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人口危機:高中開始唱中國國歌

作者:特例的貓
來源:特例的貓
全文1891字,預計閱讀需3分鐘。
人口問題又上了熱搜,老貓很想聊聊這個話題,但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本次主要討論隔壁國家。
當年讀中學的時候,就隱隱發現不對勁,因為政治卷子談及相關問題,往往會拿中日人口進行對比。
這時的回答就很魔怔:一邊肯定我國計生政策,一邊批評日本人口危機。
日本人更是憂心忡忡,早在2018年的時候,日本NHK就做了報道。
因連年低生育,造成生源緊缺,日本高中積極招收中國留學生,開學典禮上集體唱中國國歌!
真 · 魔幻現實主義中國國歌原名就叫《抗日義勇軍進行曲》,但因為老齡化,日本的開學典禮,竟唱著抗日歌曲?
值得一提的是,這還真不是網路段子,我專門翻過去看了日語原影片,就是那麼魔幻。
起立唱國歌的中國學生,低頭坐著的日本學生
由於中國學生佔學校的90%左右,日本學生別說霸凌中國學生,能不被中國學生霸凌,都算燒高香了。
在開學典禮上,明顯可以看到:人多勢眾的中國學生高唱國歌,而人單勢孤的日本學生一臉沮喪。
日方校長也表示:中國國內激烈的升學競爭,與日本的少子化相逢,形成了獨特的留學渠道。
從中國人的角度,日本人口老齡化,對我們也算是好事。
特別是中考分流以後,那些家裡有點錢,但不想孩子讀技校的,可以試試日本這個渠道。
大學生都是從高中生過來的,現在日本高中缺學生,只能放開招錄在日本讀書的中國留學生。
以中國高考的內卷程度,有考211大學,或者985大學的能力,去日本往往可以亂殺。
縱然上不了東大這等頂級學府,但早稻田這樣的世界名校,肯定可以試一試。
肯定有胖友問:日本政府也不是傻子,就不知道想辦法提高生育嗎?
兄啊,人家想過很多主意了, 但一來工業化和城市化,本來就會降低生育,屬於“非戰之罪”。
二來日本運氣不好,最有能力催生的年代,遇上了漫長的化債期!
《大話西遊》中的唐僧講過:人和妖都是媽生的,人是人他媽生的,妖是妖他媽生的。
臺詞搞笑而現實:人口數量取決於育齡婦女*生育意願,生育意願是主觀因素,育齡婦女數量是客觀因素。
縱然能拉高她們的生育意願,首先也得有足夠的數量吧?
而日本從70年代以後,女性人口開始收縮,到了90年代以後越來越嚴重,這肯定會減少出生人口。
這就帶來第二個問題:當年日本生育意願還是很強的,為什麼政府不肯行動呢?
因為正忙著化債,要千方百計地刺激經濟,盡力應對通縮。
決策層根本沒心思,也捨不得投資源去解決少子化問題。
化債期最大的任務,是增強資本使用效率: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提高效率翻譯過來就是增加產品技術性;降低成本翻譯過來就是減少人力支出。
大家覺得對企業來說,究竟提高研發容易,還是直接裁員容易呢?
這些政策加大了資金效率,但也減少了穩定就業、加重了競爭烈度,對生育帶來很多副作用。
經濟下行期,男女都要卷,育齡女性每天被催著結婚生子,卻沒有任何實際補助,她們又不是傻子!
不給真金白銀, 就給宣傳口號,經濟不景氣隨時會被裁,下崗後沒任何補償,生出來的孩子又沒法塞回去。
從理性人的角度去考慮,生育率自然會下降,新一代基數必然減少。
那日本是怎麼化債的呢?
巧了,和隔壁一毛一樣,之前老貓寫過《政府化債,誰是代價》裡面的套路,其實日本早就操作過。
在經濟缺少長期增長動能的時候,日本政府又面臨了老齡化帶來的人口拐點,政府負擔越來越大。
為了避免債務危機,日本政府必須降低債務本息支出,開始搞化債。
一、更多的長債,更少的短債
同樣發債規模,債務週期越長,每期還債的壓力越低。
所以日本把許多原定3年、5年的短期公債,變成了長達20年、30年的長期公債。
二、用低利率的新債,還高利率的舊債
日本為了化債,讓大部分短債的利率低於2%,部分長期債甚至是負利率:借錢給他,還得倒貼。
這為借新債還舊債提供了喘息,攤薄了舊債,也降低了未來單期付息的成本。
三、轉移支付來騰挪
從收入來看,日本中央和地方的稅收比例近6:4。
從支出來看,日本中央和地方的支出比例近4:6。
地方顯然不夠吃,因此日本地方財政支出的20%,來自於中央轉移支付。
既然有中央轉移支付做擔保,地方政府債務自然有了一定信譽。
日本的化債期就是這麼來的,而成長於這個經濟環境的青年,自然會出現謹慎的生育觀念。
等日本政府開始嚴肅看待生育率時,其實已經有點晚了。
第一階段:我們宣稱什麼事都沒有
第二階段:我們說也許有事發生,但不應該採取行動
第三階段:也許我們應該採取行動,但什麼都做不了
第四階段:也許我們當初能做點什麼,但現在太遲了
日本的教訓擺在眼前,一樣的化債期,一樣的低生育,不容樂觀啊!
為了防止讀者朋友們走丟,
請大家關注我們的矩陣號“經濟生活雜談”
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