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破3%!被緊急喊停

2025.03.31
本文字數:3152,閱讀時長大約5分鐘

導讀:暫停發放,短期內2%水平的利率恐難再現。
作者 | 第一財經 陳君君
各家銀行密集調低消費貸產品利率,短短一週多後被監管火速叫停。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多家銀行已收到監管通知,要求暫停審批年化利率低於3%的消費貸款產品優惠,這一新規預計將從4月1日起正式實施。
在過去一年的消費貸“價格戰”中,許多銀行零售貸款業務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根據近期釋出的年報,國有六大行中有四家實現了消費貸業務的兩位數增長,其中交通銀行的消費貸餘額同比增幅高達90.44%。
然而,隨著消費貸業務的快速增長,零售貸款資產質量的風險也逐漸暴露。截至2024年末,多家銀行的個人貸款不良率呈現上升態勢。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監管採取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規範消費貸市場,防止銀行之間出現“內卷”現象,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與健康發展。
消費貸低利率被火速叫停
3月,銀行的消費貸業務受到廣泛關注,從月初兩會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提出消費貸要“提額延時”,到中旬央行、金融監管局火速出臺相關實施細則,再到各家商業銀行紛紛跟進,將產品額度最高提至50萬、最長延至7年,消費貸利率也被一降再降至2.5%以下水平。
近日,這一“激進”變化遭監管喊停。多家國有行、股份行、城農商行地方分支行信貸經理對記者表示:“已收到總行通知,從4月1日起,暫停發放低於3%利率的消費貸產品。”
不少消費貸客戶也已收到上述通知,紛紛在社交媒體中曬出相關訊息,已經申請成功但還未提款的使用者稱,銀行經理要求其在4月1日前進行提款,否則上述優惠將被收回。
也有客戶表示,現在登入部分銀行的消費貸產品頁面,此前的超低利率已不再。第一財經登入中國銀行“中銀E貸”發現,該產品年利率(單利)最低為3.1%,已無優惠券發放。另有消費貸申請人告訴記者,前幾日根據評分能申請到30萬元的額度,今天再去測算只剩下20萬元了。
華東地區某股份行地方支行信貸經理對記者表示,內部已經發出通知,要對消費貸低利率產品進行調整,內部要求加快通知手頭客戶進行測額或者提款工作,以確保客戶能夠享受到現有的低利率優惠。
記者也注意到,多家銀行此前推出的消費貸產品的低利率,部分本身就是限時利率,比如招商銀行,優惠券利率2.58%、2.68%均限時在2025年3月31日前使用。
對於消費貸優惠利率何時重啟,多家銀行信貸人士對記者表示,他們也不清楚,至少最近一段時間內,受監管要求,消費貸利率將維持在3%以上水平,短期內2%水平的利率恐難再現。
業內專家認為,這一調整表明,今年以來消費貸市場激烈的“價格戰”可能逐步走向理性,市場競爭將更多轉向服務質量和效率的比拼。金融機構應摒棄單純追求規模和速度的情結,注重將貸款利率維持在合理水平,以增強自身的商業可持續性。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指出,低利率的個人消費貸款可能帶來兩方面風險:一是消費者可能因“利率幻覺”忽視還款能力,盲目借貸,加重債務負擔;二是資金可能被挪用於資本市場或理財市場,偏離貸款初衷,擾亂金融秩序,增加系統性風險。因此,合理控制消費貸款利率水平,有助於防範風險,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與健康發展。
銀行狂攬消費貸款
各家銀行狂卷消費貸利率的背後,是各家出於信貸戰略的調整做出的進一步行動。近年來,房地產市場波動致個貸增長乏力,疊加信用卡業務不斷縮水,消費貸成銀行新焦點。去年以來,各家銀行紛紛透過優惠券、團購、限時折扣等方式吸引借款人,出現“內卷式”競爭,從而也推動消費貸餘額快速攀升。
根據近期多家A股上市銀行釋出的2024年年報可以發現,不少銀行出現消費貸款額度增長。
在國有六大行中,四家銀行實現該額度兩位數增長。交通銀行個人消費貸款餘額增加1568.37億元,增幅為90.44%,近乎增長一倍。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餘額均實現28.3%的同比增速,額度分別增至929.09億元、2943.06億元。
建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餘額達到5278.95億元,較上年增幅為25.21%;郵儲銀行個人消費貸款餘額為29959.9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8%。
零售業務是股份制銀行的業務基石,報告期內股份行的零售業務也取得較明顯的增長。截至2024年末,招商銀行消費貸款餘額達到3961.6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1.38%;興業銀行和中信銀行的消費貸款餘額分別增長13.18%和4.67%。不過,也有銀行的零售業務出現“拖後腿”,如平安銀行,2024年零售業務營收佔比僅為48.6%,相較2023年的58.4%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家銀行狂卷消費貸、狂攬客戶的同時,零售信貸的資產質量風險也在上升。例如,截至2024年末,工商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為2.39%,較前一年走高1.05個百分點。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分別較前一年走高0.51個百分點、0.23個百分點。
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認為,銀行間競爭激烈,透過降利率、提額度吸引客戶,有助於減輕消費者利息支出壓力、促進消費和擴大內需。但低利率環境下,部分銀行可能放鬆客戶篩選標準,導致信用風險累積。
銀登中心披露的資訊顯示,銀行正加速轉讓個人不良貸款,其中個人消費貸款不良資產轉讓頻繁。據銀登中心資料,2024年個人不良貸款批次轉讓業務規模達1583.5億元,佔總規模的70%,較2023年增長64.04%。個人消費貸款在個人不良貸款中的佔比在不同季度分別為70.4%、52.5%、41.9%和66%。2025年以來,多家銀行釋出了不良貸款轉讓公告,涉及個人消費貸款和經營貸款、信用卡透支等,部分不良資產包以極低折扣價格轉讓。
2025年零售業務仍是銀行戰略重點
在短期經濟復甦緩慢、企業信用需求較為低迷、居民房貸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儘管出現信貸資產質量下滑現象,但消費貸業務仍是各家商業銀行的發力重點。多家銀行在近期的業績會上表示,2025年將持續堅持零售業務發展戰略。
在2024年業績會上,中信銀行管理層指出,零售風險上升已成為行業共性,各銀行均面臨此問題,且這一趨勢可能仍將持續。中信銀行董事長方合英在業績釋出會上多次強調零售業務的穩定性至關重要。儘管近年來零售業務的不良風險有所顯現,但中信銀行今年仍將堅定推進零售業務發展,秉持“未來將持續堅持零售優先戰略不動搖”的方針。
平安銀行管理層也在業績釋出會上稱,總體來看,隨著高風險資產的逐步出清,零售貸款的單月淨投放呈現改善趨勢,按揭、持證抵押等基石類貸款規模已企穩回升。與此同時,平安銀行的零售轉型已進入關鍵階段,並持續推動零售改革等重點工作邁向新臺階。
2025年年初以來,銀行消費貸“價格戰”將利率壓低至3%甚至2.5%以下,遠低於央行最新公佈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3.1%)。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2025年2月,全國性銀行線上消費貸平均最低可執行利率降至2.91%,較上月下降7個基點,較去年同期下降28個基點,且大部分銀行消費貸利率已低於3%。
在此背景下,也出現部分消費者會因低利率而將資金挪用,投向股市、理財以及黃金等領域。業內人士提示,隨著消費貸相關政策的不斷放鬆,市場出現了新的風險點。部分消費者可能會利用低利率的消費貸資金,違規將其挪用於償還房貸、投資股市等限制性領域,從而引發跨市場套利現象。
展望未來,業內人士表示,銀行在拓展消費貸業務時,應避免陷入“價格戰”的泥沼,摒棄單純追求規模擴張和業務增速的情結,不以簡單的規模增長和市場份額提升為目標,而是將貸款利率維持在合理水平,以增強業務的商業可持續性。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指出,銀行應根據消費貸借款人的資信狀況等因素,實施差異化利率定價策略,並透過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居民的消費需求。在數字金融蓬勃發展的當下,銀行需要積極構建場景和生態,藉助生態化、場景化的金融服務模式,為居民消費提供更優質的支援。
微信編輯生產隊的驢(拉磨版)
推薦閱讀

審判醫院院長!組織221名紀檢、醫療系統代表“零距離”目睹全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