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縱隔腫物麻醉誘導後突發上腔靜脈綜合徵,看看術中是如何處理的

麻醉誘導,猶如飛機起飛階段那般危險。因此,在麻醉誘導階段往往是麻醉團隊最緊張的時刻。這個時段,麻醉團隊會做大量的準備工作。
然而,即便準備再充分的麻醉,也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不過,準備充分就可以避免出大問題。
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的是一例前縱隔腫物手術的麻醉。麻醉過程中,突發上腔靜脈綜合徵,來看看當時是怎麼處理的:
前縱隔位於心包前方與胸骨體之間,非常狹窄。前縱隔腫物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時,有可能產生嚴重的氣道梗阻及心血管系統壓迫。
如果前縱隔腫物壓迫上腔靜脈,就會引起上腔靜脈綜合徵。
上腔靜脈綜合徵,是一組由於透過上腔靜脈迴流到右心房的血流部分或完全受阻相互影響所致的症候群,常常為腫瘤導致。
一旦發生上腔靜脈綜合徵,患者會出現急性或亞急性呼吸困難和麵頸腫脹。檢查可見面頸、上肢和胸部淤血,水腫,進而發展為缺氧和顱內壓增高,需要緊急處理。
那麼,如果發生在術中,我們如何發現?
術前訪視非常重要!
術前訪視中發現,患者術前僅發作過一次憋喘。雖然當時伴呼吸困難、心悸、頭暈、大汗、黑矇,但在之後未訴任何不適。加上患者可以平躺睡眠、左右主支氣管也無壓迫,因此決定快速誘導。
在誘導過程中,細心的麻醉醫生還是發現了問題:目測左側上肢顏色較右側深。
患者的所有資訊,都在麻醉醫生的腦子裡。結合這個病例本身有前縱隔腫物的特點,麻醉醫生立刻意識到可能發生了上腔靜脈綜合徵。如果不及時處理,則有可能出現顱內水腫、低血壓致重要臟器低灌注等問題。
懷疑歸懷疑,但畢竟這是相對低機率可能。正常情況下,看到患者青紫,首先肯定是檢查呼吸。尤其是,此時血氧探頭恰好就在左手指上。數值顯示,血氧很快下降到80多,再到50多。
快速反應,也是麻醉醫生必備的能力。看到左右手不一樣顏色,立即將血氧探頭換到右手指上,血氧99%。再看呼末,都正常,這就放心了。因此,可以排除是呼吸的問題了。
儘管排除了呼吸問題,但已經高度懷疑上腔靜脈綜合徵,囑外科醫生、護理團隊加快手術準備。一旦麻醉插管完成,就要立即開胸。這樣的腫物,可能隨時影響到迴圈或者壓迫呼吸道。
怕什麼來什麼:剛要進行氣管插管,有人發現患者雙上肢以及頭面部顏色都變深了,右手指的血氧也掉下來了。
此時,當值麻醉醫生心裡也緊張,但仍假裝鎮定的說:別緊張,可能是上腔靜脈綜合徵,抓緊插管,先保住呼吸通路!
然而,當把氣管導管插進去的時候,他心裡一驚:手控呼吸的阻力非常大!氣道壓達到40多!
一邊連線呼吸回路,一邊喊道:快調床,頭高一點。
就這樣,患者幾乎處於一個隨時滑落的頭高腳低的姿勢準備手術了。
剛想讓人把血氧探頭換到腳趾上,發現有人又推過來一臺監護儀,血氧99。
胸外科準備切皮,麻醉醫生將手術檯調回來一些,角度仍然比較大。
開啟胸腔後,麻醉醫生把床再次調回來一些。一旦胸腔開啟,這種有壓迫可能得腫物就不再有威脅了。必要時候,外科是可以直接將腫物提起來的。
之後並無特殊。為預防腦水腫,術中給了甲強龍。
【知識點】前縱隔腫物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時,氣道及心血管系統會面臨風險。
一方面,肌肉特別是骨骼肌張力的消失、導致氣管更容易受到來自前縱隔腫物的外力壓迫;
另一方面,仰臥位時,膈肌向頭部移動,導致胸廓前後徑縮短。
再者,胸腔內負壓有助於減輕前縱隔腫物對氣道以及心血管系統的壓迫,但正壓通氣時,胸腔內負壓消失。
綜合以上原因,前縱隔腫物的患者仰臥位接受全身麻醉時,有可能產生嚴重的氣道梗阻及心血管系統壓迫。
因此,多數研究者建議前縱隔腫物患者接受全身麻醉時,應避免使用肌松劑,最好在局麻下進行。如果一定要接受全身麻醉,應該在劈開胸骨後再使用肌松劑和正壓通氣。
當然,以上建議並不一定適合所有醫院、醫生或者患者,應當根據每一個病例制定個體化麻醉方案。尤其這種術前看似不危險的,實際更危險!
學術文章、科普文章約稿:
文章請傳送至[email protected]或新增微信weitiegang99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