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罕見出手,李嘉誠還是大意了!

近日,國務院港澳辦強硬表態李嘉誠家族向美國資本出售港口事件後,事件正在發酵,3月18日,中國網釋出網評:“強奪港口:“商業行為”說辭藏不住美式霸權圖謀”,直指美國奪港背後暗藏的“貿易武器化”霸權圖謀。香港特首李家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任何交易都須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特區政府將依法依規予以處理,種種跡象說明,國家將介入此項交易。
這次李嘉誠還是大意了,捅了一個大簍子,這一事件不簡單。
2024年12月美國出臺《船舶法案》,規定禁止總統對中國擁有或運營的船舶豁免噸位稅和燈塔費。
特朗普上臺後,就公開宣稱要採取措施,不排除使用武力,以“收回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聲稱”目前中國正在運營巴拿馬運河“,美國船隻被巴拿馬”濫收費用”。可以說威脅意圖明顯。
雖然巴拿馬總統穆利諾強調,巴拿馬運河“現在屬於,將來也將繼續屬於巴拿馬”,其主權是“國家獨立和尊嚴的象徵。但是隨後1月20日就展開了對長和集團旗下巴拿馬港口公司的調查, 2月7日單方宣佈終止同中方簽署的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
同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2月21日公佈,擬對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啟動301調查,對中國航運公司、中國建造的船舶,以及任何船隊中包含至少一艘中國建造船舶或在中國船廠訂購了新船的運營商徵收高額美國港口費用,每次約數百萬美元。
這一規定特朗普號稱是復興美國航運和造船業的偉大計劃。要知道,根據中國船舶行業資料,2024年中國造船新接訂單量佔世界市場份額達74.1%,說明未來一段時間內全球所造的船中有七成以上是中國製造,特朗普計劃的公開目標是重振美國低迷的造船業、並削弱中國在全球航運中的主導地位,重塑全球產業鏈。
都是頂級商人,和老奸巨猾的特朗普相比,這次李嘉誠或許真的是”天真和糊塗“了。
特朗普是在用一貫的強盜商業邏輯,掛著”美國優先“的外衣,透過控制港口、造船、航運等傳統要塞,試圖改變當前的貿易規則,透過地緣政治戰略佈局,遏制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實施。
僅以巴拿馬運河為例,如果交易落成,全球6%的海運貿易通道將被附加政治條件,中國21%的運河貨運量將面臨被“卡脖子”的風險。
另一方面,這次交易標的還包括上世紀90年代起透過收購、特許經營等方式逐步獲得全球41個港口的運營權,這些資產覆蓋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分佈美洲、歐洲、亞洲、中東及非洲等區域,多位於全球航運咽喉要道,戰略意義重大。
而此次交易若達成,代表美國政府意志的貝萊德將成為全球最大港口運營商,控制全球約10%的集裝箱吞吐量,按照美國一貫的霸權邏輯,或將以這個交易為“範本”,透過政治施壓在全球範圍掀起港口併購,控制世界更多關鍵港口,並用“長臂管轄”實施打壓手段,讓中國船舶“無處可靠”,在中美競爭激烈的當下,無疑為美國提供了更多制約中國的機會。
李嘉誠“投降太早”,國家出手了
據報道,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馬輝率代表團於3月14日至15日訪問巴拿馬,與巴拿馬政府及社會各界進行了多層面接觸,代表團還包括國際法專家,援引1977年《托里霍斯-卡特條約》中“運河永久中立”條款向巴方施壓,同時透過政黨渠道與在野黨溝通,形成軟硬兼施的外交攻勢。
另外,據訊息推測,特朗普曾承諾“上任100天內訪華”,中美高層可能在4月舉行會晤。政府介入此次事件後,相信這一交易將成為雙方討論的議題之一,不再會讓以正常商業行為輕易交割。
而按照媒體的推測,從香港《大公報》連發兩篇評論,港澳辦置頂轉發來看,這次交易長和集團可能並未公開競標,也未向國家報備。要知道,在1997年長和集團也是透過招標過程獲得上述兩個港口的特許經營權,主要對手包括美國的Bechtel公司和日本川崎公司,和記黃埔的出價遠超對手,最終勝出。
顯然,李嘉誠或許因為”交易價格太合適“,而過早”投降“。
其實中國也不乏大的港口運營商,如招展局集團和中遠海運集團等,這幾年都在透過收購完善全國航運網路。配合中國積極推進反制戰略,如加速整合一帶一路節點港口,構建去美元化物流網路,在海南自貿港建設全球首個全自動化碼頭叢集等,透過溝通,肯定有更好的方案。
這件事情的啟示是,隨著國際局勢的轉變,尤其特朗普這樣的政治人物上臺,政治和商業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涉及到跨國公司的重要資產,需要企業將政治因素作為一項重要考量,同時也可藉助政府力量更好的實現相關的權益或“保護”。
嗨,朋友!我是“自超de商業筆記”博主。
如果您覺得我的分享還不錯,
能給您帶來一點啟發或者樂趣的話,
希望您可以關注一下我呀,
您的支援就是我繼續創作的最大動力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