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行業人士稱,過去以房貸為主的個人貸款抵押物比較充分,資產質量較好,再加上每年新增的規模較大,不良率一向較低。但2024年個貸不良率出現較大幅度上升,需進一步關注
文|《財經》記者 陳洪傑
編輯|張穎馨 張威
六大國有銀行2024年報已披露完畢,總體來看,均實現穩健發展。就資產質量而言,整體保持穩定。不過,從具體業務板塊情況來看,六大行個人貸款不良率呈齊升態勢,這一現象引發市場關注。
根據六大行財報,2024年末,中國銀行個人貸款不良率為0.97%,較上年末上升0.21個百分點;農業銀行個人貸款不良率為1.03%,較上年末上升0.3個百分點;工商銀行個人貸款不良率為1.15%,較上年末上升0.45個百分點。
在另外三家國有大行中,2024年末,建設銀行個人貸款不良率為0.98%,較上年末上升0.32個百分點;交通銀行個人貸款不良率為1.08%,較上年末上升0.27個百分點;郵儲銀行個人貸款不良率為1.28%,較上年末上升0.16個百分點。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釋出的資料顯示,2024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3.3萬億元,較上季末減少977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50%,較上季末下降0.05個百分點。
六大行的資產質量大多處於好轉之勢。2024年末,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34%、1.30%、1.34%、1.25%、1.31%;同比分別下降0.02個、0.03個、0.03個、0.02個、0.02個百分點。而郵儲銀行則較上年末上升0.07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率為0.90%,依然為六大行最低。
“2024年受宏觀經濟環境、房地產週期,有居民收入增速下降等共同影響,個人及小微客群等群體抗風險的能力總體偏弱。”多位國有大行人士在近期舉行的2024年業績釋出會上稱。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幾年不少大行的個人貸款業務增速較快。例如在2024年末,農業銀行個人貸款較上年末增加7542.97億元,增長9.4%;交通銀行個人貸款餘額27524.0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29%。
有行業人士稱,過去以房貸為主的個人貸款抵押物比較充分,資產質量較好,再加上每年新增的規模較大,不良率一向較低。但2024年個貸不良率出現較大幅度上升,這一現象值得關注。

個貸不良率齊上升
個人貸款為一項重要的貸款業務,主要是指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向符合貸款條件的自然人發放的用於個人居住、消費、生產經營等用途的貸款。
由於利率稍高,再加上小額分散的特點,個人貸款在銀行業的零售轉型中受到追捧。但2024年,佔據金融業主導地位的六大行個貸不良率出現了齊上升的態勢。
具體來看,2024年末,中國銀行個人貸款不良率為0.97%,較上年末上升了0.21個百分點。其中,住房抵押不良率為0.61%,2023年末為0.48%;信用卡不良率為1.73%,2023年末為1.83%;其他個人貸款不良率為1.73%,2023年末為1.29%。
中國銀行副行長武劍在近期表示,對公方面,房地產行業仍是境內新發生不良第一大行業,但風險已逐步出清,同比已呈下降趨勢。個人業務方面,個人經營貸款和按揭貸款新發生不良同比增加,資產質量壓力仍存。
農業銀行的規模增長較快,2024年末個人貸款較上年末增加7542.97億元,增長9.4%。其中,個人消費類貸款(含信用卡透支)較上年末增加2943.06億元,增長28.3%;個人經營類貸款較上年末增加6462.41億元,增長35.0%。
在不良率方面,農業銀行在2024年末個人貸款不良率為1.03%,較上年末上升了0.3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為0.73%,2023年末為0.55%;信用卡透支不良率為1.46%,2023年末為1.40%;個人消費貸款、個人經營類貸款的不良率分別為1.55%、1.39%,而2023年末分別為1.04%、0.93%。
2024年末,工商銀行個人貸款不良率為1.15%,較上年末上升了0.45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為0.73%,2023年末為0.44%;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為2.39%,2023年末為1.34%;個人經營性貸款不良率為1.27%,2023年末為0.86%;信用卡透支不良率為3.50%,2023年末為2.45%。
在六大行中,建設銀行的個人貸款業務資產質量最優,2024年末個人貸款不良率為0.98%,較上年末上升了0.32個百分點。其中佔比最大的為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為0.63%,2023年末為0.42%。
交通銀行的個人貸款業務是六大行中增速最快的銀行。2024年末,其個人貸款餘額27524.0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29%;個人貸款不良率為1.08%,較上年末上升0.27個百分點。
其中,2024年末交通銀行的住房貸款、信用卡、個人經營貸款、個人消費貸款及其他不良率分別為0.58%、2.34%、1.21%、1.12%,2023年末分別為0.37%、1.92%、0.78%、1.45%。
郵儲銀行為六大行中對公貸款業務規模小於個人貸款業務的銀行。郵儲銀行在2024年末的個人貸款不良率為1.28%,較上年末上升了0.16個百分點。2024年末,其個人住房貸款、個人其他消費貸款、個人小額貸款、信用卡透支及其他不良率分別為0.64%、1.34%、2.21%、1.48%,2023年末分別為0.55%、1.81%、1.73%、1.71%。
如何看待郵儲銀行個人信貸的資產質量?“我們有幾個觀點:我行個人信貸資產戶數多、筆均小,個人經營貸款的戶均金額約40萬元、住房按揭貸款戶均約50萬元,高度分散,無集中性不良,不會帶來系統性風險;個人信貸資產通常採用脫期法進行風險分類,信用類貸款逾期30天就劃入不良,資產質量相對透明,風險暴露更實。2024年末我行全部重組貸款餘額佔比僅為0.25%,不足可比同業平均水平的一半。”4月2日,郵儲銀行副行長、首席風險官姚紅稱。
姚紅還表示,個人信貸業務中抵押類佔比高,出現不良後通常實際損失水平會更低,郵儲銀行個人貸款抵押類佔比為75%,以個人經營貸款為例,五年內回收率抵押類比信用類高40%;個人信貸資產質量不僅要關注不良率絕對值,更要關注風險調整後的收益水平。目前個人貸款的價值創造仍為可比同業最優水平。

如何應對個貸承壓?
“展望2025年,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但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有效需求仍顯不足。”有國有大行人士稱,一是房地產市場當前仍處於深度調整期,但隨著國家“一攬子”增量政策的落地轉化,房地產市場有望逐步止跌回穩,預計開發貸款資產質量壓力有望延續2024年邊際改善的趨勢。
二是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疊加就業結構性矛盾,個人按揭、經營貸款等資產質量預計持續承壓等。
在武劍看來,一方面加強風險前瞻性管控及貸後管理,另一方面主動應對不良資產分散化、小額化的挑戰,最大化爭取現金清收,盤活資源、釋放空間;持續落實分類新規要求,準確反映資產質量,充分評估重點領域風險,足額、審慎計提撥備。
“密切關注房地產交易市場變化,加強與優質大型房地產企業及頭部中介平臺公司的合作,從源頭把控個人住房貸款信用風險;針對多頭融資、抵押物套現、騙貸等新型風險,推動房抵組合貸款全流程風險模型系統建設,豐富貸前、貸中風險識別策略集;加強個人貸款全週期智慧風險監測管理,完善個人貸款催收一體化建設,持續推進不良資產處置工作等。”工商銀行在年報中稱。
姚紅則表示,結合2024年新形勢的變化,在以下方面做了最佳化:更加註重客戶生產經營實際,進一步改進最佳化作業流程,強化客戶盡調和押品准入質量,這是零售風險管理的關鍵環節。調整風控模型策略,圍繞細分市場的價、量、險平衡目標,充分考慮客戶金融服務需求,動態調整准入、額度以及定價策略,最佳化貸款區域、客群、緩釋結構等。
“更加關注貸後管理,細化預警、退出、催收、保全要求,降低實際損失率。對於存量客戶,根據客戶經營情況、還款能力、還款意願等,分類確定處置措施,對還款意願好,出現臨時性困難的客戶給予支援,依規緩釋業務風險;更加有效推進集中運營,預計2025年完成建設等。”姚紅稱。
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大力提振消費”作為2025年擴大內需的重點任務,商業銀行怎樣看待相關業務機會?
中國銀行副行長蔡釗認為,一方面,積極助力傳統消費。住房消費方面,支援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持續加大房貸投放力度,按照國家政策提供最優房貸首付比例和利率,降低居民購房融資成本等。
另一方面,大力支援新興消費。服務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消費場景,支援平臺經濟創新發展。例如在綠色消費方面,在手機銀行推出個人碳賬戶專區,支援客戶累積碳能量值並計劃上線碳能量兌換微信立減金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