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政府叫停紐約堵車費MTA提告引發各界反應

本週,聯邦交通部正式通知紐約州,決定終止紐約市的“堵車費(Congestion Pricing)”計劃。這一決定迅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紐約大都會運輸署(MTA)隨即提起訴訟,而民眾和商家也對此展開熱議。
據瞭解,對於堵車費的存廢,不同群體的看法不盡相同。計程車業者對此持觀望態度,認為無論取消與否,都各有利弊。
計程車司機嚴先生表示,堵車費實施後,曼哈頓的交通狀況顯著改善,不僅街道更加通暢,通往曼哈頓的橋樑和隧道也變得順暢,“以前王后大橋經常堵得水洩不通,現在車少了很多,送客的速度快了不少。”
但他同時指出,紐約居民已經透過燃油稅、路橋費等方式為基礎設施支付費用,如今再增加堵車費,無疑加重了普通民眾的經濟負擔,因此取消收費也是一件好事。
與部分出租車司機不同,曼哈頓的商家和通勤者更希望堵車費盡快取消。他們認為,這項政策不僅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也導致生活開銷上漲。
堅尼路上的“邦迪出口公司”(Bondy Export Corp)負責人Avi表示,他們的商店每天有大卡車進出,進入收費區的額外費用高達22美元/次,而送貨員每天也要額外支付9美元。這些額外成本最終只能轉嫁到商品價格上,讓消費者承擔更高的支出。
儘管聯邦政府宣佈終止堵車費政策,MTA仍然堅持繼續收費。截至2月19日,許多司機的E-ZPass賬戶仍在被扣款,顯示該政策仍未停止執行。MTA已正式向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指控聯邦政府撤銷批准的決定不合法。
對此,紐約州民主黨第65選區領袖於金山表示,這場訴訟“無異於以卵擊石”。他指出,MTA每年從聯邦政府獲得超過20億美元資助,而堵車費的年收入預計不到10億美元,“如果MTA執意對抗聯邦政府,未來的聯邦資金可能被削減,最終只會得不償失。”
與此同時,紐約州州長霍楚(Kathy Hochul)表態支援MTA的訴訟決定。對此,於金山認為,州長本可藉此機會順勢取消堵車費,為自己在競選期間爭取民意,但如今選擇與聯邦政府對抗,可能會影響其政治前途。
在紐約市五大區中,史泰登島(Staten Island)居民對堵車費的態度最為複雜。長期以來,由於該區地鐵系統覆蓋率低,居民出行嚴重依賴自駕或巴士。因此,堵車費政策一經實施,當地政界人士強烈反對,甚至透過法律訴訟試圖推翻該政策。
國會眾議員妮可·瑪麗奧塔基斯(Nicole Malliotakis)批評道,堵車費對史泰登島居民來說是“額外的經濟懲罰”。該區區長佛塞拉(Vito Fossella)及前市議員博雷利(Joe Borelli)均呼籲豁免史島居民的費用,並曾試圖透過法律途徑阻止政策落地。
然而,政策實施後,一些通勤族卻發現交通狀況有所改善,讓他們對堵車費的看法有所改觀。
住在特雷山(Todt Hill)的拉皮諾(Lynne Rapino)表示,自己和丈夫原本都反對堵車費,但自從通勤時間縮短後,他們對政策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乘坐SIM32號巴士通勤的哥爾尼(Anna Gorny)則稱,儘管自己的巴士比預定時間提前9分鐘到達,但仍需要觀察更長時間,才能判斷堵車費的長期影響。
華裔居民林先生表示,史泰登島的公共交通系統不如紐約其他區完善,若乘坐巴士,每日通勤開銷可高達14美元,而自駕人士則需支付超500美元的過橋費。儘管他認為堵車費對史泰登島居民不公平,但他最近開車去曼哈頓中城時,明顯感覺堵車情況有所緩解,“對那些長期堵在車陣裡的人來說,這確實是個福音。”
目前,儘管聯邦政府叫停堵車費,但MTA仍堅持執行該政策,並透過法律途徑試圖恢復收費。與此同時,州政府的態度也讓爭議進一步加劇。
未來,紐約市是否會繼續實施堵車費,仍取決於法院裁決和各方的政治角力。對於普通市民而言,如何在緩解交通擁堵與降低經濟負擔之間取得平衡,仍是一個待解的難題。
當天匯率
1 美元=7.25人民幣
歡迎關注 華人生活
華人生活app 全新升級了
華人生活app成為你
拓展人脈和商機的工具

閱讀原文網址下載華人生活平臺,
美國同城分類資訊網免費釋出平臺!
點選下方原文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