念。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長期資金入市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的落實工作現在開了個好頭,各類中長期資金加大入市力度不斷顯效。去年9月以來,各類中長期資金所持A股流通市值從14.6萬億元增長到17.8萬億元,增幅達到22%。後續,我們將在中央金融辦統籌指導下,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推動各項舉措落地見效,努力實現中長期資金保值增值和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良性互動。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