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市場違規套利,2字頭消費貸有何風險

2025.03.31
本文字數:2535,閱讀時長大約4分鐘

導讀:4月起消費貸產品年化利率或上調至不低於3%。
作者 | 第一財經 王方然
近半年來不斷下探的消費貸利率開始出現轉折點。
“上週工作日剛收到通知,消費貸最低利率要調整至3%以上。”一名國有行客戶經理對記者表示,其所在銀行將在4月初調整消費貸利率,具體調整幅度還未確定。
這並非個例,記者近期從深圳多名銀行人士處獲悉,此前市場銀行消費貸最低利率可做到3%以下,4月起消費貸產品年化利率或上調至不低於3%。
從“3字頭”到“2字頭”,消費貸利率“史低”背後,風險正悄然滋生。一方面,銀行“內卷式”低價攬客將使息差進一步承壓,不利於銀行本身良性發展。另一方面,消費貸利率較低,已與部分存量貸款利率間形成利差,部分提前還貸、借貸入股市的違規“套利者”正蠢蠢欲動。
消費貸2字頭“白菜價”被踩剎車
多數銀行消費貸利率將從“2字頭”恢復至“3字頭”。
近日,記者從深圳多名銀行人士處獲悉,目前消費貸的利率下限確受到一定限制,根據通知,原則上疊加補貼與優惠後,利率不得低於3%。
不過,在走訪中記者發現,目前各銀行應對策略並不一致。深圳某股份行網點負責人告訴記者,消費貸利率水平調整這一訊息基本屬實。其所在銀行已進行口頭通知,從3月底開始消費貸利率要上調至3%以上。短期內也不會再下調。
另一名城商行客戶經理則告訴記者,他所在的銀行這兩天仍可以辦理利率在3%以下的貸款,但是需要“極限操作”,在4月1日前完成審批。
記者注意到,許多銀行此前主打低利率的宣傳物料、展示頁面已進行一輪修改。
招商銀行App顯示,閃電貸產品目前的最低利率已從此前的最低2.58%上升至3.4%。平安銀行微信公眾號發文稱,年利率(單利)2.7%起的“白領新一貸”產品,優惠通道截至3月31日。
(圖片來源:平安銀行官方微信)
無獨有偶,寧波銀行的“寧來花—直接貸”此前宣傳稱最低利率可至2.49%,但近期在其官網中已恢復為最低年化利率(單利)3.98%。北京銀行的“消費京e貸”也從此前第三方宣傳的2.5%恢復至4.35%。
事實上,此前消費貸利率確實經歷了快速下調。“本輪消費貸利率下調始於2024年四季度,並在2025年元旦前後形成集中調整趨勢。”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稱,跌勢延續到今年3月份,不少銀行的消費貸利率還在繼續下調。目前大部分銀行的消費貸利率都已經低於3%,個別銀行的消費貸利率甚至下探至2.5%左右。
為何3%成為消費貸利率的一道“關口”?或與目前銀行息差壓力較大有關。
金融監管總局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末,我國商業銀行淨息差下降至1.52%,同比下降17個基點。
業內認為,若銀行內卷利率價格戰,將使得息差再次承壓。一名銀行業內人士認為,消費貸利率做到3%以下肯定會收窄銀行的利潤空間,不排除有些銀行為了搶市場份額,“虧本”在做。因此最近市場調控也是為了防止這種內卷式競爭的導向。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不同銀行資金成本、獲客成本不同,不同客戶風險成本不同,消費貸款應進行差異化定價。3%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要關注成本。
“此次對消費貸利率價格的直接約束,表明銀行機構消費貸競爭需以商業可持續發展為基礎,常態化利率價格戰、一味捲到利率地板價不可取。”素喜智研高階研究員蘇筱芮表示。
低利率潛藏風險
消費貸利率猛踩“剎車”回到“3字頭的”背後,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銀行正“內卷”低價攬客,消費貸規模迅速增長的同時,不良風險也在逐漸升溫。
央行釋出的《2024年四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2024年四季度末,不含個人住房貸款的消費性貸款餘額21.01萬億元,同比增長6.2%,全年增加1.24萬億元。
以近期披露財報的六大行為例,財報顯示,過去一年,國有大行的消費貸餘額猛增,多家增加規模在千億元以上。據披露,截至2024年末,交通銀行個人消費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加1568.37億元,增幅高達90.44%;農業銀行個人消費類貸款(含信用卡透支)餘額較上年末增加2943.06億元,增長28.3%。建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餘額為5278.95億元,較上年增加1062.72億元;郵儲銀行個人消費貸款餘額29959.99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372.58億元。
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個人消費貸餘額則分別增加958.25億元、929.09億元。
消費貸餘額一路狂飆同時,多家銀行不良貸款風險也在抬頭。記者注意到,上述消費貸餘額擴張較多的銀行,不良貸款率均有小幅攀升。財報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末,工商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為2.39%,較上年末上升1.05個百分點;農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為1.55%,較上年末增加0.51個百分點;建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較上年末上升了0.23個百分點。
除國有大行外,部分股份行的不良貸款率也在快速攀升。例如,渤海銀行個人消費類貸款的不良率從2023年的4.44%暴漲至12.37%。
除部分銀行不良率風險升溫外,此前消費貸利率過低一定程度上也催生出“套利”空間,不少人選擇騰挪消費貸資金,或“移花接木”違規用於提前還貸,或將低息貸款投入高風險的理財產品、股市中博取收益。
記者注意到,2025年以來,消費貸與房貸利率已出現“倒掛”趨勢。目前存量房貸利率普遍在4%左右,而根據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的資料,2025年2月,全國性銀行線上消費貸平均最低可執行利率為2.91%,環比下跌7BP,同比下降28BP。這也意味著彼時,消費貸和房貸利率之間約有1個百分點的套利空間。
“個人消費貸款利率過低,可能產生一些負面作用。”董希淼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是可能讓消費者產生“利率幻覺”,不顧個人實際盲目申請,從而加重個人債務負擔;二是消費貸款可能被套用、挪用,從而導致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資本市場、理財市場等。
董希淼建議,對消費者而言,申請消費貸款要到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辦理,切不可因為額度高、利率較低就隨意申請,申請消費貸款要基於個人和家庭的消費需求,應量力而行、合理適度,將個人債務負擔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內。金融機構應摒棄規模情結和速度情結,不追求簡單的規模增長和市場份額,而是應將貸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增強商業可持續性。金融管理部門應指導自律機制充分發揮作用,加強對金融機構的引導和規範。
(實習生蔣習對本文亦有貢獻)
微信編輯生產隊的驢(瘋狂拉磨版)
推薦閱讀

審判醫院院長!組織221名紀檢、醫療系統代表“零距離”目睹全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