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製藥業洞察|生物技術2025年中展望:行業拐點將至,下半年有哪三大焦點?

本文來自彭博終端,終端使用者可執行NSN SXX5B8DWLU68 <GO>閱讀原文。非終端使用者可點選文末“閱讀原文”預約演示。
全球市場版圖日新月異,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為您的企業戰略助力。在製藥與生物技術領域,無論是全球行業資訊與熱點,還是製藥管線里程碑及催化劑事件、財務預測…… BI涵蓋廣泛且深度的關鍵資訊,旨在為您的決策提供可靠且具有競爭力的洞見支撐。
掃描二維碼立即訂閱
彭博生物製藥雙週報
本期主題:中國生物技術行業2025年中展望
中國生物技術行業下半年三大焦點
隨著香港IPO市場回暖以及生物技術公司收益前景更加明朗,市場情緒得到改善,中國生物技術行業有望延續復甦態勢。預計新藥密集獲批且關鍵管線資料即將釋出,加之市場高度關注PD-1/VEGF通路以及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會議公佈積極資料,這將為更多併購活動鋪平道路。
需要關注的因素
資料來源:彭博行業研究
中國生物技術行業迎來拐點 多重催化劑提供支撐
中國本土生物技術企業經過10-15年發展,正站在盈利可期的重要拐點。信達生物於2024年扭虧為盈,早於市場預期,估值或因減肥藥物上市以及IBI363 (PD-1/IL-2)在ASCO會議上呈現積極資料而得到支撐。百濟神州在第一季度實現盈虧平衡,有望成為全球腫瘤治療領域的巨頭。該公司2025-2028年銷售增速低於同業,這與其企業價值/銷售比率相匹配,即便在盈利前景明朗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康方生物與再鼎醫藥有望在2025年實現盈利,從而躋身盈利陣營。儘管Harmoni試驗的總生存期(OS)資料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平,康方生物的估值仍可能保持在高位。關稅不確定性為再鼎醫藥的企業價值/銷售比率帶來壓力,該公司需推進本地化生產並將ZL-1310 (DLL-3 ADC)進行對外授權。
企業價值/銷售比率和年複合增長率
資料來源:彭博行業研究
創新料將推動新療法問世
信達生物的減肥藥瑪仕度肽預計即將上市,一旦獲批,很可能會吸引投資者關注。百濟神州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和套細胞淋巴瘤(MCL)的Sonrotoclax有望於2026年在中國上市,為這兩類血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方案。百濟神州計劃向全球監管機構遞交上市申請,下半年可能先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提交申請,具體時間取決於MCL二期試驗結果。諾誠健華的Mesutoclax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突破性療法認定後,正在推進上市程序。得益於SACHI研究在ASCO會議上公佈的積極資料,和黃醫藥/阿斯利康的口服聯合療法–沃瑞沙和泰瑞沙今年將在中國擴充套件適應症,用於二線EGFR突變伴MET擴增肺癌的治療。和黃醫藥的Syk抑制劑索樂匹尼布有望憑藉新資料在年內獲得中國監管批准。
部分監管決定
資料來源:彭博行業研究
管線資料有助於增強下一波驅動因素的可見性
如果即將舉行的研發日活動公佈的資料良好,百濟神州將啟動BGB-43395(一種CDK4抑制劑)聯合SERD治療二線乳腺癌的三期試驗。該公司旗下其他10項資產(包括EGFR CDAC)的概念驗證資料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或2026年初發布。預計以下資料公佈的時間表類似:康方生物Harmoni-2試驗的最終總生存期更新資料、依沃西單抗對比可瑞達治療PD-1+肺癌的中國頭對頭試驗,以及信達生物瑪仕度肽(9毫克)的三期Glory-2試驗。在展示ZL-1310的積極療效和安全性資料後,再鼎醫藥計劃年底前公佈該藥聯合泰聖奇治療一線小細胞肺癌的資料。再鼎醫藥/百時美施貴寶的KarXT目前正在中國接受精神分裂症適應症審評,該藥同時也在進行阿爾茨海默病的三期研究,資料將於年內公佈。
部分管線資料一覽
資料來源:彭博行業研究
中國香港IPO市場回暖 併購活動有望持續
儘管全球股市遭遇重挫,香港市場的投資者情緒似乎正在改善。恆瑞醫藥港股上市募集資金98億港元,成為近五年港股醫藥板塊最大IPO。市場對生物技術行業的興趣同樣高漲:以抗體偶聯藥物(ADC)先鋒企業映恩生物為例,該公司以每股94.60港元發行上市,交易首日即翻倍至205港元。許多生物技術公司可能會考慮重啟在2024年上市視窗期因融資環境低迷而暫停的申請。
2025年授權活動將持續,市場對PD-1/VEGF通路的興趣仍然很高。輝瑞與三生製藥簽署授權協議,獲得後者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SSGJ-707的開發權,首付款12.5億美元。隨著中國生物技術企業在ASCO會議上公佈試驗資料,我們預計下半年將迎來更多交易。
股票發行(IPO和二次上市)
資料來源:彭博行業研究
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能夠為企業客戶提供與市場緊密相關的資訊與資料、分析與洞見,為您的企業策略提供可靠支撐,助您的團隊保持領先地位。如需瞭解更多,歡迎點選“閱讀原文”預約演示。
訂閱生物製藥研究雙週報
想要即時獲取BI關於生物製藥行業的最新研究成果?請掃描文末二維碼>關注彭博專業服務號>根據提示註冊成會員。我們將持續為您傳送精彩內容!
免責宣告:本報告最初以英文釋出,該翻譯版本為彭博本地化團隊和翻譯服務公司的產品。如中、英文版本有任何出入或歧義,概以英文原版為準。
彭博Bloomberg享有對本文的獨家版權,未經許可,請勿直接轉載或用於其他商業用途,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點選 “閱讀原文” ,預約彭博終端演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