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李嘉誠的長江和記實業公司釋出公告稱,將其在全球分佈的23個國家43個港口199個碼頭泊位及配套資產全部出售給美國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交易總資產價值為227.65億美元。
這43個港口在西歐、中東、亞太和美洲均有分佈(如下圖),覆蓋了全球主要海運航線,包括世界航運咽喉——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兩個港口。

這筆交易是全球史上最大規模的港口資產出售案,表面上看只是一樁商業行為。
但在特朗普政府聲索巴拿馬運河控制權,欲吞併格陵蘭島的地緣背景下顯然不是那麼簡單。
很簡單的一個例證是,李嘉誠出售的這43個港口中,其利潤僅佔整個和記港口集團的1%,也就是說這些港口根本不賺錢,單從商業上來說這是高價甩賣不良資產,李嘉誠賺大了!
這43個港口甩賣訊息傳出後,長江和記集團股價暴漲,資本市場給出了正反饋。

李嘉誠是賺大了,但反過來說美國公司貝萊德財團就虧大了,美國資管公司是傻子嗎?
顯然不是。
貝萊德集團是為特朗普政府的海事、物流和造船領域“去中國化”服務。
2025年3月10日,特朗普宣佈成立新的白宮造船辦公室,旨在重振美國造船業,並削弱中國在全球海事領域的主導地位。
配合貿易霸凌、歧視性商業聯盟和地緣控制,一場針對中國的海運戰爭拉開帷幕。
美國對華“301調查”
2024年3月,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聯合其他4家工會,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提交了一份請願書,要求對中國在海事、物流和造船行業所涉嫌的“不公平”政策及做法開展調查。
2024年4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援引《1974年貿易法》第301款,正式啟動針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301調查”。
2025年1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釋出了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調查報告”,列舉了美國的“海運危機”:
美國在商業造船領域排名世界19位,平均每年建造的商船不到5艘,而中國每年建造的船舶超過1700艘,在全球造船噸位市場佔據了半壁江山;中國擁有全球19%的商業船隊,掌控全球95%的海運集裝箱生產;在全球從事海運的商船中,中國船東有5500餘艘,美國船東僅有80餘艘。
2025年2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對“301調查”擬議行動舉行公開聽證,聽證會議上,美方提出的擬執行措施主要有:
1、對中國海運企業收費:針對中國海運運營商,無論其擁有的船舶是否由中國製造,只要是中國籍船舶,進入美國港口時,徵收最高100萬美元的單次港口准入費,或按載貨量每淨噸1000美元計費。2、對擁有中國船廠製造船舶的非中國海運企業收費:針對非中國海運運營商,只要其船隊中有中國船廠製造的船舶,進入美國港口時,徵收50-150萬美元不等的單次港口准入費。3、對經營美國建造船舶海運企業提供優惠政策:針對非中國海運運營商,如果使用美國建造船舶,可獲最高100萬美元/航次費用減免,同時享有優先裝卸權和港口費減免。
4、強制要求美籍船舶運輸比例:2025年至少有1%的貨物須由美國船隊承運;在接下來的7年裡,美籍船舶比例從2025年的1%提高到15%。5、其他措施:使用非美國建造船舶的海運運營商須證明,其每年運輸的美國產品中,至少有20%使用懸掛美國國旗的船舶運輸;限制中國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資訊平臺獲得美國航運資料,或禁止美國港口碼頭使用LOGINK軟體。
從這些擬執行的措施可以看出,中國籍船舶,或者非中國籍但中國製造的船舶,甚至2年內給中國船廠下過單的公司所有船舶,美國都會對其徵收天價港口費。
而且,美國還會在船舶進港出港、駐泊停留、貨物裝卸等方面限制你。
也就是說,你的船和中國有一毛錢關係都會被美國製裁。
美國《船舶法案》
2024年12月19日,美國出臺《船舶法案》。
該法案旨在振興美國航運和造船業,打壓中國航運和造船業,《船舶法案》提出:
1、對中國籍船舶、中國實際運營船舶禁止豁免噸位稅和燈塔費。2、對在中國船廠維修的美籍船舶,稅率提升至200%。3、在15年內,美國從中國進口的貨物,至少10%的比例由美籍船舶運輸。4、打造美籍商業船隊,在10年內,美籍商業船隊的規模從目前的80艘擴充套件至250艘。現在至2034年,政府每年撥款3.5億美元扶持船舶建造。5、保障美籍船隊的運輸能力,在10年內,美國政府所使用美籍船舶運輸的比例,從目前的不足50%提升至100%;在15年內,美國10%的原油出口由美籍船舶運輸;在22年內,美國15%的液化天然氣出口由美籍船舶運輸。6、設定港口優先權,美籍船舶在美國港口擁有優先處理權。

和301調查類似,這是在造船領域的“去中國化”,不僅要限制和中國有關的船隻進港,還要扼殺中國造船業。
除此之外,特朗普還準備啟動美國“全政府行動計劃”,設立海事安全信託基金專門用於支援美國本土造船企業,政策包括但不限於:
1、要求政府部門優先採購美國製造船舶,提高美國外貿貨物、國外海運運營商使用美籍船舶運輸的比例。2、加強對中國在全球戰略港口的收購和控制的監測,要求國務院和國防部制定相關應對策略,遏制中國企業收購全球關鍵航運基礎設施,阻止中國擴大對全球航運的掌控權。3、推動阿拉斯加和北極地區的安全戰略,加強對北極航道的控制,確保美國在極地地區的利益不受威脅。4、加強收購併控制全球戰略港口碼頭和關鍵航道等基礎設施。
沒錯,貝萊德收購李嘉誠的長江和記43個碼頭即是基於以上對華政策。
美國收購長江和記港口只是開了個頭,中國如果不阻止或者反擊,越來越多的港口併購將會發生,然後美國會裹挾西方盟友透過長臂管轄,最終把中國船舶排除出港。
對中國的影響
據統計,全球船隊的23%船舶由中國船廠製造;在美國港口中,有42%的船舶“關聯中國”;全球TOP10集裝箱航運公司旗下的船隊中33%的集裝箱船由中國船廠製造。
2024年,我國交付了全球56%的船舶,正在生產全球63%的船舶,還壓著全球74%的船舶訂單。
無論是按噸位,還是按資產總值,我國都是世界最大的船東國,也是世界最大的修船國。
根據2024年全球範圍內中國建造的船舶數量、懸掛我國國旗的船舶數量、以及中國船東數量估算,如果美國對以上船舶實施每次100-150萬美元的入港費,將增加我國船舶300-450億美元的額外成本。
其他船舶進港出港、駐泊停留、貨物裝卸等方面的效率成本,以及履約與合規等隱性成本還不知道有多少。
成本增加只是對中國最輕的傷害,對造船產業鏈的打擊才是更嚴重的。
鑑於美國當前孱弱的造船業,即使打擊了中國,美國的造船業短期也難有起色,於是,美國再次玩起了“友岸外包”的策略。
2025年2月,美國商務部邀請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在華盛頓會談,議題是擴大美韓兩國造船領域合作。
美韓之間成立跨部門工作組,透過技術合作與訂單捆綁,加強兩國在造船和海事領域的雙邊關係。
美方代表直言不諱,要藉助韓國的造船能力應對中國造船業的崛起。

對中國有關聯的船舶徵收天價港口費,打擊中國造船工業,全球併購關鍵港口,美國欲對中國賴以發展的海洋事務發起全面戰爭。
在一些關鍵的區域,美國還尋求地緣控制試圖卡死中國的脖子。
地緣控制
在全球貿易中十幾個有“咽喉要道”之稱的海峽和運河中,美國能夠強力控制的有巴拿馬運河、佛羅里達海峽、馬六甲海峽、白令海峽,其他海峽附近均有美軍基地,可快速反應施加控制。
特朗普上臺後,雖然客觀上開啟了帝國的收縮,但在海洋地緣上卻走向了擴張,對北極航道的格陵蘭島虎視眈眈,對巴拿馬運河勢在必得。

特朗普對介入烏克蘭、敘利亞等動亂地區的局勢毫無興趣,甚至對以色列的支援也沒有大規模行動,但對威脅美國海洋霸權的葉門胡塞武裝重拳出擊。
2025年3月15日,特朗普宣佈他已下令對葉門胡塞武裝採取“果斷而有力的軍事行動”。
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內規模最大和最重要的軍事行動,白宮當天在社交媒體X上釋出了多張特朗普觀看此次軍事行動的照片,宣稱此次行動意在“保衛美國航運資產並遏制恐怖威脅”。

號稱“最不喜歡打仗”的美國總統對海洋霸權的威脅零容忍,可見特朗普這個老白男對全球海洋事務的在意程度。
特朗普不是不喜歡美國霸權,而是不喜歡以前霸權的開啟方式,美國霸權正在從以前的全面進攻,轉向專注于海洋霸權的重點進攻。
印度的攪局
2025年3月11日,印度總理莫迪訪問西南印度洋小國模里西斯,表態支援模里西斯對查戈斯群島的主權訴求。
2024年2月,莫迪曾親訪模里西斯阿加萊加島,參加印度“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剪彩儀式。
從2015年莫迪政府推出《海上安全戰略》以來,印度已經在印度洋取得了若干軍事基地、空軍基地、海洋監聽站、海外經營港口等,軍事存在遍佈北印度洋和西南印度洋,唯一的失敗是2024年軍事基地從馬爾地夫撤出。
印度正在試圖把印度洋變成“印度的洋”,以本土為根基,拉克沙群島和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為兩翼,海外軍事基地為觸手掌控印度洋。

印度在海洋擴張的過程中處處針對中國,對我國在斯里蘭卡經營的港口耿耿於懷,在我國取得緬甸皎漂港之後,印度取得距離皎漂港僅一百多公里外的實兌港;我國營建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同時,印度取得距離瓜達爾不到200公里的伊朗恰巴哈爾港經營權。
此外,印度越發重視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軍事價值,試圖增加軍事存在以控制東南亞進入印度洋的門戶。
最近幾年,印度的戰略重心開始向東非轉移,在模里西斯、塞席爾和馬達加斯加均建立了軍事存在,在馬達加斯加島北部設立監聽站以監控我國船隻動向。
整體上看,印度的海外港口運營水平雖然比較差,然是軍事存在不可忽視。
結語
面對美國的趕緊殺絕和印度的咄咄逼人,我國並非沒有反抗之力。
截至目前,我國透過企業併購、參股或自主建設等方式,已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營超過100個港口,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航運公司,運營的碼頭遍佈希臘、荷蘭和巴西等國;招商局國際和中交建、中港灣等公司在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印尼、肯亞等國也有多個港口資產和新建專案。
比如,希臘的比雷埃弗斯港、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斯里蘭卡的汗班託塔港、秘魯的錢凱港都是十分有代表性的港口。
以上港口多是商業存在,在商業領域競爭我們自然不懼。
但是,我國在全球重要海運咽喉的軍事存在嚴重不足,如果任由美國打破商業規則,甚至裹挾盟友長臂管轄肆意妄為,將對我國的造船工業、航運和外貿造成嚴重打擊,我國原本的商業優勢可能蕩然無存。
從現在開始,我們需要下定決心,利用各種手段,打好這場“海洋戰爭”。
世界還欠一個屬於我們的大航海時代。
(全文完)
公眾號推送規則有變,如不加星標,即使關注也可能看不到推送資訊,請右上角加星標★;原創不易,希望您點贊、轉發、在看一鍵三連,感謝您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