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假期陪老婆去商場逛街,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牌子。
“零跑汽車”

之前我對這個牌子的認知,基本停留在“知道有這麼一位”的程度,但因為他們家在輿論場上實在太過於低調,既沒有餘大嘴“遙遙領先”的誘惑,也沒有雷布斯仙桃口音的魔性,所以總是想不起來去看看他家。
但是,這次看了之後,我的感覺只有一句話:零跑實在是太TM會玩兒了。

悶聲發大財
之所以說零跑太會玩兒了,第一個原因就是它的反差感——零跑在輿論場上的存在感和它的營收業績,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堪稱是把“悶聲發大財”當成了自己的企業文化。
零跑有多低調呢?
從我個人的經歷來說,幾年前我還不怎麼關注汽車行業的時候,如果我在路上遇到了一輛屁股上寫著LEAP MOTOR的車,我可能真的叫不出它的中文名字。
從客觀資料上來說,零跑的搜尋指數不要說比起那幾個經常盤踞媒體頭條的了,就算是比普通的車企,那都能算是“自閉”了。

而與這種低調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它超出預期的銷量。
就在剛剛過去的四月份,零跑賣出了4.1萬臺汽車,全面超越了之前霸榜的理想、小鵬、小米。
而在過去的2024年,理想汽車總計交付了29.4萬輛汽車。
這是個什麼樣的成績呢?
排在零跑前面的,一個是理想,一個是問界,這兩家都是知名度拉滿的存在。
理想的“沙發彩電冰箱”流派,不論你喜不喜歡,他都直接定義了一個新的造車思路。
問界就更別提了,背後有華為的技術加持,M9的實力不需要我再去贅述。
而第三名的零跑,在公眾的討論裡卻好像隱身了一樣——你說不出它的優點,也說不出它的缺點,甚至你連它有哪些拳頭產品都說不出來。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極為殘酷,當各家車企都捲起來的時候,勸說消費者認準一個品牌並付費就成為了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在這樣的一個市場裡低調的零跑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只能說明一點:零跑,一定是做對了什麼,一定是滿足了消費者的某種需要。

買零跑的人在圖什麼?
第一個想到的,或許是低價。
不可否認的是,零跑汽車的產品,價格確實是有點太低了——這種低價特性,使得很多人都把零跑看成了所謂的“半價理想”或者“半價問界”。

以目前零跑產品序列裡最高階的C16來說,這樣的一個車長5米左右的六座大型SUV,放在理想和問界的產品序列中,基本上就是L8和M7的地位。但它最低配置的價格居然只要15.58萬元,而哪怕是裝了雷射雷達的頂配,價格也不到20萬。

相比起理想L8那個35萬元的起步價,零跑這紮紮實實就是“半價理想”了。

C16之外,更震撼的其實是新車B10,雖然尺寸上縮了水,但這款12萬左右的汽車,居然配了雷射雷達。
這就很刺激了家人們,因為就在兩年前,帶雷射雷達的車起碼也要25萬。哪怕是今年比亞迪搞了“技術平權”,帶一枚雷射雷達的“天神之眼B”的價格也沒有低於20萬的。
這都不是“半價理想”了,這都快成了“半價比亞迪”了。
因此,對於消費者來說,如果12萬左右就能拿下一款帶著雷射雷達的車,那顯然是一個相當具有誘惑的選擇。
不過,事情其實並沒有“低價”這麼簡單。因為明擺著零跑的車主中,有相當多人原本開的是BBA、路虎、英菲尼迪這樣的傳統豪車。

如果零跑單純只是提供了低價,那麼其實並不太會吸引到這群頗有消費能力的人——有錢人不是傻子,特別是在今天這個大家越來越不把汽車當成面子工具的時代,大家其實都特別精明——如果純粹為了充門面,家裡的BBA之流就足夠勝任了,沒有必要再買零跑。
而這些BBA車主們買了零跑,那就肯定不是為了充門面。
所以,從這些例子中我們能讀懂的就是:零跑,似乎並不打算收割品牌上的溢價——從更深層的角度來說就是,零跑的思路是把汽車行業裡品牌為導向的定價策略,改成了普通消費品行業裡靠成本來定價的策略。
在品牌定價的模式下,消費者靠品牌價值的高低來評估自己的利益得失,BBA也好,LV也罷,都遵循著這種模式——LV的包動不動就上萬,這種價格顯然不是成本造成的,而是品牌造成的。
而在成本定價的模式下,你不用去思考什麼“品牌價值”,定價的變數只有產品的生產成本外加企業想要獲得的利潤——企業設定一個適合自己的利潤率,然後套公式算出來定價即可。
用零跑汽車創始人朱江明的話就是:
“我們要對標優衣庫”
“我們的汽車,在手機裡面類比的是榮耀。”

人家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其實事情也就很明白了。
買零跑汽車時候的心態,和你去優衣庫買衣服的心態,其實沒有什麼不同。
零跑之所以能在車圈最慘烈的2024年獲得如此高的銷量,就是因為他們的產品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去滿足需求——它是反消費主義的,它剝除了各種不必要的溢價——你買零跑的車,就像是在優衣庫買衣服,不需要考慮什麼“面子”問題,只需要考慮舒不舒服、好不好看、合不合適。
小紅書上,就有人表示“準備買零跑C16了,從理想L8、問界M7,一路降級看到了零跑。買理想的錢有,最終決定省點,不要過多花在消費品上……大機率是會買頂配,好去跟銷售講講價。”

還有網友說“我也是從L8看到M7又看到唐,再等了一段時間的唐L,可惜還沒等到就買了C16。畢竟兩個娃兒開銷太大,還是想多留點錢在手頭,而且賣舊車的時候,那個價格真是太低了,汽車確實只是個消費品。電車更新太快了,滿足自己基本需求就好了。”


服裝、手機、然後是汽車……
醒醒吧,我們已經過了“裝點門面”的時代了。

零跑是怎麼造車的?
對標優衣庫”這樣話雖然說著很好聽,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很需要一些條件的。
不過,還好零跑是一家中國企業,真正實操起來,難度並不算大。
總結起來就兩個套路:一是撿漏,二是通用。
先說零跑是如何撿漏的。
眾所周知,電車的成本大頭就是電池。所以如果可以把電池價格打下來,那麼整車的價格也會顯著降低。
而製造新能源汽車所使用的動力電池,是一個門檻相當高的生意。所以這個行業天然就是巨頭的樂園,市場集中度是相當高的。中國top3的電池企業,裝機量加起來能佔到78%;而top10的電池企業,裝機量加起來則為95%。
也就是說,從第四名到第十名,他們的裝機量加起來,不過只佔了全國市場的17%而已。
但你要知道,中國的電池企業那是相當多的。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之外,我們還有大量二三線的電池廠,產能自然也有億點點過剩——這些無法從寧德時代、比亞迪嘴裡搶肉吃的二三線電池企業,為了爭奪剩下的市場份額,彼此之間的競爭往往比巨頭們的戰爭更為激烈。

在接受《中國汽車報》的採訪時,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就直言:“兄弟們各有各的優勢,目前各有各的難處。這樣一個格局讓從業者認識到,我們這個行業的特徵是你想卷(價格戰),但是你沒有資格,你卷不到。前面兩個老大,誰卷得到比亞迪?誰卷得到寧德時代?下面的弟兄們只能共生共死。”
因此,在實際的市場上,這些二三線電池廠的產品也比較難銷售出去:高階車型肯定不會採購他們的東西,問界M9這種50萬級別的豪華SUV車皇那必須配得是寧德時代。而低端車型主打低價,直接就去找比亞迪買了。
也就是說,中國市場上存在著這樣的一批電池產品:它們的效能其實很不錯,只是沒有寧德時代那麼尖端,成本控制也沒有比亞迪那麼強,加上產能過剩,無奈淪落到了一個爹不疼、娘不愛的尷尬境遇。
既然電池行業明顯供過於求,那價格肯定是要狠狠往下壓一壓的——這是經濟學的基本規律,也是撿漏的大好機會。
所以,我們拆開零跑的汽車就會發現,零跑並沒有選擇寧德時代或者比亞迪的電池,而是選擇了中創新航、國軒高科、蜂巢能源、瑞浦蘭鈞、正力新能這些二三線電池廠的產品。
可以說,零跑是真的吃到了這一波時代的紅利。

除了在電池市場上撿漏,零跑的另一個招數就是通用化——這個思路其實和AK系列的步槍差不多,零部件通用程度極高,7.62口徑的AKM和5.45口徑的AK-74之間有一半的零件可以通用,所以生產就變得非常簡單,成本自然也就打下來了。
放到零跑汽車身上,也是一個意思。
以零跑C10和C16來說,這倆車根本就是一棵樹上長出來的兩個果子——C16是零跑想搞個六座大型SUV,然後直接在C10基礎上放大獲得的產物——兩個車的零件有80%都是通用的。
看著很草率,但實際結果卻非常令人滿意——在六座大型SUV的市場上,C16的銷售情況相當不錯,和問界M7、理想L8經常打得有來有回。C10也不差,今年三月份賣出去1萬多輛,在5座SUV的賽道上也是數一數二的水平。
當然,零跑的取捨觀念也是值得說幾句的。
如果有機會,我真的很推薦大家去商場裡實體比較一下零跑、問界、理想這三個牌子的SUV產品,然後你就會發現,零跑他們真的就是“騎腳踏車去酒吧,該省省該花花”——高效能車機晶片、大螢幕、雷射雷達、大電池……這些“硬貨”零跑一個不缺全都有,但當你看到真皮座椅、實木內飾之類的地方,零跑就開始給你上人造革和塑膠了。
質感上,確實有點差距,但在汽車這種產品上,你看看零跑那只有競品50%的價格,那我問你,這種差距真的有意義嗎?

結尾:零跑的隱憂
最後,我還是想談一下零跑身上的一些隱憂。
從資料上來看,零跑2024年的營收為321億元,毛利率8.38%——這兩個指標,放在車企裡,其實都不算是很好。
對比一下我們就知道了,小鵬2024年的營收是408億元,毛利率14.3%,賽力斯2024年營收是1451億元,毛利率26.21%。
更高的毛利率,意味著企業能賺更多的錢,有更多的資源傾斜到研發領域。畢竟,現在已經到了下半場了,電動化的故事已經講得差不多了,要開始講智慧化的故事了。
有一件事,我們都知道,跟AI沾邊的事兒,哪有不燒錢的?
目前零跑汽車的研發費用每年大約是30億左右,而小鵬和賽力斯,研發費分別是64.6億元和70億。
如果零跑在包括智慧輔助駕駛方案的研發上沒有更多的投入,那麼以後的路,可能就越來越難走了。
另外,在低價的世界裡,還有比亞迪這個不能忽視的大魔王。
自研平臺、自研零部件、一體化、撿漏的電池成本……零跑的這些優勢,比亞迪一個不缺。但比亞迪的規模、研發資源、渠道等等優勢,卻是零跑在十年內都難以望其項背的。
最可怕的一種結局就是:某天醒來,比亞迪突然也宣佈要搞個一個十幾萬元級別、帶雷射雷達的車,屆時,零跑將直接和比亞迪展開競爭。
而這種局面,不論從技術角度還是從戰略角度,對比亞迪來說只是一個新的業務,對零跑來說,可能就是天崩地裂了。

····· End ·····
星海情報局 系統研究
中國製造與國產替代
專注中國產業崛起故事
▲關注產業資訊,破解科技密碼
追趕先進技術風口,看中國製造的星辰大海

入駐媒體平臺
36Kr/ 觀察者網風聞社群/ 網易
虎嗅/ 雪球/ 騰訊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