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2024年1-12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高速NOA交付197.47萬輛,同比增長162.31%。其中,同時標配城區NOA佔比已經接近40%。
一方面,在車企降本、智慧化普及的雙重壓力之下,高速NOA市場正在席捲一場殘酷的價格戰。另一方面,以城區NOA為代表的全場景智駕賽道,在經歷多輪底層技術升級潮之後,市場準入門檻進一步抬升。
比如,從2023年底各家車企比拼“開城”數量,快速演變為“全國都能開”的無圖端到端城區NOA爭奪戰;同時,車企也在2024年底再次開卷「車位到車位」的進階功能。

從市場變化來看,全場景高階智駕正在從過去幾年新勢力車企自研的稀缺市場,逐步轉向車企與第三方供應商深度合作的規模化起量市場。
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2024年中國乘用車市場,第三方供應商的城區NOA搭載量佔比從2023年的5.19%快速提升至25.35%。
一、誰在領跑城區NOA
根據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2024年1-12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第三方供應商全場景高階智駕方案交付達到19.30萬輛,其中,來自中國本土供應商的方案交付佔比超過90%。
其中,華為車BU是在去年重新成立乾崑智駕品牌,基於獨立的「引望」主體開拓非鴻蒙智行體系客戶。不過,由於前期開發成本較高,乾崑ADS 3.0智駕方案(全場景NOA)在已經量產交付車型上主要以軟體選裝包形式提供。
因此在具體份額方面,Momenta以72.96%的絕對領先優勢排名首位,同時也是目前國內在手高階智駕專案覆蓋品牌、車型最多的本土第三方供應商。相比而言,其他供應商仍處於起步階段,還未進入真正上量週期。
2024年年初,華為乾崑面向行業首個商用了“全國都能開”的城區NCA;4月釋出採用“兩段式”端到端架構的ADS 3.0;此後,ADS 3.2版本的釋出,華為乾崑又正式升級“車位到車位”和“VPD泊車代駕”兩大功能。

不過,相比於Momenta、理想汽車等頭部廠商已經在去年上車一段式端到端架構,華為乾崑內部正在加大研發力度,預計今年推出ADS 4.0版本,才能具備“一段式端到端”能力。
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大高階智駕的配置率,車企對於方案的價效比剛需,也更加凸顯。去年開始,車企價格戰持續升溫,不少品牌開始將NOA作為促銷手段,在限定時間內為使用者提供數年甚至是終身免費使用權的讓利優惠。
此外,城區NOA在主流價位車型普及仍在加速。
比如,廣汽埃安去年推出的第二代埃安V、埃安RT兩款車型,均在15萬元級別搭載配置雷射雷達的全場景NDA功能;按照該公司的說法,“明年的智駕成本要在現有基礎上再減一半,並爭取兩三年內為埃安所有產品全部標配高階智駕。”
在該公司高層看來,想要在競爭殘酷的市場站住腳跟,“一個是產品力要拉滿,第二個價格競爭力要上去”。打破消費者對“智駕車型=高價位”的固有認知。
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相比於搭載車企自研方案的絕大多數車型價位在30萬元以上,主流價位車型城區NOA(新車交付量佔到整體市場75%),則仍主要以第三方供應商方案為主。
其中,第三方供應商部分,Momenta覆蓋(包括定點和量產交付)品牌(包括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和車型數量最多。
同時,和車企自研不同,第三方供應商通常需要服務更多的品牌和數量龐大的車型,再加上新車開發週期的大幅壓縮,對於供應商的系統交付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階市場的拐點效應
城區NOA的使用者體驗持續升級,也在終端市場產生“蝴蝶效應”。尤其是一體式的端到端方案,帶來的真正代際轉換,駕乘體驗也在產生質的變化。
這些新的變化,也對終端使用者的購車偏好產生了直接影響。
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2023年理想汽車旗下配置城區NOA車型的交付佔比為41.77%,而在去年1-7月,這個數字已經升至46.87%;其中,5-7月更是突破50%,達到51.77%。
尤其是去年7月中旬全量推送無圖NOA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理想汽車的城市NOA日均里程提升了3倍,城市NOA日均活躍度提升了8倍。同時,隨著端到端、VLM以及車位到車位功能的持續釋放,配置城區NOA車型交付佔比更是持續攀升。

目前,理想汽車智慧駕駛累計里程已經達到26.7億公里,較2023年年底提升123%,主動安全累計避險次數超過360萬次。此外,端到端+VLM智慧駕駛系統快速迭代,MPI平均接管里程在幾個月內就提升了3.5倍。
這也意味著,終端消費者對於城市NOA的接受度(尤其是端到端方案帶來的質的變化)、啟用頻率以及使用里程,正受益於來自技術加速迭代、功能成熟以及體驗最佳化等利好因素持續驅動。
同時,這也為以華為乾崑智駕、Momenta為代表的第三方供應商持續受益城區NOA在更多車企和車型的普及,提供了更加明確的商業化邏輯驗證支援。但,也意味著,技術領先性正在成為頭部企業的護城河。
目前,城區NOA的開發模式(向下相容高速NOA),已經全面轉向「端到端+大模型+高質量資料驅動」的新一代高效開發架構,將感知、規劃與控制三大模組整合,消除模組間的傳統界限,提高系統執行效率和響應。
在實際交付效果來看,一體式的端到端方案比傳統方案具備更強的複雜道路結構的理解能力,可以基於人類駕駛員資料訓練出不同的環島型別、不同出入口的進出軌跡,自主選擇合適的行進路線。
此外,和上一代技術相比,對於超車場景和導航資訊的理解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時,障礙物的檢測更加精準,並且對於U型掉頭、擁堵時的蠕行和博弈、十字路口等傳統複雜場景也能遊刃有餘。
事實上,從早期的傳統機器學習、基於先驗知識模型的深度學習、兩段式端到端再到一段式端到端,比拼的是供應商的技術佈局前瞻性以及快速量產落地能力。
在全場景高階智駕的競賽中,Momenta憑藉其強大的技術積累和量產能力,已經與上汽、通用、賓士、比亞迪等多個國際大牌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進一步鞏固了在本土市場的領先地位。智慧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已不僅僅依賴單一品牌的自研能力,更多的車企開始尋求與第三方供應商的深度合作。
隨著全場景高階智駕需求的增加,技術合作和跨行業協作逐漸成為市場的重要趨勢,推動了智慧駕駛技術的快速普及和應用。在這一過程中,車企和供應商之間的關係逐步從獨立研發向更加開放和高效的合作模式轉變。
華為的乾崑智駕系統憑藉其技術優勢迅速實現了量產落地,並透過與深藍汽車的合作推出了搭載乾崑智駕ADS 3.0系統的深藍S09車型,這不僅展示了華為在技術研發上的突破,更反映出智慧駕駛領域的競爭格局正在加速分化:原本的技術封閉性正逐漸被更加開放和跨行業的合作模式所取代。隨著供應商在技術成熟度和量產能力上的不斷提升,智慧駕駛的普及步伐也在加快,市場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同時,隨著全場景高階智駕從此前的「功能落地」進入資料驅動提升和最佳化體驗階段,“在硬體幾乎同質化的背景下,具備軟體量產能力和經驗,尤其是資料積累的公司,無疑具備明顯的先發優勢。”
此外,市場也在不斷調高預期。
按照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的最新預測,2026年中國市場乘用車城區NOA前裝搭載率突破10%臨界點,同時,搭載車型價格將進一步向15萬元價位下沉。
而10%是市場從萌芽期進入快速成長週期的關鍵節點,通常也被視為市場甜蜜點;再加上雷射雷達、大算力晶片等核心硬體成本的持續下降,車企的標配意願也在持續提升。
與此同時,更高階自動駕駛的市場需求也在開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推動車企普及城區NOA,從而為下一階段的L4級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蓄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