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張圖在社交平臺瘋傳。
成都市區哪吒汽車“最後一座展廳”正在拆除;它的鄰居零跑卻門庭若市。

對比鮮明的門店,也反映了這兩家汽車的現狀:哪吒搖搖欲墜,零跑遙遙領先。
哪吒在破產邊緣徘徊之際,零跑卻在車圈掀桌子。
最近,零跑B10正式上市,9.98萬的入門版就配備了510公里續航。最貴的頂配版僅11.98萬就能擁有雷射雷達和600公里續航,連價格屠夫比亞迪都無話可說。

最終,B10預售1小時訂單就超過1.5萬臺,雷射雷達智駕版訂單佔比高達73%。

在B10還沒交付的時候,零跑就以超過3.7萬輛的成績,登上了3月新勢力榜單之首。
去年,零跑以近30萬輛銷量收官2024年,成為新勢力陣營裡交付增速最快的代表之一。

更狠的是,當同行還深陷虧損泥潭、用資本故事續命時,零跑這家曾被群嘲“土味造車”的企業,卻提前一年實現季度盈利,成了繼理想之後,第二個盈利的新勢力車企。
爆款、銷量、利潤要啥有啥,昔日的“差生”零跑,憑什麼逆天改命?

比亞迪開路,零跑截胡
2025年車圈,有兩張明牌:一張是智駕,一張是價效比。
自從比亞迪祭出“天神之眼”殺招,車圈智駕下放的趨勢已經很明顯了,關鍵就看誰更能在價格上豁得出去。

比亞迪發力之前,去年埃安RT已率先將雷射雷達帶到了15萬級,而小鵬則揚言要成為首個在15萬內提供城區智駕的代表。
進入2025年以後,長安又宣佈將在10萬級車型提供雷射雷達,絲毫不讓智駕戰有所降溫。
只是沒想到,比亞迪和長安的“智駕平權”夢,被零跑截胡了。

零跑B10創造了高階智駕車型“史上最低價”:11.98萬。
比亞迪推出的全民智駕,下探比零跑更深到了7萬元車型,但是,天神之眼C功能只覆蓋高速NOA和自主泊車。

零跑B10不僅搭載了高通8650智駕晶片+雷射雷達,還支援端到端大模型智駕系統,相容高速NAP、通勤CNAP、停車場記憶泊車等高階功能。

最關鍵的是,這套系統並非交智駕“首付”——軟體免費OTA升級,不再把智駕能力和錢包深度繫結,真正實現“高階智駕平權”。
更令業界震驚的是,由於NAP高速智慧領航現已免費開放,零跑將為已購買該功能的 21-23 款車型使用者退還費用。沒有購NAP的老使用者,也會在今年7月透過OTA推送獲得該功能。

這個做法不僅打動了零跑的老車主,還對特斯拉帶火的“拆車賣”模式發起了挑戰。
智駕之外,零跑的另一個殺手鐧則是高品價比。
在零跑內部,朱江明推崇兩家企業的經營策略:優衣庫和豐田。
優衣庫給朱江明提供了一種啟發:它比絕大多數白牌服飾價格要高,但在核心需求上,超出使用者預期,也就是高品價比。

這一招幾乎用在了零跑所有爆款車型上。比如2023年零跑推出的C11,全面對標理想,但價格只有理想的一半,被稱為“半價理想”。
去年3月份上市的中型SUV C10演都不演,直接就把“理想”二字打到公屏上。

創始人朱江明甚至公開放言,零跑C10就是在每一個細節上對標理想L7。但從雙方售價上看,理想L7指導價區間為31.98萬至37.98萬元,而零跑C10主推15萬元價位車型。
別看零跑C10和C11藉著理想的殼,內裡卻是比亞迪的魂。
這兩款“品價比”車,助力零跑在去年創造月銷量十連漲的銷售神話,讓零跑擊敗蔚來、小鵬等老對手,躋身新勢力銷量榜Top 3。
如今的B10,更是把兩張明牌放在一起打成王炸。

卷王零跑,打破車圈魔咒
零跑的逆襲爽文故事,本質是草根卷王的精打細算。
眾所周知,零跑有一套號稱“全域自研”的理念,這是一條最難走的路,要知道連蔚來也只敢主打“全棧自研”。
但零跑這個理念從零跑誕生那天就已經立項,具體來看主要分為兩大方面,其一是對核心零部件的垂直整合,其二是開發一套自研的中央整合式電子電氣架構。

這兩個自研方向,從表面看像是土財主有錢任性,殊不知零跑自研背後,“能省則省”才是底層邏輯。
1.把錢花在刀刃上,利潤為王
零跑一直對外宣傳全域自產自研,核心零部件自研比達到60%以上。
很多人都把這句話的重點放在“全域自研”或“60%”上,殊不知零跑能低價還賺錢的靈魂在於:核心零部件。

零跑自研最核心的電池、電驅、電控只花了 36 億元,不到其他新勢力的一半。
2024 年上半年,零跑的研發投入是 12.2 億元,是小鵬的 43.2%、理想的 20.3%。原因之一是,零跑前期只做最核心的三電研發,且儘量避免重資產投入。
比如零跑只做電池包,電芯從外採購,且零跑從外採購電池相關產品,也多選擇中航鋰電、蜂巢能源等二線電池廠商,而不是跟風寧德時代。
再舉個例子,很多人不理解零跑為什麼要自研車燈,既不是核心零部件,也難以突顯差異化。朱江明的答案是,車燈是高價值的零部件,BOM 成本大約 3000 元。

按照這種自研模式,如果零部件有10%的利潤,零跑生產這部分就能省下10%,算到整車上成本就有6%的下降空間。而且自研還能精簡採購團隊,進一步減少供應鏈和生產成本。
靠著這種把錢花在刀刃上的模式,零跑的成本優勢顯著。
2.徹底拒絕浪費,效率為王
朱江明最崇拜的另一個企業是豐田,很多中國車企都想學豐田透過精益生產降低製造成本。
零跑學習的則是豐田的一個小細節:徹底拒絕浪費。
豐田汽車幾乎所有的整車工廠和核心零部件工廠距離都很近,圍繞著豐田市,不僅縮短了運輸距離、節約費用,也儘量共享資源。比如一款車型熱銷時,工人也會在工廠間流動、相互支援。
朱江明對此印象深刻:“關鍵不是規模,是對規模的利用”。

根據這種思維模式,零跑目前有兩座整車工廠,都在浙江金華,零部件工廠也要儘量靠近整車廠,零跑和供應商合資的門板工廠選址離總裝車間只有 100 多米。
除此之外,零跑的人員配置也以效率為王。零跑有一萬名員工,是理想的三分之一,但工程師就有 5000 人左右。朱江明說,6 年後銷量要翻 10 倍,但工程師不能超過 1 萬人——只能翻 1 倍。

零跑的平臺化開發,通用性很高。零跑LEAP3.0“四葉草”架構,能實現88%零部件通用化。零跑 A、B、C、D 四個系列產品,每個系列共用一個產品平臺,每年集中釋出一個系列,開發第二款車成本降低70%,遠超行業60%-70%的通用率。

零跑產品規劃中並沒有 C16 這款車,朱江明看到理想 L9 大賣,就在 C10 的基礎上迅速改,3 個月後推出另一款新車 C16,用了 1.2-1.3 倍成本做出了兩款車。
這兩款車 80% 零部件通用,還能共用產線,這也是一種降本。
靠著狂捲成本賬,零跑才打破了“價格戰”下有銷量沒錢賺的魔咒。

價格屠夫還是韭菜刀,誰說了算?
硬幣總有兩面,全域自產自研之路也並非沒有隱憂和短板。
2024年至今,第三方投訴平臺上,關於零跑質量問題的投訴屢見不鮮。其中,車質網累計投訴達885起,中國網汽車質量投訴平臺累計投訴達225起,具體包括減震異響、動力系統故障、剎車失靈等。

不少零跑車主在車友群和社交平臺發文吐槽,“買零跑本來圖價效比,結果麻煩不斷,3月10日提的這輛零跑C10 530舒享版,沒多久就出現了方向跑偏現象,到現在已經調了3次,四輪定位做了2次。”
從長遠角度看,零跑做的是基礎硬體自研,比如保險槓、座椅、晶片也主要聚焦基礎的L2級,相較一些競品高舉高打的智慧化自研、特別是今年以來的智駕平權大潮,核心競爭壁壘並不高。
無論與“新勢力”、“舊勢力”還是“半新不舊勢力”相比,零跑汽車研發開支都不夠看:
2022年,零跑汽車研發開支僅14.1億,小鵬52億,“摳門兒”的理想汽車投了67億,拿錢不當錢的蔚來花掉108億;2023年,零跑汽車研發開支增至19.2億,理想汽車研發投入超過100億,蔚來花掉134億;2024年,零跑研發投入雖增長51%,可29億元的規模低於一些頭部競品。比亞迪更是在過去14年裡,有13年研發投入高於淨利潤,有時候甚至是同期淨利潤的數倍。
所謂不創新無未來。這些企業之所以願意燒錢研發,看的是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更久。在長期主義維度下,零跑能否保持持續競爭力、從一時盈到持續盈還是一個問號。
這些遠憂朱江明也知道,他曾表示,目前零跑在智駕層面與友商們大約差了6—12個月的工程研發時間。

目前,零跑對智慧駕駛的追求暫時不是當第一,而是不掉隊,但未來零跑仍需要面臨將全域自研轉化為可靠技術標籤,同時守住品控底線的考驗。
畢竟,單純靠堆料和價格戰堆砌的市場份額,終將會隨著下一款低價競品的出現而流失。
汽車是場持久耐力賽,品質和口碑才是生存的根基。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