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用“爛尾”來形容一個孩子

新“學”了一個詞,叫“爛尾娃”。
指的是那些被寄予了極大期待,投入了大量教育資源後最終歸於平庸的孩子。
比如我前幾天看到有個帖子說曾經海淀的中考狀元,今年高考考砸了,僅僅考入了一個西北末流985。
還是在海淀,另一個女孩從小鋼琴舞蹈書畫樣樣兼修,英語早早考下了FCE,作文拿了好幾次獎,結果高中進了人大附發現身邊高手太多開始自我懷疑陷入抑鬱,花了小几十萬補課費,最後高考考了582,北工大都不夠(並沒有冒犯北工大的意思)。

教育是消費品,你當投資那肯定就跟把錢扔進大A一樣,回本都難,更別說回報。就算考上名校,畢業後碌碌無為的也是多數。
但如果你說這叫“爛尾”,我不同意。她的人生走了連一半都不到,爛的哪門子尾?
這個孩子最多就是沒考上名校,但是多才多藝,英語肯定很好,寫作能力應該也不錯,這些都是將來能派上用場的,愁什麼呢?
大聖之前沒選上他們班的維權委員有點失望,我就安慰他,放心吧,長大後根本沒人會問你小學當過什麼委員。
而如今,我想再安慰那些高考不盡如人意的孩子,放輕鬆,學歷雖然重要,但是畢業十年後,也基本沒人會再關心你是哪個學校出來的,最終要看的還是你的能力。
比起高考考砸了,那個女孩的心理健康才是更該擔心的。
她從小到大被寄予了厚望,自己也不能接受失敗,就像一根崩得緊緊的弦,一扯就斷。這個時候她最需要的是家人的鼓勵支援,慢慢走出人生低谷。
我媽帶大聖學習時特別容易著急發火,一發脾氣就跟孩子說:你再這樣下去就廢了!
我就反駁她:你不能這麼說孩子,他溫柔善良,懂的知識也挺多,只是目前沒那麼擅長學習而已,怎麼就叫廢了呢?
小學三年級,學霸和學渣基本都顯露出來了,大聖屬於二者之外的大多數普通孩子,偶爾也能給你點小驚喜,但大部分時候不專注不走心拖拉磨蹭,一道題講上好幾遍還是不開竅讓你爆血管也是常態,你能做的也就是一遍一遍跟自己說:靜待花開靜待花開……
我跟老笨經常互相勉勵,寧願不雞娃,也不能打壓和貶低孩子,他需要的是幫助而不是批判,絕對不要做往孩子臉上踢土的人。最壞的結果不也就是若干年後考不上一個好大學嗎?天又塌不下來。
我媽每次跟他聊班上的事就喜歡問哪個哪個同學學習怎麼樣,有一次大聖不幹了,他說你怎麼老拿學習成績評價別人,學習不好就不是好孩子了嗎?我媽一時間竟噎住了。
說來慚愧,其實我自己也曾口不擇言過。有一次我看他的書包一團糟,有點煩了,說你怎麼那麼廢。他委屈地糾正我:媽媽我昨天還去小賣部給你買了十瓶汽水,我明明還是有點用處的。
我一聽,立馬把他抱到懷裡,鄭重給他道歉。
就在前幾天我還刷到一個網友的留言,她說之前一直不能接受孩子成績全班倒數第一的現實,直到有一次生病進醫院,丈夫不在身邊,是十歲的兒子跑上跑下忙進忙出用輪椅推著她,那一瞬間她就釋然了。
我姑從小第一名,我爸整天逃學,所以父母偏心得厲害,我奶奶到現在常掛在嘴邊的還是“你姑小時候怎麼怎麼樣”,兒子根本就沒放眼裡過。
但我姑二十多歲就去了美國,一年也不回來一次,我爺爺奶奶大病小病全是我爸爸在照顧。所以你說誰算“有用”,誰又算“無用”呢?
關於有用和無用,莊子是闡釋最清楚的一個。
有石匠到齊國見到被當作神樹來供奉的櫟樹,其大蔽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舟者旁十數。石匠卻嗤之以鼻,他說這棵樹做成船船會沉,做成棺材棺材會腐朽,做成傢俱一點也不結實,就因為毫無用處,才得以長壽。
夜晚,櫟樹向石匠託夢:你怎麼能把我跟其他樹相比呢?夫楂梨橘柚果蓏之屬,實熟則剝,剝則辱。大枝折,小枝洩。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終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擊於世俗者也。
孩子學習不好,考不上名校,找不到高薪工作,最多就是對社會做不了多大貢獻,可是ta有更多時間陪在家人身邊,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大用”呢。
永遠不要用爛尾來形容一個僅僅沒有達到世俗成功標準的孩子,如果ta喪失了信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那人生大樓才真的蓋不起來了。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