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減肥,吶喊了很多年沒見實效,但是去年,真的瘦了。
有多瘦呢?之前沒意識到,今晚整理照片,翻到一年前的自己,才驚覺真的非常瘦。回想起來,從2023年9月到2024年3月,7個月,從約93公斤到約80公斤,瘦了25斤。
但是,最近一年來,又來了個小V型反轉,眼看又要奔90去了,還要趕緊繼續控制。
怎麼控制呢?我一直認為、也反覆寫過:成功是成功之母,向成功學習成功,從成功走向成功。趁這春暖花開好運動,就總結一下去年的成功經驗,幫助自己在新的減肥大業上,從成功走向成功,從勝利走向勝利。
先搞清楚源頭。凡事總得有個原因,減肥得有個真實的動力。
何謂真實的動力呢?真實的動力是相對於虛假的動力或者一般性、低效的動力而言的。這因人而異。對我來說,減肥為了什麼呢?好看啊,美啊,對我這個年齡,已經沒多大作用了。對有些人來說,不減肥不能升學、找不到男朋友女朋友,找不到老婆,那估計有點用,那就是真實的動力。一旦這些因由成了過去式,便更容易自甘“墮落”成老油條,所以看中年男人,大肚腩比比皆是。
另一個更普遍的減肥原因,是為了身體健康。健康總是對的,但健康又不是緊迫的問題,所以這個原因雖然普適,卻也同樣低效。比如,都知道熬夜有害健康,刷多了手機不好,抽菸喝酒不好,但若非健康出了緊迫的大問題,有幾個能真的不熬夜、不刷手機、不抽菸不喝酒?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一個緊迫的原因。幸好(現在想起來,真的是幸好),前年8月,感覺身體不舒服,擔心健康出了問題,一檢查,果然轉氨酶三倍於正常值。醫生說,長時間的中度脂肪肝,已經對身體造成了損害,你得吃點藥,還得真減肥,不然真要出問題。說實話,這個震撼還是很大的。長這麼大,還從未因為身體內部臟腑的原因要吃藥治療(頭疼腦熱小感冒和跌打損傷外科不算),頓時感覺到,是時候了,必須減下來。於是有了真正的動力,真正開始減肥。每一週,都跟醫生分享減肥進展。這位好心的大夫對我真是不吝表揚。一個多月,體重明顯減下來了,轉氨酶也降下來了。醫生誇我有毅力,作為病患,那感覺跟小學生差不多,被老師表揚了,真能感受到鼓勵。
在緊迫的健康問題面前,減肥的動力十足;但健康狀態轉好後,如何能長期保持適當的體重呢?能做到的人,都是有追求有毅力的人,都非常了不起。這就聯絡到另一個更本質的原因:自我管理。對我來說,啟蒙較晚,“自我管理”這個認識是蹉跎許多年、挫折很多回之後,才逐漸明晰和深刻的。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身體都管理不好,就不要指望他能成功管理什麼其他人、其他事,不要指望他能承擔複雜的任務,管理複雜的環境。待我逐漸認識到這個“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時,我的體重已經飆升好幾年了。於是,把減肥與自我管理和自我認同聯絡起來,下決心要做一件讓自己找到一點掌控感的事,增強一些自我認同。
還有個具體的原因。畢業工作後,體重一路上升並長期處於高位,每逢大學同學聚會,老師和同學們就鼓勵我減肥。5年前,2019年,大學畢業15週年聚會,在大學班主任錢老師的指導(“慫恿”)下,我向同學們承諾,到2024年畢業20週年再聚首時,一定減到160(80公斤)。這幾年,老師同學們不時提醒我,五年相聚轉眼就到,五年承諾能兌現嗎?160的目標達到了沒?這個五年之約,隱隱是個重要事項。待到2023年下半年真要減肥時,減肥目標定在多少合適呢?幾位“專家”朋友說,根據身高,減到85就很好了,不要太低。我想起這個五年之約160之約,一咬牙,說,必須減到80。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4月相聚,我做到了,80!老師同學和身邊好友的真心肯定,真的是大大的鼓勵。
寫到這裡,要不要發一張去年特別瘦的照片呢?還是有點不好意思,便想請AI把照片變成鉛筆漫畫,略略改妝一下。結果AI給整出了滿面皺紋,特別顯老。再請AI“給畫得年輕一點”,AI的理解絕了,直接給新增上了頭髮!!!我的天~已經十五年沒見過自己有頭髮的樣子了!網上有很多借AI復活,我這就算借AI恢復頭髮吧:)

回到正題,去年減肥,具體做了什麼呢?說出來,真的很容易,做起來,真的不容易。第一條是根本、是主體,萬變不離其宗:少吃多動,管住嘴、邁開腿。第二條是心法、是認識,既要靜心定心自我管理耐得住寂寞,又要認識獨行快眾行遠,呼朋引伴互相監督。
吃,是源頭。問人哪得胖如許?唯有源頭肥膩來。秉持“少一點”的宗旨,凡吃就少一點。工作盒飯多,就少吃一口飯,少吃一口肉,可以用小餐盒先取一點出來。食堂打飯,少一兩。外出吃飯,吃吃可以停一下。在家吃飯,不做收拾殘局的全包圓。食物珍貴,盤中之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飯恆念物力維艱;健康體重也重要,身上之肉,一斤一兩都難減。
我常常在桌上寫:“少一點”,每次飯前提醒自己,“少一點”、“少一點”。漸漸地,胃口也變小了,吃多一口反而會撐著。多說一句,這個“少一點”,漸漸如果成為人生哲學,將是極好的格言,少拿一點,少取一點,少分一點,少求一點,少貪一點,少佔一點,少享受一點,少糟蹋一點……少就是多,少取,福報反而會多。
動,是出口。只進不出就是貔貅,只吃不動必成胖子。這裡我假公濟私公私兼濟了一把,利用支部書記、工會組長的“職務之便”,強烈地反覆地號召動員和參與職工的各種運動,動員學生組織運動小組,爬山、跑步、羽毛球、乒乓球,反正能忽悠起來的就儘量忽悠,能參與的儘量參與,能拉起團伙的就拉起團伙。結果爬山的群也有了,羽毛球隊也參加比賽了,乒乓球檯也支稜起來了,學生社團的體育部也成立了,跑步的夥伴們也認識了不少。這種呼朋引伴,對於E人來說,還是手到擒來輕鬆自如的。這段時間,自己減肥多少暫且不說,估計動員忽悠起來一起減掉的肥,其量頗為可觀。

跟單位同事一起第一次參加羽毛球比賽,成績不咋地,姿勢必須到位

夜爬香山,看到好風景
說到這裡,還要吹一吹牛皮。好漢不提當年勇,但是現在已經不算好漢,只能從當年勇裡找點自信。爬山過程中,跟北大教職工戶外健身協會的常務副會長大魏老師聊起這個北大人數最多的協會的建立史。當年,我作為第一個提議人和四位創始發起人之一,參與和見證了這個協會的創立。具體過程也不復雜:2010年暑假的某天傍晚,我和老錢、老王、老黃,四人在單元門外樓梯口吹牛。老錢是體育好手,體教部的青年老師,英姿颯爽。我跟老錢說:你別就自己鍛鍊啊,帶帶兄弟們啊!老錢說:好啊,我正帶學生們爬山,大家一起啊。我說:跟學生們爬不過啊,老師們能有個團隊嗎?於是,暑假剛過,成立了北大教職工戶外運動協會。成立過程主要歸功於他們三人,因為暑假一過,我就出國待了一年,當時用QQ音訊打電話討論協會的成立事,記憶猶新。後來,協會大發展;8年後,2018年,會旗攀上了珠峰。這些是往事,也都是真事。另一個同期的真事是:老錢了不起,一直學術精進、保持鍛鍊運動,2018年作為領隊,帶領北大師生校友團攀登上珠峰,現在負責領導北大體教部的工作。登珠峰時,我還專門寫了一篇感想:不浪漫的人,登不了珠峰。老黃和老王,都堅持運動。老黃還每天早上帶領兩娃跑步,我遇過很多次。而我,卻在管控上走了下坡路,體重上走了上坡路。待老錢帶隊登上珠峰,我也帶著肥肉登上了體重的巔峰。

減肥期間爬山,香山好漢坡海拔500米標誌留念
如此說來,呼朋引伴有點用,但自己不動照樣不行。須得反過來,嘴上少動——少吃,腿上多動——多運動。
好在,浪子回頭金不換,只要開始,都不算晚。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第一是10年前,第二是現在。很多事都是如此。現在,我要再動起來,每天做到三個一:讀書一小時、運動一小時、做成一件小事。如此,“三一”學園裡,減肥也會成功並長期成功的。

此文,作為2025年清明假期的留念。想要一起“三一”的朋友,也歡迎關注本號每天的“今日讀書”、“今日運動”的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