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Guim Tio
今天呼和浩特,放了個大招:
給新生兒大筆發錢。
生1個娃,一次性發1萬塊錢。
第2個娃,發5萬塊。每年發1萬,一直髮到娃五歲。
第3個娃,發10萬塊,每年發1萬,一直髮到娃十歲。
…
今年3月1日後出生的娃,都在補貼範圍。
鼓勵大家多生、敢生、放開生。
這幾年,很多地方出臺了生育補貼政策。
呼市可能是發錢(畫餅)力度最大的。
哎,我酸了。
我本來也能拿這種錢的。
我娃是深圳戶口,兩年前深圳宣佈要發放生育補貼。
當時政策是在徵求意見:
也是像呼和浩特一樣,生娃就給錢。
如果娃已經出生了,但沒滿三歲——可以申請每年1500元~3000元的育兒補貼,直到三歲為止。
我當時很開心,寫了文章:刺激生娃,真發錢了
可是——
如今我娃已經很快就要三歲了,這錢還不見蹤影。
不曉得去哪兒領。
有了解的深圳網友,可以提醒我,這個錢該上哪兒領。
謝謝啦~
再等幾個月,我娃三歲了,黃花菜都涼了…

二
鄭州也是。
鄭州市2023年釋出規定:
對一孩、二孩、三孩及以上家庭分別一次性發放2000元、5000元、15000元。
然後2024年,有人就問:“這錢咋還不發呢?”
沒有訊息。
現在快兩年過去了,最近2025年3月了,很多鄭州IP的朋友依舊在說:
這個錢還沒有蹤影,不知道去哪領錢。

大夥兒嗷嗷待哺。
此去經年,娃都能打醬油了。
讀者們有領到了地方的育兒補貼的話,可以留言說說。
哪個城市,多少錢。
當然,有個好訊息是,前幾天,國家層面已經明確了:
要發放育兒補貼。
央視報道說,目前正在起草操作方案。
這個不同於地方零散宣佈的補貼政策,會更高階,更權威。
我相信應該能落地。
(相信相信的力量

)
讀者說:
“我有三胎,10歲、7歲、2歲,不知道能不能趕上這個錢”。
我說,我也緊盯這個。
希望早點兒出臺。
三
不小心聊多了

原本今天要聊別的事,因為字數限制,就先放一放。
簡單說個事:
最近A股開始了調整,前期漲得多的科創、科技股,這幾天有了明顯的回撥。
之前很多人吐槽——
“自己的債券、銀行理財都跌太猛了”
接下來一段時間,或許可以稍微緩一緩,喘口氣。
看看能否修復一些虧損。
我自己盯的國債ETF:
從1月以來就持續陰跌,但最近兩天,稍微有了階段性底部企穩的跡象,開始出現了上漲。
黃框處:

當然,時間還太短。
沒法斷定已經企穩了。
但,債券市場一般跌久了、跌多了,也會慢慢自發尋底。
股債經常坐蹺蹺板。
你上我下,我上你下。
如果A股持續下跌,債會修復更多。
部分銀行理財,收益可能也會有回暖跡象。
(不代表所有理財收益會出現回暖跡象)
當然,股民朋友會不爽這點兒,甘蔗難有兩頭甜。
我不知道接下來A股怎麼走,但漲多了的股票,適當回撥也是正常情況。
可以提醒一件事——
債券雖然總體安全,但長牛了好幾年了。
買債、買銀行理財的朋友,未來要放低總體的收益預期。
之前債券漲得越多,留給未來的收益空間越小。
舉個例子:
100塊錢,3%票息的一年期債券,原本到期能有3塊錢利息; 如果它是自由流動買賣,當它價格漲到了102塊錢,那它到期的收益會只剩1塊錢。
收息股也是同理。
如果收息股分紅不變。
隨著股價的上漲——它的股息率也會削弱。
比如,工商銀行,過去三年每股的分紅都保持在3毛錢左右。
但它的股價,三年間接近翻倍。
它的股息率從之前高峰期的8%,縮水到了現在不足5%。
其它幾家大銀行股票也類似。
之前有讀者問:
“不想面臨風險,只想一年穩穩健健拿5%回報,應該怎麼做?”
emmm…
現在低風險、好回報的機會,已經大大減少了。
如果不想冒險。
大多數情況下,咱們還是得放平心態,放低預期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