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廢話”太多怎麼辦?我與“話嘮”兒子天天過招!

⬇️點選關注美國媽媽網⬇️
相信很多媽媽在孩子小時候,都希望他們長大後能活潑開朗,見人不怵,不要當一個悶葫蘆,生怕孩子內向、不說話、不討喜。可萬萬沒想到的是,要麼不講話,要講講不完,這一開口,就開得沒邊了。
我兒子就是個名副其實的話嘮,嘴一刻都沒得閒,不停地在人耳邊問東問西,不回答就一直問,讓人恨不得把他的嘴封起來,但他正式開始說話其實已經2歲3個月了。
所以,每當有媽媽在群裡說,孩子2歲了還沒有正式說話,我總是安慰不用擔心,一旦開始說話,那嘮得人煩死!
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話嘮”孩子的是與非吧。
知道孩子是話嘮,那你知道孩子是哪種型別的話嘮嗎?
—什麼?話嘮還分類?
—那可不!
1. 社交型話嘮
有媽媽說,我家孩子倒是不會一直問問題,但他到社交場合就會非常興奮,不但話題變多了,而且也不怯於和陌生人說話。
沒錯!
我帶兒子一起dating,吃到好吃的東西,就很誇張地說,“阿姨,你做的食物實在是太好吃了!我實在是忍不住又吃了一個……” 阿姨一臉姨母笑;
看到長得漂亮的阿姨,就拉著人家說個沒完,還夸人家長得“比我的妹妹還好看!”
放學跟老師告別,讓老師“別送了,趕緊回教室休息,老師你也辛苦了!”
甚至有一次,我兒子還跟七八十歲的老奶奶討論“人老了都會死”的哲學問題……
我深深地覺得,我兒子的人生格言就是——
“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我媽!”
正是因為孩子的“甜言蜜語”,贏得了阿姨們的一致歡心。但我們做父母的,在旁邊陪著,尤其是社恐的父母,看到孩子一直“糾纏”大人,在旁邊就會特別尷尬。
社交型話嘮一般人緣確實比較好,討人喜歡,阿姨們都誇“情商高”!但相應地,很喜歡錶現自我,這……是個優點吧。
其實,沒有人天生知道該如何展現自己,放手讓孩子去嘗試,不要怕孩子給自己丟臉,說實在的,我的臉皮已經練出來了!不好說什麼的時候,“呵呵呵”我還是會的。
2. 思考型話嘮
群裡有媽媽說,我孩子只要看到一個東西,就會問問題,一開始問,就沒完沒了。確實是,尤其是在需要安靜的地方,孩子不停地問,特別害怕影響到別人,有時候我都不敢搭腔!

其實,這種問問題的“話嘮”,就是思考型話嘮,俗稱“十萬個為什麼”孩子。
思考型話嘮對周圍環境或新鮮事物,抱有無窮的好奇心,他們不斷地在思考,冒出新想法。同時,他們也是問題型話嘮,通常從一個問題開始提問,接著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
這類孩子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原始的發散性思維
他們總是說個不停,是因為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尚未受到規範訓練,不幸的是,如果對這兩點進行訓練,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想象力的發展。但是呢,發散性思維轉向邏輯思維,又是孩子思維能力趨向成熟的標誌。
這裡面很糾結啊,度不好把握。孩子的這種探索能力和求知慾,是一個人學習能力的基本素質。但什麼時候需要開始訓練思維和語言能力呢?這篇我們先不說,下次寫一篇專門聊這個問題吧。
總之,思考型話嘮是值得被鼓勵的。
3. 復讀機型話嘮
還有一種孩子,遇到一個話題就會陷入無限迴圈,重複重複再重複,好像鬼打牆一樣,可以說一天,怎麼都繞不出來。而孩子又完全感覺不到累,這種孩子的家長肯定要奔潰,很頭疼!

有媽媽說,她的孩子可以用幾千種方式叫她媽媽,可以在坐車的時候一路重複系安全帶的事情。
復讀機型話嘮和思考型話嘮的區別在於,前者雖然提問,但問題總是在原地打轉,不斷重複,好像並不需要有人來解答。
這類孩子可能在思維能力上需要人引導,在語言能力上也需要啟發,要鼓勵孩子多看、多聽、多想,在組織好語言後,更有邏輯性地進行表述。
不管是什麼型別的“話嘮”,有一點共通的,那就是——
“話嘮”孩子,他們都很快樂!
心理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90%以上都是廢話,那麼這個人一定很快樂;如果這個人廢話不足50%,那麼大機率過得不太開心。
這是因為人的語言中樞和大腦興奮神經是息息相關的,孩子說話越多越能刺激情緒的釋放,心情好了他就更愛表達。
此外,孩子“廢話”多,說明家裡很有愛。
如果一個六七歲的孩子特別愛說話,那麼大機率來說,他在1~3歲期間,家庭氛圍良好,和諧融洽。
如果一個孩子非常不愛說話,和人交流時目光躲閃,不敢跟人對視,那麼他在3歲之前,很可能身邊經常只有一個看護者,或者家庭中充滿爭吵和矛盾。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的話語發展如何,與其在3歲前得到的養育情感是否豐富密切相關。
PS:這裡是在排除如“自閉症”等問題的情況下。
那面對話嘮孩子,到底該怎麼做呢?是粗暴地讓其閉嘴,還是忍耐他們的話功呢?
首先,千萬不要打擊孩子的表達欲。
我們多一點耐心,認真傾聽孩子講話,把事情給孩子解釋清楚。這樣,也可以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他也會學著去傾聽別人講話。
其次,孩子的“廢話”裡,藏著愛的意義。
孩子逐漸大了,開始意識到爸爸媽媽也會犯一些錯誤,也會受一些小傷。比如,媽媽的腿在樓梯拐角磕破了,孩子每次看到我經過那裡,都要對我千叮嚀萬囑咐,搞得我是個“孩子”似的,但我知道,在這些“廢話”的背後,是他對媽媽滿滿的愛啊!
第三,實在受不了,可以玩“木頭人”的遊戲。
想必很多媽媽,小時候玩過“木頭人人不許動”的遊戲吧?!如果我實在煩了,就讓孩子躺在床上,開始玩這個遊戲,誰先動、先笑、先說話,就輸了啊!孩子的“好勝心”非常強烈,每次都能讓我安靜好一會兒!
愛說話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都很強,他們能夠準確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別人瞭解自己的意思或需求,能獲取更多的幫助。他們的人際關係、情感交流也大都比較順暢,做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會隨之增強。
碰到“話嘮”孩子,是好事也是壞事,就看我們怎麼對待了,他們是快樂幸福的,希望能一直快樂幸福下去!。
其實,我更想說的是,自己的崽,再難也要忍下去!!!
作者:雲章媽媽
(圖片來自網路,尊重原創,若侵權請聯絡刪除)

你們家孩子是話嘮嗎?
推薦閱讀
分享母嬰知識  關注寶寶成長
微信公眾號:usmama_com
新浪微博:@美國媽媽網
求分享
求點贊
求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