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進ICU也不會有“後悔藥”,醫師痛曝:很多人都低估了這病的危險性

“在加護病房30年,見過太多本可避免的遺憾。”重症專科醫師黃軒17日世界高血壓日之際在社交媒體發文感嘆,直指民眾對高血壓的輕忽態度正釀成無法逆轉的健康危機。
一則45歲企業主瀕死案例,再度敲響血壓管理的警鐘。  
黃軒在臉書粉絲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中提及,一名中年企業家因主動脈剝離命危送入ICU,其血壓長期維持在145/95mmHg,卻自認“還在安全線內”。
根據《美國心臟醫學會》標準,血壓超過120/80mmHg即需警惕,而居調查顯示,僅三成高血壓患者能有效控制血壓,多數人因“怕吃藥”心態延誤治療。  
“腦中風黃金治療僅4.5小時,主動脈剝離的存活機會更以分鐘遞減。”黃軒以30年ICU經驗陳述,高血壓併發症發作時,患者往往面臨“生與死的選擇題”。他強調,心肌梗塞存活率與日常血壓控制直接相關,而早期干預可使心血管風險降低50%至70%。  
他建議,成年人應每日晨起1小時內、靜息5分鐘後測量血壓,理想值需低於120/80mmHg,切勿擅自停藥。  
為遏制“沉默殺手”高血壓,黃軒開出具體處方:  
• 飲食:每日攝取5份蔬果、全穀物及低脂乳品,以香蕉、地瓜、菠菜等高鉀食物替代加工食品,鈉攝取量嚴格控制在1500mg內(約半茶匙鹽)。
• 運動: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結合阻力訓練增強血管彈性。
• 睡眠與壓力管理:保證7-8小時優質睡眠,透過正念冥想、瑜伽等緩解慢性壓力。
“高血壓不會因年輕或事業成功而手下留情。”,資料顯示,高血壓患者中,40歲以下族群佔比已突破25%,年輕化趨勢不容樂觀。黃軒呼籲,工時長、壓力大的職場人群更需建立血壓監測習慣,避免讓ICU成為自己的“後悔教室”。主動權始終握在每個人手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