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太尼引發過敏性休克,搶救過程值得反思

芬太尼屬短效鎮痛藥,主要用於麻醉輔助用藥和靜脈複合麻醉。這個藥,相信每一位麻醉醫生都非常熟悉。畢竟,這是幾乎每天都要用到的鎮痛藥。
用藥的時候,一般只會考慮其是否會導致呼吸抑制的問題。全麻過程,考慮其鎮痛強度或者是否影響甦醒的問題。
一般情況,沒有人會考慮其是否過敏的問題。但是,我們都知道一個常識:幾乎所有藥都有可能發生過敏。
下面,我們就分享一例芬太尼引發的過敏。不止過敏,而且還發生了過敏性休克。
該患者不是大病,平時體格強壯,只是因為腹痛來醫院做個無痛胃鏡。由於外科考慮可能為消化道穿孔,就收住院系統性檢查。
看到是住院患者,麻醉醫生想到患者有腹痛,正好用一些鎮痛的也行。
然而,就在給入芬太尼0.05mg之後,患者立即發生了咽喉不適,訴心悸、胸悶、氣緊,口唇逐漸發紺,呼之不應,大動脈搏動消失,心電監護示心率呈直線、SPO2及血壓測不出。
看到患者發生了呼吸心跳驟停,麻醉醫生立即啟動搶救,同時通知麻醉科前來支援。
隨後,立即腎上腺素1mg靜推,地塞米松10mg靜推,氣管插管,胸外心臟按壓,尼可剎米、洛貝林靜脈注射,納洛酮解除呼吸抑制、催醒,心肺復甦術等處理。
半小時後,自主呼吸恢復約13次/分、血氧飽和度50-70%,但心跳未恢復,血壓測不出,心電監護提示室顫。
給予胺碘酮,再電除顫,心跳仍未恢復,給多巴胺和間羥胺提升血壓,但監護儀仍測不出。此後持續胸外按壓、簡易呼吸器輔助通氣基礎上,不斷使用腎上腺素,一共12次共計12mg。
在心電監護下,靜脈注射利多卡因、胺碘酮、腎上腺素等,使心室顫動由細顫變為粗顫,再電除顫復律共6次。第一次180焦耳,2至5次320焦耳。
為減輕腦水腫,靜滴甘露醇。
根據血氣分析,碳酸氫鈉減輕酸中毒。
搶救的同時,護理人員進行了導尿,取來了冰帽保護腦組織。
其餘處理措施有,極化液穩定細胞膜,呋塞米利尿,泮托拉唑預防應激性潰瘍以及監測血糖等。
又過一小時,自主心跳恢復,ECG示房性心律46次/分,呼吸29次/分,血壓80/40mmHg,血氧70%。
此時,輸血漿,同時用阿托品、去甲腎上腺素、提高心率、維持血壓。
又過半小時,呈房性心律69次/分,R29次/分,血壓78/46、血氧78%。繼續阿托品、異丙腎上腺素提高心率,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間羥胺等升血壓,白蛋白、速尿、甘露醇減輕腦水腫,碳酸氫鈉糾正酸中毒等處理。
又過一小時,心律109次/分,呼吸30次/分,血壓105/46、血氧84%,繼續阿托品、異丙腎上腺素提高心率,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間羥胺等升血壓。
同時,白蛋白、速尿、甘露醇、七葉皂甙減輕腦水腫,碳酸氫鈉糾正酸中毒,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營養腦細胞,多索茶鹼加可拉明加甲強龍興奮呼吸等處理後心率穩定,血壓逐漸升高。
又過半小時,逐漸減少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半小時後完全停掉血管活性藥物。患者不耐管,拔管送至重症監護室觀察。
至此,麻醉醫生總算能坐下來歇會,心率血壓也逐漸平復。碰到這樣的患者,相信沒有哪個人會淡定。畢竟,患者平時體健,而且只是做了個胃鏡。儘管我們當醫生的認為發生什麼意外或者併發症都是可能的,但患者家屬能接受嗎?
這個病例給大家提了個醒: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但不要因為低階失誤而惹麻煩。同時,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任何藥物都有過敏可能!
最後,大家可以討論一下這個搶救過程,是否有不足、需要最佳化或者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學術文章、科普文章約稿:
文章請傳送至[email protected]或新增微信weitiegang99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