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藍字👆“薩提亞實用心理學”關注我,加★星標★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心理諮詢”
近期課程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課程”
作者:我是涵爸
來源:涵爸說育兒(ID:startrobot)

有位媽媽跟我說:
我家孩子自從上了初中之後啊, 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叛逆,頂嘴,脾氣大,手機天天不離手, 你還不能說,你一說就跟你急,叫你滾, 我每天活得都像在渡劫一樣, 你說我到底該怎麼辦呀?
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強調:
青春期是一個“身心驟變”的階段,孩子心理上渴望“斷乳”,生理上內分泌腺激素劇增, 大腦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情緒自控力又跟不上。
“十分熟”的身,“八分熟”的腦,讓青春期的孩子變得躁動、不安、衝動。
原本乖巧的孩子,突然揭竿而起,站在了父母的對立面。
讓許多父母難以接受的同時,心力交瘁。
如果不懂得正確的溝通方式,很可能孩子就會卡在這個階段,直接躺平擺爛玩遊戲,那父母到底該怎麼做呢?
01
多聽少說,簡潔明瞭
網上有人問:有一個愛嘮叨的媽媽是什麼感受?
有網友說:
媽媽的嘮叨下,自己變得沉默寡言,甚至有暴力傾向, 媽媽的過度嘮叨,讓家裡變成一個負能量聚集地, 我只能靠耳塞續命,她卻說我越大越不聽話。

父母越嘮叨,孩子越叛逆。
一個叛逆的孩子的背後,大概都有一個嘮叨的爸爸或媽媽。
我自認不是一個話多之人,在一次家庭會議上,孩子給我提意見,說我嘮叨,讓我改改。
那一刻,我突然醒悟:原來嘮叨不是話多,當你說的不是孩子願意聽的,一句話、一個字都讓孩子難以忍受,孩子就認為你是嘮叨。
所以,各位家長,青春期孩子真的沒有你想象那麼複雜啊,就是孩子長大了,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主意了。
“話多起膩,糖多了不甜”,做到“管住嘴”就贏了90%的家長,所以跟青春期孩子說話,儘量做到簡潔明瞭,言簡意賅,能用3個字表達,堅決不用5個字。
02
可以說點沒用的
手機和學習是當代家長主要關心的兩大話題。
而“作業寫完了嗎”是全中國家長最整齊劃一的,而孩子最討厭的口頭禪。
電影《萬箭穿心》女主人公李寶莉,對兒子從小到大說的最多就是:作業寫完了嗎。
有一個畫面印象深刻,兒子坐在桌前質問母親:“你除了每天問我作業做完了嗎,你還會不會說點別的啊?”
刺痛千萬父母的心。
我們很多父母和孩子互動,基本上3句不離學習,除了學習上的事基本上沒話說,那這就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愛的是我的成績,而不是我這個人。
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每天下班,孩子就問你:今天工作怎麼樣?有沒有認真工作?這個月KPI怎麼樣?你是不是也很抓狂?
那咱們到底要跟孩子聊什麼呢?
其實可以跟孩子聊一聊八卦,聊一聊孩子最近喜歡的明星偶像,聊一聊孩子的好朋友,聊一聊假期週末去哪裡玩兒……
這些東西啊,看似沒用,實際上是最有用的,讓雙方感覺沒有壓力和放鬆,因為家最需要的就是鬆弛感,最舒服的關係就是可以一起說廢話。
03
學會“放風箏”
一位媽媽求助:
週末和15歲女兒發生了激烈衝突, 起因是我去她房間,幫她整理凌亂的書桌, 女兒發瘋似地說要殺了我, 把桌上的東西掀了一地, 我沒辦法,只好離開家, 傍晚我想聯絡她,才發現她把我拉黑了……
孩子進入青春期,開始尋求自主權,他想要自己做主。
如果這個時候家長還時時處處想要替他做主,想要包辦,怕他走彎路,那麼孩子必然會奮起反抗,頂嘴、不服管、和父母對著幹,一言不合就大發雷霆,毫不顧忌地挑戰父母的權威,反抗師長的控制,甚至遇到不滿就做出自殘、輕生等不可挽回的行為。
所以啊,這個時期我們一定要學會帶著愛放手,學會“放風箏”。
從生活當中的小事兒開始做起,讓孩子自己做主,哪怕這個時候他走了彎路,犯錯也是孩子學習成長最好的機會。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記住這八字原則:不求不應,有求必應。
04
紀伯倫說:
有的孩子使我們感到此生不虛,有的孩子為我們留下了終身遺憾。
每個逆反期的孩子,其實都走在探尋自我的路上,父母需要做的不是嚮導,而是衛兵。
不需要發號施令,只需要保駕護航,忍一時風平浪靜,閉上想嘮叨的嘴,管住想幫忙的手,放寬焦慮不安的心;
退一步海闊天空,只需要給予支援的笑容,肯定的眼神,包容的懷抱;
最終讓孩子尋找到前行的勇氣,自我的認可,對成長的期待,順利邁過青春期這道坎。
-END-
來源:涵爸說育兒(ID:startrobot),這裡是家庭教育與自我提升的補給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嗨,很高興遇見!讓我們一起成長。

點選下列標題,檢視近期其他課程安排:
關注薩姐,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你的每一個“贊”和“在看”,我都歡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