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WHC速遞丨BB最佳化高血壓管理策略,國內外大咖共話BB及其SPC臨床價值

第六屆世界高血壓大會(WHC)於2025年3月7日-9日在印度金奈盛大召開。3月8日,由默克支援的專題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會議圍繞β受體阻滯劑(BB)在高血壓管理中的作用展開了深入探討,由義大利米蘭比科卡大學Gianfranco Parati教授MoolchandMedcity首席心臟病學家Hriday K.Chopra教授擔任主席,義大利米蘭比科卡大學的Giuseppe Mancia教授以及德國柏林高血壓和臨床藥理學教授Reinhold Kreutz教授進行講題彙報。中國同步轉播現場由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二醫院劉斌教授擔任主席,四川省人民醫院王文豔教授擔任同聲傳譯,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病醫院牟建軍教授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羅素新教授作為會後討論嘉賓,參與了精彩的學術討論,為會議帶來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學術碰撞。此次專題學術研討會匯聚了眾多專家學者,旨在透過深入的學術報告與熱烈的討論,進一步提高國內高血壓的臨床診療水平。現將專題學術研討會精彩內容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劉斌教授致辭:聚焦BB在高血壓管理中的臨床應用與最佳化策略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二醫院劉斌教授發表了精彩的開場致辭。劉斌教授表示,高血壓是一個全球性公共衛生挑戰,嚴重危害健康,且目前其知曉率、控制率和治療率仍然較低。BB在高血壓治療領域有著悠久的應用歷史,尤其在合併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療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儘管BB在臨床應用已久,但其作用機制及治療效果等方面仍存在諸多未充分認識的領域。在本次專題學術研討會中,將深入探討BB在高血壓管理中的臨床應用,最佳化其在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中的治療策略。
學術報告:BB及其SPC最佳化高血壓患者預後,同時需基於年齡和性別等進行個體化治療
BB為基礎的聯合治療的理論及實踐
Reinhold Kreutz教授指出,BB在高血壓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作為指南指導的藥物治療(GDMT)的基石,在特定臨床場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透過使用單片複方製劑(SPC),如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片,可以早期實施聯合治療,從而同步最佳化依從性、血壓達標率和心血管預後。在做臨床決策時,應結合患者個體特徵和藥物藥理學特性,以實現個體化管理。
  • 《2023 ESH高血壓指南》明確指出,BB應作為GDMT用於特定適應,包括心力衰竭、慢性冠脈綜合徵、房顫心率控制等。研究證實,BB與其他降壓藥等效,且在聯合治療中可顯著降低卒中風險。
  • 在治療策略中,基於SPC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減少治療藥物數量、提高血壓達標率等特點被優先推薦。中國真實世界研究顯示,BB聯合鈣通道阻滯劑CCB如比索洛爾+氨氯地平)較其他初始雙藥聯合方案可降低15%主要心血管事件風險(RR 0.85,95% CI 0.78-0.92)。
  • 值得注意的是,BB具有高度異質性,意味著不同藥物具有不同的藥理特性,選擇時需考慮其半衰期和對氣道的影響等因素,如比索洛爾具有高β1選擇性和較長的半衰期,是與氨氯地平組成SPC的理想選擇
高血壓區分年齡及性別治療以獲得更好的預後
Giuseppe Mancia 教授指出,在選擇降壓藥物時,應綜合考慮患者的具體情況,包括年齡、性別、藥物耐受性和依從性,以實現最佳的治療效果和最小的不良反應。隨著年齡的增長,治療策略應更加個性化和謹慎,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調整。對於85歲以上的高齡患者,目前的治療證據相對缺乏,因此在治療時應更加謹慎。
  • 高血壓在成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美國2007-2012年調查顯示,20歲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約32.6%,其中男性發病率略高於女性(33.5% vs 31.7%)。在治療方面,性別差異體現在藥物反應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在女性中降低卒中風險更顯著,但女性更易出現ACEI治療相關的咳嗽、CCB治療相關的踝部水腫及利尿劑治療相關的低鉀血癥等副作用,且40-80歲女性停藥率高於男性
  • 在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策略方面,《2023歐洲高血壓學會(ESH)高血壓指南》建議65-79歲患者血壓目標為<140/80 mmHg,80歲以上放寬至140-150 mmHg。依從性分析表明,服藥依從性>75%的老年患者心血管事件風險降低34%,但女性停藥率更高。
大咖共話:BB與SPC最佳化心血管疾病管理策略,性別差異是高血壓治療的關鍵因素
劉斌教授的主持下,牟建軍教授羅素新教授分別從不同角度深入探討了BB在高血壓治療中的核心地位及其適用人群、SPC在高血壓管理中的優勢,以及高血壓治療中的性別差異及其臨床意義,旨在為高血壓患者提供更個體化、更有效的治療方案,從而改善治療結局和生活質量。
討論話題1:BB在高血壓治療中的核心地位及適用人群
牟建軍教授:BB作為一線降壓藥物,在國內外臨床指南中佔據重要地位。除可有效降低血壓外,多項研究也證實了BB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方面具有顯著療效。但並非所有BB都具有相同的治療效果,不同BB在脂溶性、水溶性以及半衰期方面存在差異,且對β受體的選擇性不同。因此,選擇具有半衰期較長、高度β1受體選擇性的BB至關重要(如比索洛爾),不僅能夠確保其治療效果,同時還能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羅素新教授:BB在中國高血壓和心臟疾病臨床治療指南中一直佔據著一線治療的地位。BB可透過抑制過度興奮的交感神經活性、降低血漿腎素活性等作用機制,助力患者血壓、心率雙達標。因此,在心衰、冠心病以及高血壓患者中,BB是控制心率的關鍵藥物。對於血壓和心率均較高的高齡患者,推薦聯合使用BB治療。此外,BB在妊娠高血壓患者中也是一個重要的選擇。總之,合理使用BB,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治療結局,是心血管疾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討論話題2:SPC在高血壓管理中的優勢
牟建軍教授:在高血壓的長期管理中,患者依從性是決定療效的核心因素。SPC透過整合兩種降壓藥物於一片,具有更好的依從性優勢。例如,氨氯地平與比索洛爾的組合,不僅降壓效果疊加,還可透過藥物間的機制互補降低不良反應。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片作為長效與高選擇性的聯合,確保了24小時平穩降壓並提升耐受性
羅素新教授:SPC在高血壓治療中具有顯著優勢,尤其適用於二級高血壓或中高危患者。這類患者往往需要聯合用藥以實現血壓控制,而SPC透過簡化治療,減輕多重用藥負擔,不僅提升了患者依從性、增強了降壓療效,還能更有效地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降低單藥大劑量使用帶來的不良反應。因此,高血壓達標中心將提高SPC使用比例列為最佳化治療路徑的重要策略,其臨床價值在提升血壓達標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及降低心血管風險層面均得到充分驗證。在藥物選擇方面,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片是目前唯一在中國上市的BB+CCB長效SPC,具有作用機制互補、藥物半衰期長的優勢而備受指南推薦
討論話題3:高血壓治療中的性別差異及臨床意義
牟建軍教授:性別差異是治療高血壓時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從兒童時期開始,男女的血壓增長趨勢就存在不同的差異。但總體而言,成年人中男女高血壓的患病率大致相當。在治療副作用方面,女性表現出更高的敏感性,例如ACEI引起的咳嗽和CCB導致的小腿浮腫等。此外,由於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常被排除在臨床研究之外,這提示我們在管理女性高血壓患者時需要更多的關注和研究。未來,希望有更多針對性別差異的臨床研究有助於彌補當前的認識不足,為高血壓患者提供更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羅素新教授:年輕女性由於職場壓力和妊娠期血壓問題,高血壓患病比例正逐漸上升。在降壓治療中,女性患者常伴有情緒障礙,如焦慮和抑鬱等,且藥物副作用在女性中更為常見,進一步加重了情緒障礙。儘管存在性別差異,但積極降壓治療對男性和女性都有顯著獲益,均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卒中、心衰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個體化協同藥物治療策略最佳化高血壓血壓達標與遠期預後
在專題學術研討會落下帷幕之際,劉斌教授總結道,高血壓治療需重點關注年齡、性別差異及藥物選擇策略。老年患者需注意年齡分層對治療的影響,特別是高齡患者使用利尿劑和CCB可能增加骨折風險。性別差異影響治療效果,女性停藥率較高,需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在藥物治療方面,BB經循證醫學驗證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中仍具有重要地位。BB與CCB的組合具有協同效應,比索洛爾可抵消氨氯地平引發的心率加快,而氨氯地平能緩解BB外周血管收縮效應,這種藥理互補機制使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片展現顯著臨床優勢,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壓和心率、提高依從性並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現代高血壓管理應個體化,考慮器官損傷風險和性別特異性不良反應,優先選用具有協同機制的SPC,從而實現血壓達標與遠期預後的雙重最佳化。

相關文章