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圍太大,體重超標!國家衛健委出手→

2025.03.10
本文字數:1509,閱讀時長大約3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錢童心
3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強調,當前危害中國老百姓健康的首個主要危險因素和疾病,來自慢性的非傳染性疾病。這也凸顯了中國慢病防控的重大挑戰。
“有些同志體重管理得不太好,腰圍大了,體重也超了,有的還患上了慢性病,需要專業醫生和專業醫療機構的幫助。”雷海潮表示。
他強調,體重異常容易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體重異常有一定的關聯。“加強生活方式的干預,每一個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是非常關鍵的。”他說道。
雷海潮稱,今後國家衛健委將繼續從三個方面來推進慢性病的防控工作,特別是體重管理工作,注重防治結合,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我們將引導醫療衛生機構設立體重門診,為受體重問題困擾的居民提供良好的專業諮詢環境和平臺,在自己的努力和專業機構人員的幫助下,使得他們能夠更好地管好體重,健康生活。”他表示。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包括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等在內的大型三甲醫院多年來一直設有體重門診。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多年來也一直在呼籲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心血管等慢病風險,並倡導建立多科學協同的泛血管病防控體系。
葛均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年來,心血管疾病的爆發式增長與代謝、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營養過剩、肥胖、糖尿病等因素密切相關。一個突發心肌梗死的病人,很可能他身體的血管幾十年前就已經發生了變化,大家應該看到健康風險因素更長遠的隱患。”
國家衛健委資料稱,2024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比2019年提高1.7歲,各省之間健康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縮小,健康公平性正在逐步改善。但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由肥胖導致的慢病,如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也為社會造成越來越大的經濟負擔。
在這一背景下,去年,用於長期體重管理的司美格魯肽已被寫入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的《肥胖患者的長期體重管理及藥物臨床應用指南(2024版)》,該藥物不僅能改善多項代謝指標,而且有明確的心血管保護作用,可預防和改善肥胖相關併發症。
該指南編寫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以GLP-1RA為代表的新型減重藥物有望成為未來肥胖症治療的主要手段。”但他強調,有臨床減重需求的患者應前往正規醫療機構進行評估和診斷,開展科學的減重治療。
在全球,肥胖和超重的發生率也正在不斷上升。根據《柳葉刀》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預測,到2050年,全球超過一半的成年人和近三分之一的兒童和青少年將受肥胖影響,這意味著超過38億成年人和7.46億兒童和青少年可能肥胖或超重。
今年1月,《柳葉刀糖尿病和內分泌學》雜誌最新發表了由全球50多位專家參與制定的肥胖診斷新框架,擬將肥胖分為兩類,即“臨床肥胖”和“臨床前肥胖”。
目前,臨床醫生使用體重指數BMI來診斷肥胖症,這是一種基於人的體重和身高的計算方法。新框架建議醫生以不同的方式,依靠更廣泛的標準對肥胖症進行診斷,並考慮該病症何時會影響健康。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曲伸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討論肥胖是否是一種疾病已無意義,關鍵是要對肥胖的診斷標準進行確定,使之可行可治,肥胖的分型勢在必行,是個體化診療的前提。
他指出,肥胖的分類及個性化診斷在全球醞釀多年。“簡單說就是我們常說的不以體重論輕重,肥胖的精準分類中的代謝正常性肥胖和代謝異常性肥胖和我們平時強調的中心化管理、個體化診療等在中國內分泌學會發布的指南中都有體現。”曲伸說道。
微信編輯 | 七三
推薦閱讀

個稅起徵點可適度提高,但不宜過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