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最缺的,是和孩子說“廢話”的能力

點選上方藍字👆薩提亞實用心理學”關注我,加星標★
每天學點親子|婚姻|個人成長,每天成長·進步·幸福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心理諮詢”
近期課程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課程”
無用的話,才是親子關係最好的調和劑。多和孩子聊聊天,不用講道理,孩子也能向善向好。
——薩姐
作者:秋秋
來源:深度育兒(ID:baomabaobao)
01
週末,兒子的朋友們來家裡玩。
還有什麼比三個六七歲的孩子聚在一起更聒噪的嗎?
除了倒水和送水果,我儘量避免出現在他們面前,否則就會被“抓住”,回應他們各種各樣的疑問。
但是,我其實很喜歡這幾個“廢話”多的小孩。
他們喜歡問“為什麼”,好奇心極強。
能描述自己的疑問、能說出自己的想法,表達能力強。
一直樂樂呵呵的,和我也沒有疏離感,幸福感很強。
廢話多的小孩,一定是寶藏。
一項心理學研究顯示,一個人說的話假如有90%以上是廢話,這個人就容易感到快樂。假如廢話不足50%,這個人就不容易體驗到快樂的感覺。
再觀察這幾個小朋友,他們和爸媽之間的親子關係都非常好。
誰家也不會每天都有那麼多的正事可聊,一起說說廢話、聊聊閒天,才是最日常的溝通內容。
能隨便說“廢話”的親子關係,最讓人舒服了。
02
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組成研究小組,對波士頓地區30多名4-6歲的兒童進行研究。
他們發現:
  1. 無論家庭收入多少,父母教育程度如何,孩子與父母交談的頻率越高,他們大腦中語言相關區域的活動就越強。
  2. 大腦的活躍程度與會話輪流次數強烈相關。
  3. 和父母交談更多的孩子,在後續的標準化測試中也取得了更好的分數。
家長跟孩子說些廢話,孩子內心放鬆,不僅能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還能讓教育達到單純講大道理不能完成的效果。
跟孩子聊“廢話”,並沒有那麼難。
1. 不用怕孩子不理解,儘量多說多聊
美國加州大學曾做過一項調研,結果表明:即使在孩子還小,並不具備語言能力時,父母單方面地和孩子說話,就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也就是說,從孩子出生開始,就可以有意識地多和孩子說話,保證充足的交流時間。
等孩子長大些,要注重雙向交流,讓孩子多說。
2. 用孩子喜歡的方式說
想問問:孩子今天在學校過得怎麼樣?
那可以把問題轉化成:“講講今天好玩的、搞笑的事情唄~”
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想講道理,道理也可以偽裝。
高階家庭指導師劉稱蓮分享過一個朋友的故事:
朋友偶然間發現兒子的褲子裡,藏有很多傳情達意的“小情書”。
兒子才小學五年級,就“早戀”,朋友自然很震驚,但他若無其事地把褲子放回原位,假裝不知道這件事。
然後他約兒子去打羽毛球,打完球以後,他就開始和兒子閒聊,跟兒子分享了自己早戀的經歷。
他說自己很小就喜歡上一個女孩,但是因為那時候的自己沒有能力,就把這份感情偷偷放在心裡。
直到自己考上好大學,對未來有了規劃,可以對女孩負責任了,才開始和女孩談戀愛,並結婚生子。
自始至終,關於兒子褲兜裡的情書,爸爸沒有提一個字,卻巧妙地給了兒子處理這件事的建議。
第二天後,那些情書真的就沒有出現了。
透過和孩子閒聊,分享自己的經歷,就是一把開啟孩子心扉的鑰匙。
因為孩子聽不進生硬的命令或建議,故事卻能很好地引導,給孩子指明方向。
3. 耐心把孩子的廢話聽完
其實孩子的廢話裡也有很多真實的資訊或者想法,只要孩子願意跟你說,你就要透過眼神的對視告訴孩子你在認真聽,且不要中途打斷。
“媽媽,今天誰誰誰又挨批評了……”
發生什麼事情了?嚴重嗎?老師是怎麼處理這事的?
“他爸爸今天還被叫到學校了呢……”
大人發揮出“吃瓜”的一成功力,就能穩穩拿捏,使聊天無比順暢。
你願意聽,對他的話感興趣,是孩子繼續跟你交流的前提。一旦交流被打斷,或者看出你的不關心,下次,他就不說了。
4. 不要忽視孩子的感受,一味批評指責
哈佛、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大學爭著要的超級學霸史愷昇,他小時候也很愛玩電子遊戲。
不過他爸覺得與其禁止,不如讓孩子換種方式看待電子遊戲更好。
於是,他設法讓自己和孩子成為玩伴。
當孩子開始抱怨遊戲體驗不好的時候,他就告訴孩子:
“電子遊戲就是一種計算機程式,而程式是由一些指令組成的,每個指令告訴計算機該做什麼;
人們在編寫程式的時候,有時想得不太周到,所以就會出現不好玩或不對的地方。”
一開始,孩子聽了好像也沒有什麼反應,還是繼續抱怨。
後來,孩子又抱怨起遊戲體驗不好。
他就說:“寫計算機程式並不難。如果今後有興趣,可以自己去寫,按自己的想法制作遊戲,也許會做得比別人好。”
雖然孩子那時還是沒什麼特別的反應,但抱怨是漸漸少了許多。
上初中以後,孩子果然開始悄悄去嘗試編寫簡單的程式設計。
如果一開始,爸爸說“玩什麼遊戲啊?太耽誤學習了……”,也就沒後面那麼多的故事了。
5. 學會啟發式聊天
有一種聊天方式叫做“海沃塔”。
海沃塔(Havruta)的意思與英文單詞fellowship類似——夥伴關係。表示兩人一組,透過提問、回答、對話和討論來研究與學習某個問題。
在家庭教育中常用這種方式和孩子聊天,可以讓聊天富有含金量,讓孩子在你來我往的對話中,鍛鍊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透過問“為什麼”和“怎麼辦”這種開放式的問題,讓孩子開始獨立思考,最終學會如何解決問題。
孩子說:“我不想和某某做朋友了!”
你可以啟發式地發問:
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
你倆之間發生什麼事情了?
這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嗎?
你覺得怎麼處理會更好些呢?
當我們和孩子習慣了這種聊天方式,孩子的表達能力會大大增強,說話也會很有邏輯性,這對於孩子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很有幫助。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可說可不說的。不說,不會對生活造成多大的影響。
但是一旦習慣“不說”,表達的習慣便被隱藏了,那些需要表達出來的重要內容也就說不出來了。
請善待孩子的“廢話”,也請精進自己和孩子說“廢話”的能力。
-END-
作者:秋秋。來源:深度育兒(ID:baomabaobao),每天中午一點半,為您分享有深度,有態度的育兒知識。

我們的影片號會有導師分享心理學內容影片!
歡迎大家收看和關注,也請點在看和轉發支援
點選下列標題,檢視近期其他課程安排:
關注薩姐,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你的每一個在看,我都歡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