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來自彭博終端,終端使用者可執行NSN SQIH68DWLU6D <GO>閱讀原文。非終端使用者可點選文末“閱讀原文”預約演示。
全球市場版圖日新月異,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為您的企業戰略助力。在製藥與生物技術領域,無論是全球行業資訊與熱點,還是製藥管線里程碑及催化劑事件、財務預測…… BI涵蓋廣泛且深度的關鍵資訊,旨在為您的決策提供可靠且具有競爭力的洞見支撐。

掃描二維碼立即訂閱
彭博生物製藥雙週報
本期主題:美國關稅政策或從長遠上重塑醫藥供應鏈
(彭博行業研究)——美國已在減少從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進口藥品,特朗普新政府加徵關稅的舉措或加快這一勢頭,印度的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上升。此外,到2030年,銷售超過3,100億美元的藥品將失去專利獨佔權,這可能會擴大全球影響。
特朗普關稅新政或使美國從某些國家進口的藥品加速下滑
過去15年,美國從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進口藥品的比例大幅下降,而特朗普政府擬議的加徵關稅政策恐將加速這一趨勢。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資料,2024年這三個國家合計約佔美國所有藥品進口類別的四分之一,低於2010年的近40%。其中,加拿大的份額變化最大,從2010年的27%降至2024年的12%。相反,從印度進口藥品的比例有所上升,從9%擴大至14%。
製藥企業認為,由於特朗普總統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透過非法分銷網路走私芬太尼等違禁藥品上,藥企受到的影響可能較小。不過,我們預計加徵關稅可能會令已經在轉移的全球分銷網路進一步加速。
2024年25%的藥品進口類別面臨加徵關稅

資料來源:FDA
印度藥企或將從全球製藥格局重塑中獲益
美國擬議的關稅政策也可能會推動印度藥企在全球仿製藥市場加速崛起。市場普遍預期,到2030年印度藥企將佔到全球仿製藥收入的近50%,而2011年這一比例為27%,主要是由於歐洲和以色列藥企的份額下滑,因為其中許多企業專注於研發更多品牌藥。據我們計算,印度和中國還佔據了原料藥(API)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原料藥與輔料混合後可製成成品藥,不過大多數藥企仍未披露這一資訊。
成本因素是向印度轉移的最大誘因,印度每家制藥廠的年營業支出約為1,500萬美元(而美國則超過4,000萬美元),此外,印度的年平均工資約為2.3萬美元(美國為12.5萬美元)。
到2030年印度藥企或將佔據仿製藥市場的半壁江山

資料來源:彭博行業研究
重大專利到期機會凸顯關稅新政重要性
潛在的關稅政策出臺之際,仿製藥市場即將迎來一波重大專利到期機會:到2030年,全球將有銷售超過3,100億美元的品牌藥失去獨佔權,這凸顯出地域轉移的重要性。市場普遍預期,在此期間全球仿製藥市場將增長20%以上。最近一次重大的專利懸崖發生在2011年左右,相關藥品的銷售約達2,500億美元。
2024財年FDA批准的仿製藥減少10%至856種,較特朗普第一任期內的2019年峰值1,171種減少27%,美國新政府對FDA的立場因此變得非常重要。平均而言,有五種以上仿製藥替代品的藥品價格比同類品牌藥平均低95%以上,這表明仿製藥獲批數量增多或使藥品價格保持在較低水平。
到2030年將有超過3,000億美元的藥品失去獨佔權

資料來源:彭博行業研究
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能夠為企業客戶提供與市場緊密相關的資訊與資料、分析與洞見,為您的企業策略提供可靠支撐,助您的團隊保持領先地位。如需瞭解更多,歡迎點選“閱讀原文”預約演示。
訂閱生物製藥研究雙週報
想要即時獲取BI關於生物製藥行業的最新研究成果?請掃描文末二維碼>關注彭博專業服務號>根據提示註冊成會員。我們將持續為您傳送精彩內容!

免責宣告:本報告最初以英文釋出,該翻譯版本為彭博本地化團隊和翻譯服務公司的產品。如中、英文版本有任何出入或歧義,概以英文原版為準。
彭博Bloomberg享有對本文的獨家版權,未經許可,請勿直接轉載或用於其他商業用途,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