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杆姐&編輯|愛麗絲
就像一場精心編排的金融舞臺劇。
當槓桿遊戲翻開興業銀行2024年報的開篇十幾頁,董事長、行長致辭,無論是語言還是板式都非常漂亮、得體——不愧是坐擁10.51萬億總資產的金融帝國。

但如果細看這份長達388頁的成績單,除了帝國頭頂的光環,或許你和我一樣還會看到另一個興業銀行。裡面藏著銀行業最真實的焦慮:這是一場規模與質量、短期利益與長期生存的終極博弈。
1
撕開營、利“雙增”的裂縫
2024年,興業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122.26億元,同比增長0.66%,增速由上一年的-15.61%轉正。歸屬淨利潤同樣由負轉正:從2023年的-15.61%回升至+0.12%。
樂觀的人看到的是興業銀行營、利雙增,有企穩趨勢。悲觀的人則看到2023年跌幅那麼深,基數相對低了之後漲幅還並不亮眼。
因為從目前(截至2025年3月29日)A股已披露年報的23家銀行來看,興業銀行的營收同比漲幅排在第15位,淨利潤同比漲幅排名倒數第三位。

拆分來看,2024年興業銀行利息淨收入1,481.07億元,較2023年增長1.09%;但非利息淨收入略有下滑,從上一年的643.28億元降至641.19億元,降幅0.32%。
這方面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完全相反。前者是2024年淨利息收入下滑1.58%,非利息淨收入上升1.41%。
進一步拆解槓桿遊戲發現,興業銀行的利息淨收入上升主要因為利息支出減少較明顯,從上一年的2025.76億元減少到1957.28億元,下降68.48億;利息收入則降幅略小,從上一年的3490.79億元降至3438.35億元,降幅52.44億。
2024年興業銀行淨利差1.56%,同比下降10個基點;淨息差1.82%,同比下降11個基點。

對於非息淨收入下滑,興業銀行稱是因為受保險“報行合一”等監管政策因素影響,手續費淨收入下降。
上圖披露資料顯示,2024年興業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同比下滑36.59億元為240.96億元,可見數字化對中間業務的賦能尚未突破臨界點。
利潤方面,從圖表裡其實可以看到,興業銀行的整體淨利潤其實是略有下滑的:從2023年的776.54億元降至774.91億元。但因為少數股東損益的減少,導致歸母淨利潤看起來增加。
如此來看,營、利雙增背後,無法遮蔽的是興業銀行增長動力不足,傳統中間業務全面萎縮的現實。
2
房地產隱憂
再來看具體業務情況。
企業金融業務作為興業銀行的傳統強項,2024年繼續發揮著壓艙石的作用。企金客戶總量153.55萬戶,較上年末增加13.41萬戶;本外幣對公貸款餘額34,444.9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764.71億元,增長8.73%。
然而,房地產行業的持續調整給企業金融業務帶來了不小的挑戰。部分高負債房地產客戶的風險進一步釋放,導致關注類貸款餘額和佔比上升。
截至報告期末,興業銀行對公房地產融資餘額7,451.85億元,較上年末增加550.39億元,主要是加大對產業園區、城市更新等領域支援力度。不良資產率3.89%,較上年末上升0.85個百分點。

2024年,興業銀行房地產不良貸款率也上升明顯,從上一年的0.84%升至1.54%。貸款餘額從上一年的4374.5億元增加到4740.75億元。
這表明,儘管興業銀行在房地產領域的風險防控上採取了積極措施,但行業整體下行的壓力仍然難以完全規避。
另外槓桿遊戲注意到,除了房地產,興業銀行的另一大貸款主要行業製造業不良率也上升了:從上一年的0.57%增至0.72%。

2024年興業銀行個人貸款不良率在下降,從1.42%降至1.35%,但如上圖所示,其個人住房及商用房貸款的不利貸款率也在上升。
有意思的是,該行在年報中強調“前瞻性計提”,卻在對公房地產融資領域撥備計提比例為 4.99%,要知道其融資不良率為3.89%。
3
區域性風險
資產質量整體來看,興業銀行還是穩的:不良貸款率和上一年持平,撥備覆蓋率、撥貸比雖有下滑但還是在合理水平,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略有提高。


地方政府債務方面,興業銀行透過專項債置換累計壓降業務敞口390億元,回撥減值約19億元。
截至報告期末,興業銀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餘額1,043.47億元,較上年末減少572.44億元;不良資產餘額40.8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0.11億元;不良資產率3.91%,較上年末上升1.39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割槽域的不良率。如下圖,槓桿遊戲透過興業銀行2024年區域貸款資料,看到其風險分佈的“明雷”與“暗雷”。

廣東:不良率增長“風暴眼”。2024年興業銀行在廣東的不良貸款激增92%,不良餘額從55.88億飆升至107.41億,不良率從0.85%跳漲至1.64%,增速接近翻倍。
廣東作為經濟大省,貸款餘額佔比11.45%卻貢獻了約17.5%的不良貸款,或與當地房地產專案(尤其民營房企)、外貿企業壞賬集中暴露有關?
若廣東風險未有效遏制,可能引發區域性信用危機連鎖反應。
再就是浙江,這裡是隱形風險的“加速器”。不良率翻倍從0.37%升至0.65%,不良餘額增長96%,遠超貸款增速10.7%。
浙江民營經濟活躍,這兩年中小企業怎麼樣槓桿遊戲不便多談,總而言之中小企業貸款、消費金融風險可能加速釋放,需警惕擔保鏈斷裂風險。
還有東北,該區域不良率跳升25%:從0.89%升至1.11%。雖絕對值不高,但折射東北地區經濟復甦乏力,傳統制造業、國企債務風險傳導至銀行端。
東北人口流出、產業轉型滯後,貸款質量改善難度也高於其他區域。
綜上,當銀行業步入“資產質量出清年”,興業銀行的10萬億帝國亦正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未來能否在 "規模與質量"" 創新與風控 "之間找到平衡點,將決定這家股份制銀行是繼續書寫傳奇。
或許正如其年報中那句“向全球拓展、向科技突破”的宣言。在監管趨嚴、競爭加劇的新時代,唯有真正的戰略定力與破局智慧,才能讓這艘巨輪駛過暗礁密佈的險灘。
本文未標註出處的圖表,均源自企業官網或公告,特此說明並致謝

在低利率、低通脹與老齡化時代,除了降低房地產比例,增配國債、保險等避險資產。更好的做法是將選取標的擴大到全球的核心資產(比如鎖定4.6%利率的美債),讓家庭資產配置的收益率更穩健、風險對沖性更充分。
有全球資產配置諮詢需求的朋友,請新增運營微信(lang202501),或者長按下方二維碼預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