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兩重天”成為了被譽為最熱鬧賽道的新能源汽車,在這一年最大的標籤之一。
這一年中,曾經在國內中產階級中享有盛譽、以“小而美”著稱的二線豪華汽車品牌遭遇了滑鐵盧。
多個進口豪車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的輝煌不再,它們從昔日的寵兒變成了邊緣化的“陪跑者”,在競爭激烈的中國車市中留下了一段冰冷的歷史。
與在這場變革中黯然失色的品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自主品牌的崛起和高歌猛進。
2024年,比亞迪、理想、零跑、小鵬等新造車品牌以其卓越的市場表現和創新技術,成功地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市場上的“逆行者”。
從油車換電車的新中產玥玥告訴《鳳凰WEEKLY》,當時有了換車想法之後,就將目光轉向了國產自主品牌。
“一是二線豪車價格太貴,當時沃爾沃的純電都要80萬元了,而且還要等,直接Pass;二就是自主品牌太‘香’,不管是質量、價格還是設計,都足夠吸引人。”
電動化時代,效能和科技感不足的二線豪車品牌,價格遠高於實際價值的缺陷暴露無遺。
再加上自主車企的強勢進攻,二線豪車曾經的品牌吸引力、品牌溢價能力已消失殆盡。多重因素的作用,讓這些曾經“小而美”的二線豪車品牌不得不接受“敗退”的結局。
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品牌車企在消費者心中不斷上升的地位。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在2024年表現尤為亮眼的自主整車廠,都遵循著同一條“真香定律”,即瞄準20萬元以下的主流市場,憑藉價效比俘獲消費者。
作為2024年度的大“黑馬”,零跑同樣聚焦在了這一主流市場,但又與其他整車廠不太一樣的是,零跑在這一價格區間,疊加了自己的“BUFF”——“好而不貴,並依託這一獨有的特質,將這一價格帶的產品做深做透。
2024年1-11月,零跑累計交付量為251207輛,不僅提前且超額完成了年初設定的25萬輛年度銷售目標,其月銷和周銷,更是已經穩居造車新勢力前二,僅次於理想。
其中,2024年11月,零跑汽車交付量達40169臺,同比增長117%,單月交付首次突破4萬臺,連續6個月創月交付歷史新高。進入12月以來,零跑汽車更是連續兩週突破了萬臺周銷量。
截至目前,在15萬元到20萬價格區間,零跑已經推出了3款C系列SUV家族產品:C16、C10和C11。
其中,在50萬元以內區間的6座SUV,零跑C16持續處在頭部地位;零跑C10、C11憑藉強大的使用者口碑,實現“逆網紅”銷量增長曲線。
這也是零跑送給自己最好的生日禮物。
12月24日,零跑迎來了九週歲生日。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朱江明在以《心之所向 無往不前》為主題的內部信中提到,“過去的9年對於零跑來說,真的非常不容易,我們從無到有,一步一個腳印,經過了多次艱難的至暗時刻,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透過大家的努力,我們取得了令行業矚目的階段性成果。”
“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再創業?’我想,造車不僅是一個愛好,更是一份事業。我們要始終保持創業心態,在挑戰和創新中為使用者創造價值,每一天都能看到零跑在進步。”
如今看來,零跑做到了,在這條極其殘酷的賽道上,從不被看好到脫穎而出。
作為當前北京最為熱門的商圈,位於北京東三環外的合生匯5層,聚集了眾多的自主新能源品牌車型。
在這些品牌推出的不同價格的車型中,走過路過都想看一眼的或是價格更高的產品,但諮詢量和對比量最大的還是那些“好而不貴”的20萬元以下車型。
一位對比了這一價格區間多款車型的消費者表示,自己身邊不少朋友用油車置換電車,基本都將價格鎖定在15萬-20萬元之間,“主要是對於大眾消費者來說,這一區間的產品,品質過關、智駕也不錯,整體看來價效比最高。”
新能源汽車產業研究媒體電車界資料顯示,新能源乘用車最重要的市場份額一直是10-20萬元車型區間,基本保持在35%-40%的市場佔比,2024年Q3繼續保持約37.5%左右的份額。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一數字不僅表明,這一價位的新能源車型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更進一步說明已經成為消費者的首選。
究其原因,上述業內人士分析道,一方面,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日漸成熟,已經從單純的追求低價格上升至對實際品質和效能優勢的比較,而20萬元以下的車型已經可以很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這些需求。
另一方面,隨著智慧化技術的發展和成本的降低,智慧化配置不斷下探至20萬元以下市場區間。預計2025年城市NOA搭載價位可下探至15萬元以下車型,滲透率也會進一步提升。
消費者意願夠強、市場增速和佔比夠大的20萬元價格區間以下市場,也因此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玩家。
除了上面提到的品牌和車型,在這一價格區間即將問世或已經上市的產品,包括但不限於蔚來子品牌樂道旗下首款產品樂達L60、尚未正式釋出的蔚來第三品牌螢火蟲、長安旗下的長安深藍S05、廣汽埃安推出的埃安RT,以及吉利汽車旗下的吉利銀河星艦7 EM-i等車型。
參與者的激增,固然會進一步推動這一細分市場的高速發展,但與此同時,紅利也會消失。
基於此,對於“後來者”,首要任務就是如何拿出“必殺技”,快速獲得消費者認可;而對於“先行者”,則是要思考如何“守業”,繼續保持優勢。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佈局得早,的確擁有先發優勢,也會在搶奪市場上給予企業一定的幫助,但突破市場的關鍵,還在於推出有著高品質且價格更優的產品。
〓LEAP3.0切剖車
“零跑之所以能夠在2024年成功突圍,也正是因為實現了二者兼顧。”該業內人士如是說道。
成立於2015年12月的零跑汽車,自企業創立之初便將主要產品定位聚焦在了15萬-20萬元的價格區間。
2021年,零跑推出了這一價格區間首款產品C11。隨後,從C11到C01,再到C10和C16,零跑的每一款產品都在加深其對這一細分市場的理解、專注和深耕,併成功在2024年枝繁葉茂。
朱江明在零跑九週年的內部信中提到,2024年是零跑豐收的一年,公司經營愈發穩健,現金流持續為正並向好發展,離盈利的目標越來越近,全年銷量近30萬臺,收穫了優異的銷量和口碑,在全球尤其是歐洲市場嶄露頭角……
“我們堅持全域自研、打造好而不貴產品的理念,正在收穫越來越多的認可。”
“好而不貴”,看似簡單的四個字,卻需要車企做到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又有最優的價格,零跑內部將其比喻成為“品價比”。
可汽車是個大物件,需要上萬個零件,供應商數量也是不計其數。一旦合作出現分歧,不僅品質無法保證,上游供應鏈如若惡意提價,更會直接影響產品價格。
對於零跑來說,其從創立之初就已經杜絕了上述情況的發生。
早在2016年,零跑就堅定了全域自研的策略。發展至今,零跑已經形成了擁有新能源汽車整車、電子電氣等在內的六大域核心,控制著整車成本的60%自研自造比例。
“除電芯之外,我們基本上跟電子相關的零部件,都是自己研發、製造。”朱江明說,這也使得零跑實現了真正的以成本定價,“利用我們的創新技術,60%多的零部件自制,把省出來的空間讓利給使用者。”
事實上,不管是早於友商一步佈局這一細分市場,還是堅定實施“自研自造,讓利給使用者”的產品理念,這背後都離不開創始人的品性和洞察。
“就像火車歷經蒸汽機、內燃機,到現在的電動機車時代,汽車從環保、舒適、智慧需求出發,也必然會過渡到智慧電動汽車時代,市場需求很大,不如造車吧。”
九年前的朱江明,在洞察到汽車產業即將迎來變革後,做出了上述決定。
與很多車企造車“產品未發,流量先行”的營銷理念不同,在朱江明的帶領下,零跑13位初創團隊成員在千島湖第一次開閉門會議時,就明確了“以技術立企,充分發揮從IT行業而來的技術優勢,自研汽車核心電子部件,為使用者造好車”的產品設計方向。
“工程師是零跑寶貴的資產,始終關注技術也是零跑造車的底色。” 這是朱江明對事業和技術的熱愛,也是工程師出身的他本性使然。
這一堅持下,搭載零跑自研三電技術的S01騾車(Mulecar)在2016年成功起跑。隨後,彷彿“開了掛”的零跑,成功實現全球首款八合一電驅的量產、推出了中國車企首個自研的智駕晶片凌芯01、將Face ID技術引入汽車行業、研發出了中國首款200kW油冷電驅……
〓朱江明與零跑工程師在九週年之際拍攝大合影
為行業技術帶來的貢獻,不僅使零跑得到了行業的認可,也受到了資本的青睞。2020年的市場資本市場寒冬,零跑“逆勢”獲得生產資質,併成功於兩年後IPO。
2023年10月26日,零跑又與Stellantis集團簽署全球戰略伙伴關係。今年5月14日,反向合資公司零跑國際正式成立。如今,零跑國際已在全球尤其是歐洲市場嶄露頭角。
〓零跑C10、T03正式在歐洲上市
正如朱江明在內部信中所說,“我們離成功還很遠!零跑要成為受人尊敬的世界級智慧電動車企,這是一個持續奮鬥才能實現的願景。”
朱江明坦言,進入了決賽圈,競爭對手不再僅僅是“新勢力”,而是真正的世界級的主流品牌。
基於此,“革自己的命”成為了零跑2025年的主旋律。而提升品牌價值,技術創新、技術降本,保質保量打造爆品和加速國際化成為了零跑2025年的四大努力方向。
朱江明在內部信中詳細提到,要擦亮零跑“讓卓越觸手可及”的品牌價值,堅持以使用者為中心,打造好而不貴的產品和充滿溫度的服務;保持在技術層面的領先性是零跑的安身立命之本,卷技術要作為零跑的優良傳統保持下去。
對於產品和市場,朱江明透露,將會在明年重磅釋出全新的LEAP 3.5架構和基於LEAP3.5架構的全新B系列,並且要在生產上守住每一個關鍵節點,保質保量實現交付;充分協同Stellantis集團,加速在全球市場的銷售、服務渠道拓展,讓全球使用者都能體驗到技術領先、好而不貴的產品。
2025年,零跑已經將年銷提高至50萬輛或更高。對於更遠的未來,零跑汽車的目標是年銷400萬輛,成為“值得尊敬的世界級電動車企”。
RECOMMENDED
微信又改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