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24年11月14日,新能源汽車的年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這是一個里程碑的時刻;1-11月,新能源汽車的新車銷量更是達到1126.2萬輛,佔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0.3%,與燃油車分庭抗禮。
毫無疑問,新能源汽車已成主流。

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圖源:微博@零跑汽車
時代變革的浪潮聲中,小米汽車的問世引爆熱搜,理想汽車登頂2024年造車新勢力銷量榜,而一匹黑馬的闖入,同樣引人矚目。
在熱搜榜單之外,「零跑汽車」連續七個月銷量不斷攀升;12月交付42517臺車;2024年全年總銷量近30萬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穩居新勢力前二。
時代的巨浪翻湧不休,人們撥開茫茫海霧,零跑竟勇立潮頭之上。
無數人心中升起疑惑,「零跑」為何能領跑新能源汽車?

正如西天取經的故事要從孫悟空的誕生說起,零跑崛起的故事也要從新能源時代的開啟談起。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全球汽車行業都是燃油車的時代。
中國汽車由於起步較晚,面對早已成熟的日系車、美系車、德系車,難有招架之力。即便1956年便造出了第一輛自己的車,但在漫長的半個世紀中,中國汽車始終無法突出重圍,長期被貼上廉價、低端的刻板標籤。
人們恍然間意識到,既然直道追不上,那就彎道超車。
恰如《頭文字D》中說的那句話:“開始落後一點不要緊,秋名山後段直路越來越少,急彎越來越多,到時候才是大顯身手的時候。”
這個“彎道”,就是新能源。
以2014年為座標,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井噴,先後誕生了蔚來、小鵬、理想等車企,人們將其稱作——「新勢力」。
彷彿一夜之間,時代在人們背後,突然敲響大鼓。
鼓聲越來越近,越來越響。
2015年夏,帶領大華成為全球安防行業第二的CTO朱江明正在西班牙的瓦倫西亞考察專案。某天,他散步時經過一個高階社群,社群內停放著幾輛兩門兩座的「雷諾Twizy」電動代步車。看著這些小巧靈動的電動汽車,朱江明意識到“電動汽車必將成為未來”,一個大膽的念頭開始在他腦海中浮現,且愈發清晰和堅定。
他要造車。

朱江明是一名工程師,更是行動派。回國後,他立刻拉上幾個夥伴開會,你一言,我一語,想法勾勒出輪廓,白紙上繪出一幅畫。
2015年12月24日,「零跑汽車」正式成立,基於IT行業的經驗,零跑確定了以技術立企的戰略。
朱江明等人知曉,這是一條註定艱難的“取經路”,也必會遭遇九九八十一難,但他們堅信自己終將抵達靈山。如今回首,零跑汽車的六大技術部門依舊由六位初創成員負責。顯然,這份堅信,他們堅守了九年之久。

零跑內部信心滿滿,外界卻充滿了質疑聲。
無他。
朱江明作為一個汽車行業的新人,突然以變革者的姿態闖入了這個堪稱全世界最卷的行業,內憂來勢洶洶,外患虎視眈眈,不斷有新人加入,也不斷有同行消失,面對如此殘酷的競爭,朱江明所承受的壓力,無疑是巨大的。
因此,鮮有人看好他、看好零跑。
更不可思議的是,身處逆境,朱江明還選擇了一條更少人踏足的路途。
新能源汽車領域,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護城河,小鵬聚焦於智慧駕駛、蔚來以換電服務作為優勢。朱江明決定讓零跑汽車專攻「好而不貴」,一個看似簡單,卻極難做到的事。

「好而不貴」簡單來說就是「品價比」,任何行業都有做這件事的品牌,比如服裝界的優衣庫、傢俱界的宜家,但它對於新能源汽車而言,是一個遙遙無期的目標。
因為新能源汽車的利潤率一直很低,根據乘聯會的資料,2020年至2023年間,中國汽車行業利潤率分別為6.2%、6.1%、5.7%、5%,很多車企長期處於賣一輛、虧一輛的狀態。
畢竟,極高的研發成本和生產成本需要企業持續投入極大的資金,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規模又遠遠不如傳統燃油車,很難透過大規模生產降低成本。
好而不貴,難如登天。
但朱江明,決定放手一搏。

為實現「好而不貴」,零跑汽車成立初期,朱江明便操縱舵盤,將船頭轉向了「全域自研」,一條風高浪急、暗礁密佈的航線。
所謂全域自研,是要求車企實現動力、智駕、智艙等系統以及大部分汽車零部件、核心零部件皆自研自造。這也就意味著,這家企業必須達成業內技術的全面掌握。
毫無疑問,這是一件極其大膽的事,因為背後潛藏著巨大的沉沒成本。
人們好奇,朱江明的勇氣從何而來。
朱江明沒有第一時間解釋,直到多年以後,他才在一次演講中坦言:“我始終相信,中國的工程師足夠優秀,效率更高,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讓零跑在這條極其殘酷的賽道上,從不被看好到脫穎而成。”
工程師出身的朱江明,深知「技術」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護城河,唯有它,才能使零跑熬過漫漫無期限的濃稠長夜。
而技術的沉澱,需要時間的積累。
零跑汽車屬於較早一批成立的新勢力車企,但很長一段時間,江湖上到處是“蔚小理”等車企的傳說,零跑長期處於“查無此人”的狀態。
在不為人知的角落裡,零跑的工程師團隊不斷在擴張,擴張速度遠快於同行。九年間,由最初的40人提升至近5000位工程師。正因此,朱江明常說:“零跑的企業底色是工程師精神,公司的氛圍也是工程師氛圍,務實、專注且簡單”。

零跑給5000位工程師拍了一張合照
2019年1月3日,經過近4年的長跑,零跑的首款產品「S01」在北京水立方正式上市,綜合補貼後的售價在10.99萬-14.99萬元。毫無疑問,這是一輛高性價比的電動汽車,零跑上下,對其充滿信心。
怎知天有不測風雲,零跑剛出山,便遭遇了行業寒冬期,新勢力車企皆面臨融資遇冷和銷量下滑的問題,「S01」也不例外,2019年僅售出不到1000輛,不可謂不慘淡。
至暗時刻,倏然而至。
朱江明沒有料到的是,「S01」的銷量遇冷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2020年,席捲全球的不可抗因素和資金困難的問題將零跑逼到了陷境,稍有不慎,便會墜入無底深淵。
為此,零跑團隊開始奔赴全國拜訪各大投資人,足足89批投資人,幾乎將所有能見的都見了,但每個人給到的答覆都是“NO”。
整整兩年,沒有任何資金給零跑輸血。
生與死,全靠自己。

彼時的零跑,公司賬上已經沒什麼錢了,一度窘迫到連員工工資都發不出來,員工有難受、有不甘,但唯獨沒有喪氣。因為開船的人都沒有放棄,水手又怎麼會放棄呢。
望著空落落的公司賬戶,朱江明和一致行動人決定破釜沉舟,自掏腰包給員工發工資,他承諾:會用自己的錢給公司所有員工發放3年內的工資。
成與敗,皆在3年。
也是這一年,朱江明拉著公司高層召開了一場決定零跑生死的閉門會議。會議上,他們決定了零跑在未來3年的戰略目標:一做增程、二做整車智慧化、三在2023年成為造車新勢力前三名。
這是三個“瘋狂”的目標,倘若被外人聽去,定然無法想象,明明外界普遍不看好“增程車型”和“整車”,零跑怎麼還敢將未來的賭注押在其中。

投資人說不看「整車」
因為朱江明深知,危機也是時機。
彼時的新勢力車企中,零跑是除理想以外,又一個敢押寶增程路線的車企。也正是這個重要的決定,給了零跑,領跑未來的機會。
但零跑的新能源創業故事,哪能這樣輕鬆?
2022年9月29日,零跑汽車決定赴港上市,朱江明的目標是至少募集到100億港元,如此一來,便能解決零跑的資金窘迫。100億港元並不是一個宏大的目標,此前小鵬和理想在港交所分別募集了140億港元和115.5億港元,朱江明亦有信心達成目標。
結局,卻給了朱江明重重一錘,時局之下的黑天鵝事件,導致上市僅募集到一半的資金,離朱江明的預期目標相差甚遠。
募集資金的失利,使得朱江明又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尋求合作伙伴。
之後,朱江明兩度去往歐洲,跟全球大型車企集團接觸,試圖尋找一個最佳的合作伙伴。直至2023年10月26日,零跑汽車宣佈與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Stellantis」達成全球戰略伙伴關係,二者還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零跑國際」。
藉助「Stellantis」,零跑迅速在全球範圍擴張,不到一年時間,零跑便在歐洲、亞太、南美、中東和非洲開設超過350家門店,成功將中國的車,賣給了全球車主。

零跑在歐洲的門店|圖源:零跑汽車公眾號
荊棘過後,皆是坦途。
另一頭,隨著全域自研的深入,零跑汽車已實現60%成本的零部件及核心零部件皆可自研自造,包括中央整合式電子電氣架構、新能源動力總成等核心技術也是自己研發,使得無論是電池成本、零部件成本還是系統成本,都能極大縮減。
也正是這個時候,「好而不貴」終於成了零跑最為寬闊的護城河。
零跑C11、C10、C16等車型,先後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香餑餑,銷量一路攀升,以至於行業內無論誰提到產品價效比,都會下意識與零跑作比較。
零跑,開始領跑。

2024年3月18日,零跑車主葉女士在一處十字路口等候紅綠燈期間,身後突然傳來救護車的鳴笛,她當即瞥了一眼反光鏡,這輛救護車就緊跟在自己的身後。
幾乎是下意識的舉動,葉女士立即駕駛著自己的零跑T03進行避讓,結果方向盤往右打完後,前輪卡在了路肩上,整輛車動彈不得。

就在事情發生後的第二天,零跑官博突然發起了一項“尋人啟事”,他們試圖找到葉女士,找到這位做好事不留名的零跑車主。
不多久,零跑便找到了葉女士,但令人吃驚的是,他們除了幫葉女士損壞的T03做全面檢查,還獎勵了一臺全新的零跑C10。而零跑之所以“下血本”,就是因為葉女士的暖心之舉,戳中了零跑柔軟的一面。

自零跑汽車成立以來,朱江明每每提及零跑,除了「好而不貴」,還常常將「幸福感」掛在嘴邊。在朱江明看來,零跑不僅僅只是一個埋頭鑽研技術的“理工男”,他也有感性、浪漫的一面。
2024年9月,零跑便做了一件非常“不理性”,卻十分浪漫的事。
他們開啟了一次屬於零跑的“西遊記”。
該月,零跑集結了一支由零跑SUV家族組成的“浙A車隊”,他們將以杭州為起點,跨越亞歐大陸,途徑阿爾卑斯山脈,最終抵達“世界公園”——瑞士。
一萬多公里的漫漫路途,他們穿越過戈壁、翻越過雪山,在世界各地留下了屬於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足跡。法國也好、義大利也罷,許多外國友人都被這支來自中國的“浙A車隊”所震撼,當地的中國人更是倍感親切與自豪。畢竟,能在異國他鄉見到熟悉的車牌與熟悉的車影,這份感動,不亞於老鄉見老鄉。

零跑汽車在法國巴黎的街頭
57歲的朱江明也在車隊之中,他時隔九年,再一次回到了瓦倫西亞那個高階社群的街頭。九年光陰,這個當初使其萌生造車念頭的地方早已翻天覆地,原先停靠車輛的空曠街面上,立起了一家汽車門店——屬於零跑的門店。
或許朱江明自己也沒有想到,九年前,他只能在外國街頭看著別人的電動車。九年後,這裡竟也停靠著自己造的車。
這是時間,給予零跑的浪漫。

那一天,朱江明發了一條朋友圈,紀念自己重返瓦倫西亞
零跑的感性還體現在諸多細節上,比如他們常將車主喚作“零居”。“零居”等同於“鄰居”,在人們心裡,鄰居不同於家人、同事、朋友等關係,他往往意味著平等,還關係著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感。
簡單一個稱呼,其實是零跑一直在追逐的目標——為使用者出行和生活帶來更多幸福感。

這個目標或許沒那麼宏大,也沒那麼天馬行空,但足夠真誠。在零跑想來,技術的創新是為了給車主帶來更好的駕駛體驗,它不應該束之高閣,而是可以普及大眾,讓每個人都能用更低的價格,享受到更卓越的效能。
這,就是零跑不斷在追求的“小確幸”。

理性成就技術,感性觸動使用者。
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零跑收穫頗豐。
此前的2020年-2023年間,零跑先後售出8000臺、4.3萬臺、11萬臺和14.4萬臺車。2024年,則賣了近30萬臺車,遠超原定的銷量目標。
此等戰績,無論是放眼新勢力車企,還是中國主流新能源車企,都足以位居前列。

毫無疑問,彼時的零跑汽車,已然成為了中國新能源車企的“排頭兵”。
而領跑的背後,是零跑全體成員日拱一卒的堅持。
漫長的九年時間裡,新能源汽車行業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洗牌,有很多人闖了進來,也有很多人遺憾離場。零跑亦常年處於風口浪尖,無論是創業初期的質疑,還是押注「全域自研」的孤獨,亦或是接二連三的至暗時刻,稍有不慎,每一難都足以摧毀零跑。

朱江明談這九年很艱辛
但朱江明等人堅信,濃稠長夜終將消失,自己也將見到璀璨黎明。所以,即便風浪再大,他也始終緊握著舵盤,堅定地行駛在既定的航線上。
這是屬於長期主義者的勝利。
黎明已至,危機未消。
零跑汽車九週年之際,朱江明給內部員工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了一句話:“要時刻保持危機感”。
在他想來,雖然零跑已穩居中國新能源車企的第一梯隊,但危機仍未消除。他深知,零跑的競爭對手不只是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們,還有世界各地更加強大的主流汽車勢力。
新能源汽車近期滲透率超過了50%,中國新能源汽車讓全球刮目相看,行業進入決賽圈,待戰局安定,接下來要面臨的將會是更加殘酷與龐大的戰場。
對手不是某個車企,而是一個時代。
因此,對於零跑而言,進入第十年,也是一個新的開始,他們制定了50萬輛的年度目標。
未來,他仍然會用成本定價,不會停下卷技術、卷品價比、卷使用者幸福感的腳步。
因為零跑的目標,不只是要勇立潮頭,更要永立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