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賓 | 任澤平 經濟學者、澤平宏觀創始人
文、影片 | 祝玉婷
編輯 | 劉鵬
11月8日,一項力度空前的10萬億化債方案正式公佈。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閉幕時,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新聞釋出會上介紹了財政相關內容,我國將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專門用於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再加上這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的6萬億元債務限額,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
對此,經濟學者、澤平宏觀創始人任澤平對《經濟大家說》表示,這是一場及時雨。“整體符合預期,我在方案公佈前預估這輪化債規模也是在十萬億左右。”
任澤平強調,這一化債政策的“宣示效應”同樣重要,它傳遞出政府化解風險、救經濟的堅定決心,向市場傳遞積極訊號。
另一方面,此次財政部“大禮包”的重點是“化債”,對於任澤平長期以來關注的人口問題的解決,他繼續提出自己的建議:國家層面發放生育補貼,特別是向有撫養老人、孩子的家庭傾斜。他提出的具體方案是:一孩補貼1000元,二孩補貼3000元,三孩補貼6000元。幫助居民化債也很重要,降低生育養育成本。
他認為這一措施短期有助於擴內需、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助於提振生育水平、提升人力資本、增強經濟社會活力。
為何當前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了?任澤平在新書《大國人口》中分析稱,第一,生育基礎削弱。晚婚晚育、單身主義等削弱生育基礎,婚姻匹配難。第二,生育成本高。住房、教育、醫療等直接成本高,就業與家庭矛盾提高機會成本,抑制生育意願。
他對《經濟大家說》表示,中國目前的人口問題具有“四化”特徵,即老齡化、少子化、不婚化和階層固化。“我認為未來5-10年,最主要、最緊迫的是要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
提振生育率,最簡單直接的辦法還是真金白銀。他建議應該拿出GDP的大約2%-3%來提振生育。“中國2023年GDP總量為126萬億,因此應該至少拿出3萬億至5萬億來用於生育補貼。”任澤平持續表達發放生育補貼的重要性。
最後,任澤平對年輕人的建議是,一個家庭生兩個孩子最好,孩子才是未來最大的財富,並轉變教育觀念,不必過度追求分數,給孩子更多的寬容和幸福感。他強調,對年輕人來說,現在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實現社會階層的躍升。


《經濟大家說》:如何看待上週五(11月8日)財政部的10萬億化債方案?符合您的預期嗎?
任澤平:整體符合預期,我在方案公佈前預估這輪化債規模也是在十萬億左右。
我認為這次化債是一場及時雨,將大大減輕地方政府壓力,可以騰出更多資源支援經濟發展,鞏固基層“三保”。
這次化債方案分為三部分:
1)4萬億元新增專項債置換,自2024年開始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中安排8000億元用於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門用於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
2)增加6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一次報批,2024年末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將由29.52萬億元增加到35.52萬億元;分三年實施,自2024年開始每年2萬億元;
3)明確2萬億元棚戶改造隱債待到期後償還:2029年及以後年度到期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仍按原合同償還。
實施此次化債方案後,2028年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3萬億元大幅降至2.3萬億元,平均每年消化額從2.86萬億元減為4600億元,大幅減輕地方政府化債壓力,五年累計可節約6000億元左右的利息支出。
化債將有力改善地方政府現金流,讓地方政府可以償還拖欠的工程款,被拖欠的中小企業獲得現金流則可以開工發薪,地方政府騰出財政空間也得以更多地投入到基建投資等,帶動後續的消費、投資。
同時,這一化債政策除了真金白銀投入,很重要的是“宣示效應”,傳遞強有力的決心和信心,提振市場信心。
這次化債力度空前,體現化風險、救經濟的決心,向市場傳遞積極訊號。

建議一孩補貼1000元,
二孩補貼3000元,三孩補貼6000元
《經濟大家說》:此次方案未提及促生育方面的補貼,您認為未來在這方面有哪些可以期待的空間?
任澤平:目前,全社會已經基本達成共識,開始關注生育問題,積極出臺完善生育支援體系的政策。
我建議國家層面以發放生育補貼的方式開啟內需復甦計劃,發放群體可以向有撫養老人、孩子的家庭傾斜,由於這部分家庭存在較大的育兒、養老支出需求,可以切實降低他們的家庭生育養育成本。相比化債,生育補貼對於擴大消費需求效果更直接。
長期看,新增人口會增加對汽車、房屋、電器、旅遊等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支援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對於生育補貼的具體方案,我建議按照孩子數量針對家庭發放,給有孩家庭每月1000-6000元。比如可以一孩補貼1000元,二孩家庭補貼3000元,三孩家庭補貼6000元。
短期有助於擴內需、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助於提振生育水平、提升人力資本、增強經濟社會活力,一舉多得。
從資金來源看,目前生育補貼政策主要由地方政府出臺。

《經濟大家說》:您長期關注中國的人口發展狀況,可否用幾個關鍵詞總結目前中國人口發展的重要特徵?
任澤平: 中國目前的人口問題,我把它稱為“四化”:老齡化、少子化、不婚化和階層固化。
首先,我們正在面臨老齡化。中國在1962年-1976年曾有過“嬰兒潮”,生育率超過了6。之後在上世紀70年代,生育率出現斷崖式下降。
1962年出生的人今年是62歲,1976年出生的人今年是48歲,也就是說中國的主力勞動力人群是48歲-62歲,因此中國的老齡化速度和規模是空前的,而且正在加速到來。在未來的5-10年,就是中國當年的“嬰兒潮人口”加速進入老齡化的時間。
根據聯合國預測:再過二三十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可能超過三分之一。
第二,少子化。2023年中國的生育率降到了1.05,這是什麼概念?聯合國代際平衡的生育率標準是2.1,美國的生育率是1.8,法國是1.8,英國是1.67,德國是1.6,日本約為1.2-1.3,韓國0.7……未來,中國如果不出臺一系列政策,生育率可能會跌破1.0,那將是非常嚴峻的情況,人口結構會惡化,由“金字塔形”變成“倒金字塔形”。
第三,不婚化。現在的年輕人不願意結婚,是一個普遍現象,離婚率在上升,結婚率在下降。單身經濟、寵物經濟成了大賽道,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現在的年輕人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壓力,我們在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方面,還有較大的政策空間。
還有,階層固化。近年來新機會變少了,創新創業活力有所放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尋求國企、事業單位工作,不願意到民企工作,更不願意創業。
《經濟大家說》: 近年(比如5-10年)需要解決的最主要、最急迫問題是什麼?
任澤平: 這是一個特別好的問題!其實日本是一個比較失敗的案例。日本的老齡化,少子化一直沒有解決,對形勢估計不足,沒有采取力度足夠大的措施。

建議拿出GDP的大約2%-3%用於生育補貼 至少3萬億至5萬億
《經濟大家說》:在具體的促生育政策方面,您有哪些建議?
任澤平: 我覺得其實並不複雜,要尊重經濟規律,回應民眾的呼聲,總的來說就是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
分為幾個方面:
第一,生育補貼。前幾年我就提過應該成立國家生育基金,專門用來補貼生育。
歐洲很多國家,每孩每月補貼兩三百歐元(相當於兩三千人民幣),甚至有靠生育補貼就足夠家庭開支的。
我覺得應該拿出GDP的大約2%-3%來提振生育。中國2023年GDP總量為126萬億,因此應該至少拿出3萬億至5萬億來用於生育補貼。
第二,提升普惠的托育服務供給。法國零到三歲的公立託兒所可以覆蓋50%以上的嬰幼兒,中國目前是不到4%,因此國家也出臺了檔案,要建立普惠的託兒所,這可以解決職場女性的後顧之憂。
第三,其它鼓勵生育的激勵政策,比如買房補貼。有句玩笑話說“高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我建議對二孩、三孩甚至多孩家庭,在保障房或房貸利率上應該給予一些支援。
第四,把輔助生殖納入社保。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完成學業時可能已經26歲了,這不僅是她們生育的黃金時期,也是她們職業生涯起步的關鍵時期。但當她們在職場打拼發展五年後,到了30多歲,可能會錯過生育的最佳時機,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卵子質量會下降。因此,這裡存在一個矛盾。未來她們是不是可以選擇在26歲時冷凍卵子,等到30多歲後再使用。在歐美等國家,包括試管嬰兒和凍卵在內的輔助生殖技術,已經可以納入社保報銷範圍。
第五,女性就業權益的保障。客觀來講,中國很多企業不願意招女性,因為女性要生育、養育孩子,這對女性就業極其不公平。

一個家庭生兩個孩子最好

最終社會要流動
應該儘快全面放開戶籍

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
主要是公共政策的責任
《經濟大家說》:從企業層面,您是否有一些調研經驗可以分享?在員工生育、就業、養老等方面,您認為企業能做出多大的貢獻?
任澤平:其實現在很多經營比較好的企業,都對員工生育進行了補貼。
我認為這個事情對企業來說是不可強求的,基於企業家的責任和情懷發放補貼,但它不是強制性的。因為現在很多中小企業經營是比較困難的,不能額外強制增加企業的負擔。
客觀講,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它是公共政策的責任。我們國家的稅負是比較重的,是否可以用個人所得稅來做補貼?
如果我們每年投入比如3-5萬億用於生育補貼,有可能將我國的生育率提升到1.5以上,提升幅度50%。50%的概念是什麼?以目前每年大約900到1000萬的新生兒數量計算,透過這樣的補貼,中國每年可以增加500萬的新生兒,這些都是未來的年輕人,這將極大地提升中國的經濟增長潛力。


圖注:任澤平、白學松所著《大國人口》
*版權宣告:騰訊新聞出品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複製和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