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來源:公眾號“穀雨星球”
lD:guyujihua2021
大家好,我是辛恬,一名從業多年的法律人,也是一位留學生媽媽。
在特朗普2.0上任的首日,唰唰地簽了逾40個行政令,從退出各種國際組織、禁止跨性別到驅逐移民關閉邊境,被戲稱為鈕鈷祿甄嬛回宮:
「那些我看不慣的人,全給我等著吧!」

■惡搞圖,馬斯克和JD萬斯相伴左右。
在這40多項行政令中,最令家長們關注的就是「終止出生公/民/權」。
美國採用的「出生地主義」,只要孩子出生在美國都自動擁有公/民/權。所以禁令一齣,各種聲音也是層出不窮,不乏令人焦慮的傳言:赴美產子的美寶時代終結了!留學生在美生的孩子也沒身份了!
不過,特朗普這一紙總統行政令,就能完全廢除這一根基嗎?行政令真的能順利執行嗎?
我們常說,當下留學更需要提前試探時代的水溫。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出生權等行政令背後,透露出川普時代的哪些線索?

■24個民主黨州和城市就特朗普試圖取消出生公民權提起訴訟
01

「感謝華人黃金德」

先說大家最為關心的結論:廢止出生權的行政令會生效,但不會有效。
簡單來說,就是行政令已發,行政部門不給公/民/權,就可以透過上訴到法院,最高法院的最新判例確認了,所以怎麼說沒有呢?
不過,在具體聊聊這次行政令之前,我們先回到故事的最起點,先去認識一位百年前的華人黃金德。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美國出生權的確定,正是100多年前一位華裔黃金德一路官司打到了最高法院,才改寫的歷史。
「黃金德案」是一個里程碑案件,有美國法學家在評價該案時說過:
「每個能夠自信地說‘我生於美國、我是美國公民’的人,都要感謝黃金德!」

1870年左右,美國的淘金熱衰退,不再需要大量吃苦耐勞的華工。經濟發展減緩,白人開始指責勤奮又工資低廉的華人搶了他們的工作,推升了失業率。
雖然後來的歷史研究都證明華工和白人從事的工作完全不重疊,華人從事的都是中餐館、洗衣房及一些賣苦力的活,不可能搶白人的工作,但也沒有影響1882年《排華法案》出臺了。
這是美歷史上第一個以特定種族為歧視目標的移民法律。
直到1943年,二戰中,因為中美兩國是盟國,這部法律才被終止,更是直到一百年後的2012年,美國國會才透過決議,對透過《排華法案》給華人造成的傷害正式道歉。
1868年,出生公民/權被寫入美國憲法第14修正案,成為一項憲/法權利。但它最初是保障白人的,以及南北戰爭後黑人獲得自由成為公民的權利。華裔和其他少數族裔是否具有,在司法實踐中未被明確。
1873年,黃金德出生於舊金山。
《排華法案》出臺後,出現了大規模排華暴力,華工遭殺害,舊金山唐人街遭焚。為避禍,父母帶著年幼的黃金德返回老家廣東。離境前,黃金德特地還為美國出生證辦了公證。

■PBS臺新紀錄片《排華法案》,探索第一部限制特定種族移民並禁止其成員入籍的美國法律,上圖為加州一處移民中心內的華裔婦女和兒童。
因為《排華法案》排斥華人入籍,黃金德的父母也無法成為美國公民。
10歲時黃隨叔父返回美國,因為有美出生證,黃順利入境,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全世界沒有護照和簽證的概念,只要付得起船費,基本上可以去任何國家。
黃之後成為一名廚師。成年後,又返回老家娶妻生子。
其時美《反種族通婚法》禁止異族通婚,當時華工主要是男性,很難在當地娶妻,不得不回老家成親,又因為排華,也很難將妻兒接來。
黃在一次返鄉探望妻兒後返美時遇到了麻煩,海關不承認他的出生公民/權,不準登岸,被扣押在舊金山海岸外船上達4月之久,等待被驅逐。
黃的遭遇,在華埠引發了巨大反響,深受《排華法案》之苦的華人同胞感同身受。

■黃金德案的歷史檔案
於是,舊金山中華會館發起了法律抗爭,華裔紛紛捐資,聘請了當時最頂級的律師團隊,其中就包括前助理司法部長。
律師將黃金德案同白人的出生公/民/權繫結在一起訴訟,將案件一路打到了聯邦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經審理認為,沒有任何立法的、行政的或者司法的權力能從任何方面「取代或限制在領土內出生即獲公民身份這條古老原則」。
其出臺的最終裁決,並奠定了沿用至今的「出生公/民/權」的憲/法解釋:
出生公/民/權條款適用於在美國領土內出生的所有人,不論其父母的國籍和種族。

■1894年最高法院大法官合影。
02

這次行政令說了什麼?

從黃金德案後至今,移民早就成為美國這片仍很年輕國度的立國之本。
美國曆史,也就是一部移民史,移民是決定美國百年繁榮的根基,這一點幾乎沒有分歧。
如今在特朗普陣營中如日中天的政府效率部馬斯克部長,當年持學生簽證來美留學,持工作簽證在美創業,終於成就了他世界首富的「美國夢」。不確定的是,當年他和她的第一任加拿大籍妻子造出他們頭兩批5個孩子時,這對年輕的小夫妻是不是已解決了他們的身份問題。如果沒有,則這5個娃兒,如果按照特朗普此番的行政令,則也不能成為美國人。
歷史上,每當這個國家的「主人」發現美國在以「他們不喜歡的方式」發生變化時,移民總會第一個成為靶子。
反移民的川普則是表現最明顯的那一個。

根據剛簽發的行政令,將不再承認兩類人的美國公民身份:
其一,在此人出生時,其母在美非法居留、其父不是美國公民或合法永久居民;其二,在此人出生時,其母在美合法臨時居留、其父不是美國公民或合法永久居民。
簡單解讀下該行政令:
(1)只有當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是美國永久居民或者美國公民,他們在美國出生的孩子才能自動獲得美國公民身份;
(2)只要母親是非法移民,其父在美是合法的非移民身份,但不是美國公民或綠卡,如F-1學生,B1/B2商務旅遊簽證,H-1B、L-1、O-1等工作簽證,他們的孩子也不能自動獲得美國公民身份。
(3)母親在美有合法非移民身份,如F-1學生,B1/B2商務旅遊簽證,H-1B、L-1、O-1等工作簽證或其他臨時簽證等,但只要其父不是美國公民或綠卡,孩子亦不再自動獲得美國公民身份。
(4)母親、父親是指孩子“生物學”意義上的父母。
(5)行政令將在釋出之日起30天后生效,即將影響2025年2月19日後在美出生的孩子。
簡而言之,以往流行的赴美產子的「美寶」,都不會再被承認。

舉個大家熟悉的「美寶」的例子。
一般,「美寶」父母持旅遊簽證等短期簽證來美,出生後,當地醫院會開具出生證明,再到當地政府部門換髮官方頒發的出生證。有了張出生證就是美國公民。
但是,如果依據此番行政令,頒發出生證和護照的政府部門就不得頒發相關證照,也將無法自動獲得美國公民身份。
同理,許多在美留學的留學生,尤其是博士生階段,許多人都在學習期間結婚生子,其孩子也不能自動獲得美國公民身份。

■廢止令一齣,有人走上街頭。
03

能順利執行嗎?

按照美國的三/權分/立,特朗普簽署的白宮的「紅/標頭檔案」,不具有絕對的權力,不能凌駕於憲法之上,否則終將失去效力。
黃金德案確立了出生公民權堅實的法律根基,想要撼動這項權利的基石,只有兩條路可走:
(1) 修/憲。需要國會兩院至少2/3議員透過,並經3/4的州、即37個州議會批准。美國200多年曆史上,曾有一萬多憲/法修正案被提交到國會,但只通過了27項,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2) 最高法院判決。推翻“黃金德案”,透過新的判例,對第14修正案進行新的解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透過修/憲還是最高法院的判決,過程都將是極其漫長的,到時恐怕特朗普本輪任期都結束了。

■特朗普是唯一一個當著大家面簽署行政令的。
可以肯定的是,一大波挑戰特朗普此項行政令違/憲的訴訟已在路上了。
無論是被行政令直接影響到的個案,還是一些組織提起的集體訴訟,都會蜂擁而來。一個典型的路徑將會是:
特朗普頒佈行政令–聯邦法院收到無數起訴–一路上訴至最高法院。
其中,在聯邦法院層面就有可能被判違/憲而被終止。特朗普第一任期時,疫情期間頒佈的強制國際生,到校線下上課,否則面臨國際生身份不保的行政令,就因哈佛大學與MIT領頭眾多高校對政府的訴訟,迫使政府最終撤回了行政令。
當然,特朗普第二任期,「底氣」更壯,膽子更大。
上任第一天簽發的行政令,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履行自己對選民的承諾。





但是,可以預見,不同於對TikTok案的速審速裁,如果最高法院受理「出生公民/權」案,將會是一個漫長而審慎的審理。
因為此案件撼動的是美國的憲/法根基。
移民問題從來都是最挑動全社會神經的棘手問題,最高法院此次的判決將要面對的不是「一個外國國家」,影響的將是全球範圍和美國社會的各個族裔。

今天美國的成就是建立在移民基礎之上的。
合眾國早期,移民帶來人口迅速增長,補充了勞動力的不足,美國得以快速崛起;今日之美國,移民使美國得以在發達國家中保持了年輕健康的人口結構。移民也帶來了大量的技術和資金,美國得以網羅了全世界的傑出人才,成為世界超霸。
最新訊息是,特朗普行政令簽署當天,移民權益聯合團體已在新罕布什爾州聯邦法院提起訴訟,訴稱廢除非法移民子女「出生公民/權」的行政令,違反了聯邦法律和美國憲/法。
聯合團體要求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聯邦法院宣佈特朗普的行政令違反聯邦法律和憲/法,訴請「暫時並永久性地禁止執行該命令」。
我們正走在歷史洪流中,未來四年更是不太平,各種令人焦慮的聲音也是層出不窮。這個時候,更需要聽見理性的聲音,才能走好這條路。

入駐光明網、網易、騰訊、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各大平臺
聯絡我們
後臺私信聯絡留學君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絡電話:010-67071542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