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最新健康資料揭示了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新冠疫情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更在無形中加速了國民肥胖率的攀升。根據加拿大統計局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至2025年期間,全國肥胖率增長速度較之前11年快了近三倍,這一現象被醫學專家稱為"疫情後遺症"中最令人憂心的健康危機。

這份基於全國超過10萬成年人健康調查的報告指出,目前加拿大肥胖人口比例已達到驚人的31.5%,而在2019年這一數字還維持在27.2%。更值得警惕的是,兒童肥胖率同樣出現顯著上升,12-17歲青少年群體中肥胖比例從疫情前的12%躍升至16.8%。多倫多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張醫生表示:"這些數字背後是一個正在發酵的公共衛生危機,其影響可能持續數十年。"
深入分析資料可以發現,疫情封鎖期間形成的不良生活習慣是導致這一現象的主因。約克大學健康科學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疫情期間加拿大人日均步數減少了43%,螢幕時間增加了2.8小時,而外賣食品消費量則激增65%。"居家辦公、線上教學、健身房關閉等因素共同造就了'完美風暴',"研究負責人李教授解釋道,"人們不僅活動量驟減,情緒性進食現象也大幅增加。"
這一健康危機在不同群體中呈現出明顯差異。低收入家庭的肥胖率增幅是高收入家庭的兩倍,這反映出經濟壓力與健康風險之間的密切關聯。原住民社群的肥胖率更是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1.5倍,暴露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深層問題。營養學家瑪麗安指出:"當新鮮蔬果價格持續上漲時,高熱量廉價食品往往成為無奈之選。"
醫療系統已經開始感受到壓力。心臟病、糖尿病等肥胖相關疾病的就診量在過去兩年分別增長了18%和22%,給本已不堪重負的醫療體系雪上加霜。蒙特利爾聖心醫院的威廉姆斯醫生警告:"如果不及時干預,我們將面臨慢性病大流行的風險,這對醫保系統將是災難性的。"
面對這一危機,各級政府開始採取應對措施。聯邦政府計劃投入3億加元用於社群健康促進專案,包括在城市中增設步行道、資助低收入家庭健身會員等。安省政府則要求所有含糖飲料必須標註健康警示,並考慮對高糖高鹽食品徵收特別稅。溫哥華等城市率先試點"處方蔬菜"計劃,允許醫生為低收入患者開具農貿市場代金券。
公共衛生專家強調,扭轉這一趨勢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建議包括:恢復規律運動習慣、控制螢幕時間、選擇健康零食替代垃圾食品等簡單措施就能產生顯著效果。多倫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陳教授指出:"疫情教會我們健康的重要性,現在是時候把教訓轉化為行動了。"
隨著加拿大逐步走出疫情陰影,這場悄然而至的肥胖危機提醒人們:在應對病毒威脅的同時,維護基礎健康習慣同樣重要。專家呼籲將肥胖防控納入國家長期健康戰略,避免這一"隱性流行病"在未來造成更大的健康和經濟損失。
參考連結:
https://www.cp24.com/news/canada/2025/07/14/obesity-rates-in-canada-increased-faster-during-pandemic-than-in-previous-11-ye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